尋找依附的情感歸屬《歸屬習題》
11月
23
2015
歸屬習題(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1次瀏覽
石志如(台灣藝術大學 表演藝術學院 博二生)

「Fuck!」幾近崩潰的叫囂,一股來自內心最深處的怒吼,最後一道防線在極盡強烈偽裝與自卑的兩端瓦解,「感情也是歸屬地嗎?」如果孤獨是來自陌生的自己,我連我是誰都已經模糊,甚至失去身份與靈魂的歸屬,那麼我還剩下什麼?是體溫?還是感情?

舞台上展示整面弧形藍天白雲的裝置,半弧形的天幕如會彎曲的手機螢幕,拉寬視覺無限延伸,像極了地球圓形的經緯度與飛行的弧線軌跡。右上舞台大型鐵架則有一塊隨舞台攝像裝置而即時播放的方形投影幕裝置,不投影時則會將畫面轉為有雲朵的天空,好似在整個天際上(天幕),強迫貼上一張相近的貼紙,看起來相似卻不相似(身份混淆)。舞台上奔馳的表演者,看似穿越天際,猶如越過格林威治的天空大玩時間誤差與空間的錯置。

作品從機場這個大型人類轉運站的場域說起。機場是候鳥族的休憩站,也是in/out的大型指揮中心,表演者如脫口秀演員,或說或跳舞,在精準的口白安排與動作切換調度中,呈現自然與不做作的專業演出。表演者在台上滔滔不絕說著自己個人歸屬問題,同時配合舞台裝置的畫面跳接,虛實之間,反映著受資本主義摧殘後的失衡與錯亂的人生價值觀。

錯落在舞台上的還有一座座灰色且舒適富安全感的活動沙發椅、數架供即時投影的攝影機、麥克風、白板、辦公桌、電腦、文件、筆記本、手機、互聯網等等各種具有「溝通」的物件,不斷在舞台上出現。這也意味著溝通、虛擬與記憶將是這齣戲重要的線索與關鍵詞。

李斯特(Falk Richter)大量運用對話文本,來討論、分享甚至質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崩解來自不願面對自我認同的歸屬感。遠距相戀的心靈歸屬、代理孕母孩子的身份歸屬、家人的血緣歸屬、工作的權力歸屬、同性戀的愛情歸屬、性慾需求的身體歸屬等,透過片段而不相連的敘述結構,以錄像的特寫、演員獨白、交纏的身體語言,展現各自獨立的自我表述真情流露、情感的依偎與漠視、需求與距離的拉扯。

每個段落均有強烈的文本展示,卻也犧牲了舞蹈本體的符號意義。從舞蹈觀點而論,《歸屬習題》的肢體語言具有強烈的風格,包括崩塌、摔落、旋轉、抽搐、傾倒、支撐、纏繞等幾乎占滿整場肢體表現。然而,舞蹈與文本之間缺乏關聯性,雖然編舞者黛可(Anouk van Dijk)從舞者與沙發之間發展出極多關係,但多個片段中,口述者與舞者共時進行,抽象的舞蹈動作淪為口述者裝飾性視覺。而口白的地位崇高,在不停堆疊累積的聽覺疲乏,也考驗著非英語系國家的台灣觀眾。

其中一段關於商品品牌、logo標識、身份辨識的問答是一段值得深思的議題。《歸屬習題》由澳洲塊動舞團藝術總監黛可與戲劇導演李斯特共同合作的「舞蹈化劇場」(choreographic theatre)作品。兩人著重舞台上的高度即興演出和指導演出者,以及修改暨有的文本與舞蹈動作,以「共生」的創作模式,產生一種融合肢體語彙與劇本語彙的跨界表演形態(引自節目冊簡介)。然而,這樣的演出形態,卻讓我後方的觀眾氣急敗壞地狂踢椅子與發出不滿的低吼,演出過半場時憤而離席。

根據雷曼(Hans-Thies Lehmann)對「後戲劇劇場」的現象解釋,多焦點的平面式演出形態已是主流,在充斥多元同步進行的聽覺與視覺的舞台,也反映後戲劇劇場現象:並列、共時性與混淆。然而,筆者認為創作者過度依賴口白,讓作品失去想像互文空間,如強迫上一門講述課,沈重的課題雖有價值卻很傷神。

《歸屬習題》

演出|澳洲塊動舞團
時間|2015/11/22 14:45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歸屬習題》要傳達的是焦慮、解離或孤寂,因為抗衡技巧的訓練,我卻感受到舞者無法掩蓋的生命能量。那並不是一種扮演的技術,而是了解自己身體與力量使用的技術,是在快速變動的當下掌握自我中心的技術。(陳代樾)
12月
21
2015
認同焦慮正源自於中產階級白人社會中,已發展到極端的個人主義,但這習題的樣貌與解法,在社群關係緊密的台灣,應會具有其他不同的面向,台灣的編舞家會如何處理這樣的議題,令人相當好奇與期待。(吳孟軒)
11月
23
201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