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的身體與城市《巴勒摩.巴勒摩》
3月
10
2015
巴勒摩.巴勒摩(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7次瀏覽
汪俊彥(2015年駐站評論人)

透過烏帕塔舞蹈劇場在世界各地的巡迴,碧娜.鮑許的作品建立起其全球的經典性。臺灣兩廳院也沒有在這個全球(化)的舞蹈版圖中缺席,包含今年在內,過去18年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六度訪台,包括:1997年《康乃馨》、2000年《交際場》、2007年《熱情馬祖卡》、2011年《水》、2013年《穆勒咖啡館》及《春之祭》,這次的演出則為1989年首演,以義大利西西里的首府巴勒摩(Palermo)為題創作的作品《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

過去幾次有機會在臺灣觀賞碧娜.鮑許的作品,總是在劇場帶著滿滿的情緒,如對扭曲的中產身體的恣意訕笑、對咖啡館裡無以名狀的抑鬱悲傷、對舞台源源不絕溢出的狂放。毫無例外地,《巴勒摩、巴勒摩》在幕起時整片垂直牆面應聲而倒的震撼,或如舞台連續的槍聲在赤裸的劇場迴盪,碧娜.鮑許如她所意「作品能否找到理解的觀眾,其實無關緊要…我們不是只是來這裡取悅觀眾,而是不能不挑戰他們。」

在《巴勒摩、巴勒摩》中,碧娜.鮑許以劇場的所有(不)可能性挑戰觀眾。在最怕水與火的劇場大量潑水、放火;在舞者最需要平整空間的舞台上鋪滿碎石塊,在近似垃圾場之中起舞;在傳統往往期待看見舞者優美而精鍊的身體,卻大量暴露身體的「缺陷」、斷裂的線條、亦不跟從現代消費世界光鮮亮麗的青春軀體,再加上難以忍受的情緒、猥瑣,絲襪套頭上、蠟燭點手上、用熨斗烤火腿;缺乏動機的敘事、百無聊賴的日常身體互動,在教堂持續不斷而又千篇一律的鐘聲中,重複再重複。然而這一切雖然看似重複,卻在每一次重複之後,掀起觀眾與舞者更飽滿的情緒。我認為碧娜.鮑許以「揭露」作為她對於身體的詮釋,如同那一面牆,說倒就倒,毫無遲疑,也沒有半點說情。

因而《巴勒摩、巴勒摩》不是再現(representation)、也無意再現巴勒摩,而是巴勒摩必須被毫不扭捏地揭露。觀點因而不在於她如何再現或是敘述西西里的刻板印象(黑手黨?觀光客?無以名狀的荒蕪與寂寥?),而是她以揭露作為方法,直接略過了任何以舞蹈(或是劇場)模仿現實的企圖。

雖然不是再現巴勒摩,但舞者的身體卻當然是巴勒摩的。舞台上的破碎、無助、瘋狂、卑下、躲藏、驕傲與救贖(就算只有一刻、就算是諷刺),也都屬於巴勒摩。但我不是認為,如此一來巴勒摩的身體便與目前身在臺灣的我們無關;只是太快地感覺「巴勒摩就是我們」,以召喚巴勒摩(與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所具有的普世性,來呼應全球(化)的觀眾,其實反而輕易迴避而簡化了巴勒摩的歷史、政治,也弱化、抹去了碧娜.鮑許(以及舞蹈劇場)對於西西里身體政治的介入。接近舞作尾聲時,所有舞者在舞台如廢墟般的大地,前後兩列魚貫持蹲、沒有目光低頭行進,如同以極低的姿態祈禱倖存,然後以身體見證(並介入)現實的荒唐。我因此才正要開始認識巴勒摩…

《巴勒摩.巴勒摩》

演出|烏帕塔舞蹈劇場
時間|2015/3/8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種種實驗過程中的核心信仰之一:透過感知身體擴展意識的可能,達到某種絕對(absolute),不是美國現代舞時期所追尋的美國性(Americaness)的絕對,而是一種精神上的絕對與超越。(樊香君)
4月
15
2015
即使鮑許已逝去,烏帕塔舞蹈劇場仍有鮑許遺贈留下經典舞作legacy與多位資深舞者傳承,舞團未來與人類世界的一切,都在進行式持續不斷發生中。(段馨君)
3月
17
2015
數大磅礡的視覺、聲音與身體感的效果,讓觀者直接震懾在身體感官中。即使觀眾理智上無法掌握舞作的意義,還是能以肉身經驗直接受其撼動。(徐瑋瑩)
3月
11
2015
這是碧娜煉金術的所在。在舞台上我們可以觀看到異國文化的元素,卻有著共通的語言──「身體」。碧娜透過身體可以召喚起觀眾內在未被碰觸到沈潛深層的領域,亦可以引發悲欣交集、幽默與哀愁共冶一爐混雜的情緒反應。 (葉根泉)
3月
09
2015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