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影像走讀蘭嶼的記憶風景——陳建年《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7月
07
2022
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4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今年五月底,釋出新專輯《人之島》(pongso no Tao)近一年的陳建年,在 LineMusic 平台辦了一場結合蘭嶼音樂、影像的《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從中可見歌者延續《海洋》、《大地》、《東清村三號》專輯中,融入小孩嬉鬧、海浪聲、雨聲等生活環境音,並營造出人與自然同在的愜意美好概念。

此次演唱會的音樂影像,加入大量歌者、樂團與蘭嶼風景、耆老、島民友人,以音樂、舞蹈等互動元素,於看似平凡卻值得珍藏的畫面與「回」蘭嶼的點題中,呈現音樂職人對蘭嶼的厚愛與關懷。

在蘭嶼的風景中,復刻因音樂而相聚的美好

演唱會分為四節——四種不同的心境、連結既是陳姓井圓歌手值勤蘭嶼多年的自我對話,也是在熟悉的環境以歌聲和歌迷、蘭嶼友人博感情、重聯繫。打開連結,映入眼簾的不是戶外音樂祭常見的流行音樂大舞台或雷射燈,而是宛如音樂電影的場景——以歌手為中心的五人樂團身著日常服飾,他們手持貝斯、口琴、吉他等樂器,搭配彩色畫布,在海邊華麗率真地彈奏、歌詠,開啟蘭嶼的音樂旅程。

開場的〈序曲A KO KAY〉、〈pongso no Tao蘭嶼〉,如同對從網路踏入蘭嶼的歌迷,打了聲充滿元氣的招呼:「A kokay 歡迎朋友的到來 A yoyi 感謝有緣的情誼…… 珍惜pongso no Tao的相聚  寫下你我共同美好的回憶」;同時,也不忘以華語唱出共同愛護島嶼的提醒:「請帶著熱情友善的心感受島上風光 跑步繞行環島公路上奇景繽紛」。接著,回到歌迷耳熟能詳的〈台東心,蘭花情〉、〈朋友 你好嗎〉,在和往昔一樣和諧流暢而飽滿的歌聲中,找回與歌迷同在的節奏感,並穿插新專輯收錄的〈男子田野情歌〉(jiadanket a mehakey)等達悟歌謠,逐漸進到島民的生活世界。

〈男子田野情歌〉這首創作者為「公有財」的歌曲,曲名雖有情歌二字,內容卻非華語語境常見的思念、苦戀、悲戀、熱戀之類。在卑南族歌手唱來,流露出迥異於父系社會思維「愛拚才會贏」的男子情感敘事語境——是在整理、照顧田地之際,以詼諧輕快的曲/語調吐露命運、勞動的辛勤苦澀;在以音樂話人生的同時,也娓娓道來自憐、自嘲又任命的微妙心事:

do ma ka net ta to kad nua ka wan na men(在我們可數算的田地裡)

a la o ka o mey kua ma ha a key(是否我是個懶男子)

ji da ma no vo i dua ted na men(因此才沒有人肯前來提親)

si ra pa ta man ked ta kanavangen

他們(指女人)我也不屑往來(男子自卑自憐)

不過,接續的〈朋友 你好嗎〉及〈海洋〉等歌曲,似乎又以和大地、海洋盡情合拍的音樂,將深深苦澀沖刷殆盡,回到明亮。尤其是前者用卑南語的「Yi na ba yu ddia」(朋友 你好嗎)和所有朋友打招呼,並將真摯的關懷化作唱詞:「嘿∼ 好好保重自己 嘿∼ 等你回來相聚 多麼期待會有那一天 看到你容顏」。【1】如此言語,在爾虞我詐的「大人」世界裡真是充滿款待心意,讓聽歌的人在輕快有力的節奏中獲得正能量,也跟著敞開心胸,進而一起朝向縈繞東海岸氣息、「忘卻所有的煩憂 心情放得好輕鬆 雲兒在天上飄 鳥兒在空中飛 魚兒在水中游 悠遊自在的我  好滿足此刻的擁有」【2】的〈海洋〉。

第二節「山上的耆老」,只有一首達悟歌謠〈老人與海〉。從其獨立為一節,可見歌者珍重耆老的心意與彼此共處的回憶。相較於專輯版本在錄製的海浪與弦樂聲中近乎空靈、莊嚴地開展,並於副歌加入鼓聲、笛聲;演唱會版本則悠遠悠然許多,並因收錄歌者驅車帶工作團隊前往東清村拜訪 marang 黃杜混、在他看得到海與礁岩的工作涼亭錄音、講解歌詞內容(幼時為了生存而前往大海捕魚,遇到不好的浪、掙脫危險……)、介紹老人在祭典時很會吟唱古調等畫面,瀰漫濃濃的蘭嶼海洋氣息與簡樸生活感。這一節除了用人文的視角進到部落族人的生活脈絡,也讓歌迷朋友直接感受到,音樂、歌謠在耆老精神世界的重要位置。

在以歌會友、以舞交心的音樂旅程中體現人文關懷

演唱會來到後半段,則是陳姓退休井圓拜訪椰油國小師生及島上友人。此刻,蘭嶼音樂走讀的帶領者將感情投入地更深了,也與觀眾介紹:和小學生合唱的〈海的眼淚〉是與電影《只有大海知道》的導演崔永徽合作完成,由導演寫詞,歌者演唱、作曲。當顏子矞老師帶領「小飛魚文化展演」的同學們身穿傳統服飾在鳳鳴灣涼亭現身,相當投入地合唱副歌的童謠〈飛魚歌〉(Libangbang)時 ,電影中男孩與祖母真摯又充滿張力的故事,也再度浮現我們腦海。

然而下一首〈美麗心蘭嶼〉編曲雖然簡練,情緒渲染力卻更強,也把方才的微微憂傷與情意化為熱烈的溫暖、催淚。於吉他、貝斯、口風琴、鍵盤等樂器伴奏下,高、低聲部相互呼應的合唱中,情感呼之欲出,讓人倍感大、小朋友「手牽手心連心」的美好剎那。這既是族語歌詞唱出了力量,也是在涼亭的半開放空間(這種如此貼近自然及島民生活情境的所在),體現以音樂傳承文化的旅程:

akmey asa so nakem misido sidong手牽手大家不分彼此

banngu raian nanawo no ka mam rarakean

傳統智慧 祖先傳承 我們要好好遵守

ika sawod do apiya pong so ta 風雨過後的蘭嶼 會更加美麗

ika sawod do apiya pong so ta 風雨過後的蘭嶼 會更加美麗【3】


來到最後一節「男性朋友與女性朋友之歌」,拜會紅頭、漁人部落友人的旅途中,歌者與滿棒(董美妹)帶來的〈女性朋友之歌〉縈繞友情歡聚之美。在滿棒宏亮優美的歌聲中再現的,是島民把「願你平安健康、一切都好」的心意譜成歌謠的浪漫;歌詞的內容與心境,也頗與演唱會首節,收尾的〈想你一切都好〉相應,顯見歌者在與蘭嶼友人音樂交流的路上,應獲得不少美好的啟發與感受。

天色向晚,演唱會也在微醺中邁向尾聲。筆者感到,最後幾首歌大大解放了歌者、島民心中強烈奔放的情感。之中,〈蘭嶼情歌〉縈繞愛情的甜蜜、慵懶與溫馨;歌者與蘭嶼勇士的勇士之歌〈manawey之歌〉,則關乎男子們對海洋長年累積的情感與追尋。演唱前,歌者也特別向歌迷展示雨滴打在海上,從海中往上看去既奇幻又神秘的藍、紫色畫面。於此沉浸海洋與自我的旅程中,勇士之歌在身著傳統背心的勇士以振奮人心的「加油、激勵」【4】歡呼聲中展開;主旋律則於輕快有力的節奏、族語唱詞中,如划獨木舟般整齊開展,嶄露男子氣概與力道。查詢中譯得知,此曲除了對海洋的歌頌、對天父的感謝,島嶼永續及文化傳統的守護更是全曲主軸;【5】以此回扣演唱會首節的〈pongso no Tao蘭嶼〉,井圓邀請旅人共同愛護島嶼則會發現,類似意境以族語唱來,似乎更具說服力也更令人驚艷。顯然,當我們藉由中文、族語並置的歌曲進入蘭嶼的人文情境,下一步則可藉由全族語的歡呼與歌曲,更深切地體驗達悟族文化的輪廓與美麗!

在歌者及勇士以卑南族傳統歌謠〈Hen Hen Hen〉謝幕之際,筆者再度從演唱會的整體安排,感受到陳姓退休井圓在「擴大為民服務」的音樂旅程中,對文化傳統的守護之心。其加入華語、達悟語、卑南語的音樂,也再現台灣族群文化的多元面貌。最後,主辦方或也嘗試解構坊間對(商業)演唱會的想像——似乎,這不應只是售票與娛樂、眾人一同感受美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愉悅地歌唱、共舞中,融入對周遭人們、環境的關懷,使之形成餘韻繞樑的美好聯繫。在此,筆者也想起大學參加以服務漁村為旨的漁村服務社,多年來的招生影片都是一支黑松沙士形象廣告【6】——頭戴大草帽的社員們於歌者〈大地情懷〉的歌聲中,揮灑青春、熱情於澎湖七美島。以此對照當今的線上演唱會則會發現,這麼多年來,井圓歌手對島嶼人文的服務與關懷之心,並沒有隨著年歲增長、時序變遷而消逝!

註釋:

  1. 節錄自〈朋友 你好嗎〉的歌詞。
  2. 節錄自〈海洋〉的歌詞。
  3. 官方M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6jZAt5QRo
  4. 內容如下:「tab ~ manganak ko 加油!(集氣 / 集力 / 士氣力量)孩子們
    tab ~ manga kaakey 加油!(集氣 / 集力 / 士氣力量)朋友(男性)們
    iteytoyon tamo iciatatao ta (喊話)我們在此相互鼓勵祝福」
  5. 內容如下:「O~~~~manganak ku 歐!孩子們
    O~~~~manga kaakey 歐!朋友(男性)們
    panginaraan do iwawalam no tao 依循著達悟族傳統習俗
    pa ka nakemen o ciring no inapo 請記得祖先說過的話
    apzatan o pia pongso no Tao 守護美麗-人之島」
  6. 連結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1454898292185

《陳姓退休井圓回蘭嶼-酌收費用型線上演唱會》

演出|陳建年、蘭嶼居民
時間|05/28 15:00 —06/01 23:59​
地點|LINE MUSIC LIVE 錄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