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捍衛說故事的權利《枕頭人》
7月
23
2012
枕頭人(仁信合作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20次瀏覽
黃心怡

邀一個不諳中文的朋友一起去看《枕頭人》,對方得知是愛爾蘭/英國劇作家馬丁麥多納(Martin McDonagh)的作品之後,笑著婉拒:「那一定很多對白……我沒把握坐在劇場裡聽兩個小時的中文」。的確,這齣戲充滿了對白,它要求演員,也要求觀眾全神貫注——從頭到尾,你的腦筋必須運轉不停,才能跟上劇中人(或者說,劇作家)風弛電騁的腳步。我因此慶幸自己沒有語言上的隔閡。本劇長度確實稍長,但卻不減觀賞的樂趣——功不可沒的,除了劇本本身的跌宕離奇(當然這佔了絕大部分),就是洗練的表演及設計表現了。

在一一點出亮點之前,我想先談談本劇的概念。和2008年首演不同的是,當時在皇冠小劇場演出時使用的是單面舞台,這次於臺大劇場,改用了三面舞台。觀戲時,對面觀眾的身影不斷映入眼簾,套句劇中人的話,「這倒提醒了我」,本劇雖然沒有一般常見之諸如「人物跳出來評論」的後設手法,但從結構上來說,卻是非常後設。整齣戲討論的是說故事,以及說故事的權利。關於故事,所有人都有各種版本,然而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觀眾先是在Katurian(王宏元飾)的敘述中以為Michal(林子恆飾)已死,接著又再翻案,前述純屬虛構,事實乃是Katurian殺了父母救出哥哥。不過,因為Michal的不滿,Katurian再將故事改回貼近「真實」——這下「故事」與「事實」合而為一了。但就如Katurian所說,「這是我寫的故事裡唯一不是捏造的……我不喜歡太富自傳色彩的作品」,為什麼要問「真的嗎」?本劇透過警察的恫嚇,以及多個故事,討論真假的問題;甚至連最後一樁未完成的「謀殺案」,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Michal「記錯」了故事的結局——他沒按照〈小耶穌〉的故事把小女孩活埋,而是依著〈綠色小豬〉將她塗成綠色的。然而,這一個「弄錯」的結尾,卻給劇中人帶來了希望,也為觀眾熨上了心頭的一絲暖意。而Katurian所堅持保護的故事書,正代表了述說的權利——大部份不是真的,但是仍被人保存了下來。殺死一個人,和抹除他述說的權利,孰輕孰重?Ariel(陳茂康飾)在將其付之一炬前的猶疑,正是解答。

我特別欣賞演員對Michal的詮釋。這個角色被演得可愛而不造作,有痛苦,卻是單純心思的痛苦;也因此,他彷彿沈睡般死去的樣子,及拒絕枕頭人說服時,一心相信自己會喜歡弟弟作品的面容,教人看了特別心疼。而爸爸媽媽服裝上的設計巧思也不得不提:在三對不同的父母之間,採用如同「紙娃娃」形式的單層服飾加以變換(黏上的衣服輪廓旁,還有著白色的摺角),暗示父母的本質都大同小異,讓結合了默劇與機械節奏的表演方式更為類似紙娃娃,扁平、固執而帶著邪氣,不禁讓人會心。而黑暗中,小女孩的指甲刮在木板上的沙沙聲;以及於劇終時,由門縫霎地流出的,一絲匯流於故事書堆上的光束,在在都是本劇設計精緻之處。唯一難解的地方,只是劇終的藍光投影,揣摩良久仍不知深意,只好作罷。在峰迴路轉的劇情支撐之下,整個演出素質整齊而不失驚喜,且蘊含深意,後勁強烈,是中小劇場中難得的佳作。

《枕頭人》

演出|仁信合作社劇團
時間|2012/07/20
地點|台北市臺大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中的現實與Katurian所寫作的故事,出現了彼此悖逆的矛盾關係:生命真正的意義,總不在第一時間裡,而皆於第二時間顯現。這個悖逆關係,可說是詮釋《枕頭人》最大的困難,因為第一時間、第二時間不僅存在於劇本結構,也存在與角色之中。(張敦智)
6月
28
2018
在必然悲慘的童年過後,仍然有讓我們義無反顧活下去的理由嗎?但願是有的,但願是有的。《枕頭人》是披著黑色童話的外衣,表面上全是灰暗血腥的暴力,實則充滿溫柔與深情。(郝妮爾)
6月
20
2018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推出韋伯的《魔彈射手》,作為年度歌劇製作,選擇演出這部作品,其實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本文將試著從本次的《魔彈射手》的演出狀況與觀後心得,綜合思考歌劇製作的困難、與其在臺灣的運作複雜性。
9月
22
2023
由台灣C MUSICAL製作團隊與韓國拼死奔跑劇團所製作的《伊底帕斯》,選擇了一個不容易處理的文本,以一種相當冒險的方式來呈現,或許也呼應了伊底帕斯這個文本其中一個重點,也是主創團隊所挑中呈現的關鍵字「選擇」。
9月
19
2023
今年於新北市音樂劇節登場的音樂劇《沒有臉的娃娃》,這齣戲最先開始的設定為兒童音樂劇,並且是小劇場演出,但作品文本所探討的,包括家庭成員情感互動、群體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關,還有生死病痛、人是否真的能選擇命運等議題。
9月
14
2023
看著《親愛的陌生人2.0》,難免感到心情複雜。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增多,也讓許多老年人士與其家人憂心忡忡。這背後及牽涉到「失智症污名化」的問題:因為對失智症的迷思與刻板印象,使得患者不願及時就醫,造成後續治療與照護準備的困難。
9月
11
2023
在本次藝穗節中,由陽明交大演藝廳劇場助理與清大戲劇表演通識課學生所創立的「緊急出口製作」選擇呈現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劇作《兩韓統一》當中的七個短篇。在政治意味極濃的劇名下,實則是二十個拉扯「愛」字之定義與樣貌的生活場景。
9月
07
2023
在臺灣的售票系統,音樂劇仍被歸類為「戲劇」類演出,但每次演出完,也不乏在黑特版上看見網友對於臺灣音樂劇演員唱功的批評(當然對歌劇演員拙劣演技的批評也不在話下),音樂劇在韓國,同樣也是近二十年,才開始飆升式地成長,但從台上大大小小演員所呈現的,卻能透過演員的功底來彌平音樂與戲劇到底孰為重的難題。
9月
05
2023
《秘密行動》從序幕開始,然後是第九、八、七⋯⋯二、一場,幕的順序為倒敘,共十場。劇本的核心圍繞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社會事件,卻沒有衝撞場面,也沒有任何戲劇性衝突。 六個角色各自叨念,私密而封閉、瑣碎而焦慮的喃喃自語。
9月
0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