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粹的動的感受《呼∞吸》
6月
13
2013
呼∞吸(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83次瀏覽
李時雍(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勅使川原三郎五月《鏡X樂》演後座談上,有另一段有意思的描述:在呼吸中,身體自然代謝,每隔數月,身上新的組成,便會截然不同於舊時的自己,「現在的你不是一年前的你,一年後的,也將不是現在的你。」在呼吸中,生命體如同無限的符號「∞」存在其連續性;另一方面,卻又像是「∞」的莫比斯環帶(Möbius strip),在每一個環結點,展開身體新的空間。自去年鈕扣計畫上的《呼吸》到今年新點子舞展《呼∞吸》,陳韻如的首齣長篇同樣回到「最純粹的動的感受」,回想構成生命體最純粹能動的主題。

有別於《鏡X樂》以身體的動態流變呈現「與空氣相處」的不同動力基礎,《呼∞吸》藉由各種具象化的形式,賦予「呼吸」或「空氣」以造型。序場時Fa、莫子儀、梅若穎等六人一列站於台前,取出手上的氣球,吹氣、洩氣,並輪流轉換至三面方向的觀眾席前反覆重來;身體對應著的吸氣、憋氣,從腳趾末稍細微動作,到終於大口吐氣,退場。接續是陳韻如和劉彥成的一段雙人,不同部位相互觸抵彼此,彷若氣球般輕盈彈起回應的身體。然後是陳韻如另一段solo中,身體能量的串流……。形式上,分作六人的群體,和陳與劉的二組關係,一段銜接一段,並藉氣球作為具象化呼吸的物件;另外,則是當雙人或solo時,六人一組會陸續自舞台的兩個出口處,持麥克風收音身體裡的聲響,混入混音的節奏,台上的兩人則會在擴音出來的節奏變換之中,改變身體的動態。

《呼∞吸》中每一段落的意念(idea)清楚可識,然而卻都未有更多層次的展開,而停留在概念初始;而為了呈現無形的呼吸,也過於囿限在具象化的處理。例如,其中一段,Fa等六人在空間中反覆將氣球拋起,再承接落下的,隨速度趨快或轉慢,氣球因此像是凝滯在半空,過程中也因而呈現身體在空間與他人的關係狀態(這一週的比利時終極舞團Ultima Vez便有一段拋擲方磚的經典片段)。以麥克風呈現所收音的「內在聲響」與「身體」的對應,令人想起董怡芬《我沒有說》(2011)中藉由同樣麥克風形式,放大「語言」和「身體」的制定性。陳韻如與劉彥成發展的一段對待互相身體粗暴的擺置互動,如同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和Ulay(Frank Uwe Laysiepen )一九七、八0年代,探討身體關係的作品《Relation In Space》(1976)、《Light/Dark》(1977)、《Rest Energy》(1980)等,然而也僅只於單一層次的翻轉:劉離去後,陳韻如兀自重複著雙人已然強制的動作過程。

對於《呼∞吸》一作,我想曾經與陳韻如在林宜瑾舞作《終》中合作演出的柯德.林科,所創作混音的音樂,賦予了整支舞作帶有動作視覺上欲突出的氛圍。最引人的,或許更是陳韻如第一段solo中,展現的身體能量在內外之間的串動,相對於她的《Playback》(2011)以背部之為外在造型,這段solo更像是她藉由身心學(Somatics)所欲回歸的內在感知和經驗上。六月號《Par表演藝術》以女編舞家為專輯,其實令人想到卻是這些編舞者們,何以在此一時間點上,共同關注著身體內在性的探索,而呈現差異的提問與其狀態,陳韻如的《呼∞吸》、余彥芳《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Ⅱ》(2012)、蘇文琪《身體輿圖》(2012)……,確值得觀眾持續關注。

而從《Playback》、《呼吸》到《呼∞吸》,陳韻如在跨入長篇創作之際,或許不能僅只藉由單一意念、或形式的組構,而需要對於其所關注的主題,更複雜層次的想法和完成,《呼∞吸》最後結束於幾個人圍在懸掛的麥克風底下,發出呼吸之音,猶顯終始過於簡單的概念。但在另一方面,在目前語彙風格愈益傚似的舞作之中,能見到如此專注於身體,往愈純粹的感受提問的創作,已足以令人期待陳韻如的下一個作品。

《呼∞吸》

演出|陳韻如
時間|2013/06/08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