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可望、可遊《2018 New Wave》
1月
14
2019
2018 New Wave(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0次瀏覽
吳佳茵(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劇團繼2017年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1+1》後,再次與韓國ON&OFF DANCE COMPANY合作,並新加入香港影像藝術家,共演出〈Runway〉、〈遊觀〉、〈Identity〉三個作品,於台南人戲花園321巷藝術聚落。進入台南人戲花園,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充滿日式風味的房子,觀眾席以L型圍著花園中的方形舞台,樹上掛著耶誕氣息的LED燈,吹著風,仰起頭就能看見樹葉偶爾隨風的搖動,有種悠閒夜晚的感覺。

第一首作品〈Runway〉,音樂響起,舞台燈光也亮起,卻沒舞者出場,不知其他觀眾是否也跟筆者一樣四處張望,霎時間筆者發覺這樣的停頓,就像是一扇進入演出的門,而開啟了這扇門的,是男舞者走進場、手摸著大樹,再慢慢地倒退走向斜後方,他就像真正的人,引導觀眾走進舞者的世界。音樂轉換,舞者們如同走秀般走在舞台上,隨著音樂而帶著不同的主題性;中間穿插了較跳出畫面的耶誕節音樂,彷彿是叫觀眾跳出思緒;再轉換成有節奏性的音樂,舞者的動作也開始有力道,多是抖動的、有律動性的,並且重複Wave;接著像是在太空中無重力的狀態,再重回節奏性,剩下女舞者在舞台中央緩慢凝滯地踏步。當其他舞者又進來時,五位舞者開始群舞,此時的投影像黑洞般吞食,卻又穿插跳出畫面的耶誕節音樂,而音樂變換不同時,舞者們開始放慢動作,靠近並倚靠著牆,舞者們黏膩、相倚靠地向前移動,漸漸聚集成一橫排,最後再散開。

在第一首作品結束後,觀眾們被請去場外,等待著觀眾席的重新配置,當再次進到台南人戲花園時,第二首作品〈遊觀〉已開始,觀眾們放下包包、走進屋子、參與進表演之中。觀眾與表演者,時而帶有距離,時而可以互動,在屋子裡的觀眾不只是演出的一部份,也產生出一種畫面感,如同水滴到紙上所呈現出的那自然的暈染;而觀眾也能親手敲敲打打,融入敲打的節奏。當筆者回到觀眾席,看著台上表演者與媒材間所產生的最表層互動,又離開了先前與作品合而為一的狀態,而跳脫在表演之外靜靜地觀望,此時則感覺屋子的空間的確是一種限制,區隔了舞作的邊界,成為框架。當筆者結合出入之間的這兩種感受,似乎能在虛實、深淺之間取得另一種平衡,整個表演意圖使觀眾能在〈遊觀〉中可行、可望、可遊,而筆者則體會到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變化。

第三首作品〈Identity〉,投影閃爍著星光,四位舞者在右上舞台,直到提琴聲出現,舞者才向前移動,接著另一位舞者也走向前,舉起的腳微微地顫抖;此時樹的枝葉因投影照射,影子恰巧印在牆上,彷彿水墨畫、又像燃燒的火焰,也在微微地抖動。當舞者們聚集在走廊中間的柱子,互相倚靠、重心轉移,此時影子印上後面與側面的牆,人與雙影隱隱地像是三面對話、此呼彼應;其中有位舞者單獨在右舞台,隨著音樂快速起舞,直到音樂漸漸止息,舞者開始發出像喘息、嘶吼的聲音,那投影散開的墨影則像是在舞者體內流動的血液;接著,伴隨著嘶吼聲,舞者兩兩地雙人對話,停頓、推拉、抵制。隨著燈光的明暗變化,舞者時而黏靠,時而穿過牆上的空間,像是一面有開窗戶的牆;當音樂開始出現搖鈴與鼓聲,舞者們的動作質地開始轉變成有節奏、斷斷續續的,就連投影的畫面也是;當舞者發出的聲音漸漸緩下來,轉身啜泣地向上舞台走去時,筆者只能透過那扇窗看著舞者的背影推門消失──最後只餘下空的舞台──燈光與聲音進行著,屋簷尚自噴著水霧,就像一片空白的畫面,使觀眾得以在舞作中喘息;最後舞者走出舞台,不斷緩慢、停頓地抹過臉,彷彿淚猶未乾。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此次製作《2018 New Wave》,明確地切分為三首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並嘗試運用各種媒材以及觀看方式來創造新的可能性,例如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使得觀眾在半開放式的展演空間中能享有不一般的感官體驗。

《2018 New Wave》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8/12/21 19: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321巷藝術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Identity〉透過抹去身份的肉身,藉由墨漬侵入的隱喻,有著強烈對自我主體認同的壓抑。墨,亦可延伸〈遊觀〉的塗抹行動與對後殖民的反動訴求,亦呼應〈Runway〉那存在於過去時間裡被掩蓋的身份。(石志如)
12月
28
2018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