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劇團繼2017年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1+1》後,再次與韓國ON&OFF DANCE COMPANY合作,並新加入香港影像藝術家,共演出〈Runway〉、〈遊觀〉、〈Identity〉三個作品,於台南人戲花園321巷藝術聚落。進入台南人戲花園,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充滿日式風味的房子,觀眾席以L型圍著花園中的方形舞台,樹上掛著耶誕氣息的LED燈,吹著風,仰起頭就能看見樹葉偶爾隨風的搖動,有種悠閒夜晚的感覺。
第一首作品〈Runway〉,音樂響起,舞台燈光也亮起,卻沒舞者出場,不知其他觀眾是否也跟筆者一樣四處張望,霎時間筆者發覺這樣的停頓,就像是一扇進入演出的門,而開啟了這扇門的,是男舞者走進場、手摸著大樹,再慢慢地倒退走向斜後方,他就像真正的人,引導觀眾走進舞者的世界。音樂轉換,舞者們如同走秀般走在舞台上,隨著音樂而帶著不同的主題性;中間穿插了較跳出畫面的耶誕節音樂,彷彿是叫觀眾跳出思緒;再轉換成有節奏性的音樂,舞者的動作也開始有力道,多是抖動的、有律動性的,並且重複Wave;接著像是在太空中無重力的狀態,再重回節奏性,剩下女舞者在舞台中央緩慢凝滯地踏步。當其他舞者又進來時,五位舞者開始群舞,此時的投影像黑洞般吞食,卻又穿插跳出畫面的耶誕節音樂,而音樂變換不同時,舞者們開始放慢動作,靠近並倚靠著牆,舞者們黏膩、相倚靠地向前移動,漸漸聚集成一橫排,最後再散開。
在第一首作品結束後,觀眾們被請去場外,等待著觀眾席的重新配置,當再次進到台南人戲花園時,第二首作品〈遊觀〉已開始,觀眾們放下包包、走進屋子、參與進表演之中。觀眾與表演者,時而帶有距離,時而可以互動,在屋子裡的觀眾不只是演出的一部份,也產生出一種畫面感,如同水滴到紙上所呈現出的那自然的暈染;而觀眾也能親手敲敲打打,融入敲打的節奏。當筆者回到觀眾席,看著台上表演者與媒材間所產生的最表層互動,又離開了先前與作品合而為一的狀態,而跳脫在表演之外靜靜地觀望,此時則感覺屋子的空間的確是一種限制,區隔了舞作的邊界,成為框架。當筆者結合出入之間的這兩種感受,似乎能在虛實、深淺之間取得另一種平衡,整個表演意圖使觀眾能在〈遊觀〉中可行、可望、可遊,而筆者則體會到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變化。
第三首作品〈Identity〉,投影閃爍著星光,四位舞者在右上舞台,直到提琴聲出現,舞者才向前移動,接著另一位舞者也走向前,舉起的腳微微地顫抖;此時樹的枝葉因投影照射,影子恰巧印在牆上,彷彿水墨畫、又像燃燒的火焰,也在微微地抖動。當舞者們聚集在走廊中間的柱子,互相倚靠、重心轉移,此時影子印上後面與側面的牆,人與雙影隱隱地像是三面對話、此呼彼應;其中有位舞者單獨在右舞台,隨著音樂快速起舞,直到音樂漸漸止息,舞者開始發出像喘息、嘶吼的聲音,那投影散開的墨影則像是在舞者體內流動的血液;接著,伴隨著嘶吼聲,舞者兩兩地雙人對話,停頓、推拉、抵制。隨著燈光的明暗變化,舞者時而黏靠,時而穿過牆上的空間,像是一面有開窗戶的牆;當音樂開始出現搖鈴與鼓聲,舞者們的動作質地開始轉變成有節奏、斷斷續續的,就連投影的畫面也是;當舞者發出的聲音漸漸緩下來,轉身啜泣地向上舞台走去時,筆者只能透過那扇窗看著舞者的背影推門消失──最後只餘下空的舞台──燈光與聲音進行著,屋簷尚自噴著水霧,就像一片空白的畫面,使觀眾得以在舞作中喘息;最後舞者走出舞台,不斷緩慢、停頓地抹過臉,彷彿淚猶未乾。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此次製作《2018 New Wave》,明確地切分為三首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並嘗試運用各種媒材以及觀看方式來創造新的可能性,例如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使得觀眾在半開放式的展演空間中能享有不一般的感官體驗。
《2018 New Wave》
演出|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
時間|2018/12/21 19:30
地點|台南人戲花園 321巷藝術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