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熱咖啡?冰咖啡?還是溫咖啡?《外公的咖啡時光》
9月
05
2018
外公的咖啡時光(表演工作坊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5次瀏覽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8/08/25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文  杜秀娟(專案評論人)

表演工作坊的《外公的咖啡時光》改編自繪本《永恆的咖啡時間》,是一個三代同堂的故事,探討失智症者的生活。由外孫瀚瀚對著觀眾開場,敘述外公失智後的生活;相比魚有七秒的記憶能力,人類繁複的大腦結構,讓我們比較快樂還是不快樂?此劇隱而不顯的社會意圖還有探討照顧者如何因應與自我照護。

瀚瀚母親奔波於職場賺取家計,暑假期間請兒子回來照顧失智的外公。在等待升大學的暑假,瀚瀚全職照顧外公之餘,還要準備排戲與迎新宿營。外公忘記的還有一個兒子,因為創業需要意圖動用父親的存款。外公的記憶雖然逐漸失去,卻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婆,只是他不記得她傷病住在醫院裡。戲中有不少回憶的部分,比如外公回憶過往與太太的初識,共享咖啡的休閒生活;面對失能的父親,女兒回憶父親的當年勇。有不少衝突場景,比如女兒在工作與照顧父親之間的衝突;父親曾是她心中的英雄,看著父親逐漸凋零內心的失落等等。瀚瀚則因為生活空間的壓縮而面臨同儕壓力,向母親表達需要卻互相衝撞等等。

咖啡在此劇不僅僅是一個療癒的物件【1】,它是記憶的載體,繫緊著外公與外婆的一絲連結(年輕時老婆會陪他喝咖啡;他要買一杯去看望她,即使忘了她在哪裡),也是自由的象徵(可出家門走走,尤其與『好朋友』瀚瀚一起出門買咖啡)。某天意外之下他自行走出家門而「不見了」之後,全家人開始思考安養院的可能。最後在探訪躺在病床、不會動也不會說話的老婆之後,坐在自己的床沿不語。此時家人聚集(女兒、兒子、外孫),認為照顧者在與失智症賽跑,面臨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全家要團結起來,「大家一起頂著」。

演員的表現出色,由樊光耀飾演的外公漂浮在沉重的現實與失憶的真空之中,有許多令人傷感的詮釋。范瑞君飾演的瀚瀚母親節奏上拿捏得體。呂名堯飾演的瀚瀚角色表演真實到味,與同學(由李辰翔與李劭婕飾演)彩排「梁祝」的嘻哈橋段風趣討喜,為全劇注入一些青春活力。舞台中間劃分出環形的區塊,讓戲劇轉場流暢;上方懸吊大小不同的方形框架,明喻了記憶如抽屜的多層次,也象徵人類大腦神經細胞的連結與破壞【2】,是優雅的設計。

編劇將失智定調在「不是忘記,只是想不起來」,沖淡失智者與其照顧者的痛苦,在戲劇美感的考量上無可厚非。只是戲劇結尾的處理上過於理想化,令人難以信服。劇評人猜測這是在文類轉換的過程中(由繪本改編成舞台劇),忽略了讀者/觀眾認知程度的差異。原初繪本角色是小孫子,讀者群是小孩與其父母,理想化結局有其年齡層的考量。今將瀚瀚改為二十歲的大學生,且進劇場的觀眾多為成年人,全劇簡化了失智症與照顧者的歷程,有多少觀眾心裡明白,事情沒這麼簡單?

本作品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卻過於平淡,劇評人想以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提出另一個編導的問題。榮格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本我(self),這個本我大於(自)我(ego),連結著個體與潛意識,從個人出生前就存在直到個體死亡,因著生活經驗,個體會與本我產生或深或淺的認識與連結。失智患者雖面臨生活上的失能,但深層的這個本我永遠完滿。劇中所有照顧者,都有跳出角色在一個更高的位置與自我/觀眾對話(比如女兒憶及父親的過去表達憤怒的感受,瀚瀚對魚與人的記憶長短與快樂的提問,王鏡冠飾演的兒子提及為何父親第一個忘記的是他),這樣編導手法能夠塑造角色的厚度。然而外公卻深陷在失智患者的角色裡,無法掙脫。雖然在女兒回憶的場景他重現年輕時的一場演講,面對無法回應的太太他說了「我在這裡等妳,我好寂寞」,卻沒有以主體的立場演/說出自身失智的經驗與感受。也就是說,編導只呈現屬於自我失能的症狀;因為只呈現了外公自我能力的失落,而不見更高靈魂的存在,觀眾無法與之產生共鳴。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些人依然抬頭仰望星空。」這個星空,也就是榮格說的大我,昔在今在永在。即使失智患者似乎遺忘一切,在他深層的靈魂裡,什麼都沒有忘記。這樣的指星之手,才能安慰現實中心力交瘁的照顧者,也才能改變大眾對失智症者的看法。

註釋

1、根據研究,喝咖啡有助於減緩失智。參考台灣名人堂 2018-07-08 《外公的咖啡時光》,TTV 台視官方頻道,轉載在表演工作坊網站,http://www.pwshop.com/show-cht/the-eternal-coffee-time/ (2018/9/1查詢)

2、失智症有許多種,不管是退化性的或者是血管性的失智,都與腦部神經細胞遭受破壞有關。參考台灣失智症協會,認識失智症,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2018/9/1查詢)

《外公的咖啡時光》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