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發「笑」的洋酒 《步步驚笑》
10月
24
2013
步步驚笑(果陀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92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希區考克電影《The 39 steps》改編自John Buchan的同名小說。先是1996年由英國劇作家Simon Corble和Nobby Dimon據此二者改編同名舞台劇。後英國喜劇演員Patrick Barlow於2005年再次二度改編,保留了佈景、舞台效果和小劇場的氛圍。在台灣,《The 39 steps》曾被譯成《國防大機密》和《三十九臺階》,前者就名字即可讓人臆測這是部間諜片,後者則純粹直譯。若說《國防大機密》乃針對內容翻譯,果陀劇場的《步步驚笑》是否已預告此劇的類型,屬於一齣笑鬧劇?

《步步驚笑》的舞台標榜簡約主義風格,即以最少的道具佈景建構出公寓、火車、街道、飯店、警察局等劇場空間,運用看似簡約的舞台效果讓觀眾產生空間幻覺進而入戲,卻要同時能夠達到幫助演員進入情境,相當考驗演員的想像力。另一噱頭,則是四名演員要演出48個角色,而眾多角色的重擔則落在卜學亮和劉亮佐兩位男配角身上。演員透過角色的快速轉換而產生多人飾演的錯覺,服裝快換的速度值得讚賞,然而演員無法對大量的角色做細緻的區別性,由於演員聲音的辨識度頗高,但在聲音變調的運用上卻不甚成熟,讓多重角色的詮釋較為失色。服裝的配色和裝扮亦略為保守,更使角色的辨識度顯得模糊而無關緊要。

就形式而言,完美地分飾多角,使得觀眾分不清究竟目前是誰在飾演誰,似乎不是該劇的本意。劇中有幾段刻意製造疏離的後設效果,在火車站時兩位男配角透過更換帽子的形式不斷轉換角色,而讓飾演理查.漢耐的金士傑忍不住跳出角色咆哮制止。甚至最終幕後黑手竟然被第五個人(只露出一隻手的警探)給開槍擊斃,讓飾演幕後黑手的劉亮佐不禁問到:「不是說好這齣戲只有四個人的嗎?」另外像是會說話和吃女生豆腐的荊棘(劉亮佐飾),旅館老闆娘竟然也想吃女主角的豆腐等設計(卜學亮飾),似乎都在透過劇中人物提醒觀眾,這只是一齣玩笑戲,不必過於認真。但由於劇中台詞不夠口語化,加上許多笑點和肢體過於刻意扭捏,後設的疏離效果反而容易讓人覺得突兀。即便故事主軸圍繞在金士傑和天心的身上,但兩位男配角始終背負著催生幾乎全劇笑果的使命。加上演員之間的表演功力有所落差,造成了一種不平衡的表演觀景。

《步步驚笑》整體風格基本依循著倫敦西區以來Patrick Barlow改編的版本,而劇本的情節架構卻大抵依據電影版的敘事模式,導致劇本延續著電影的缺點,即敘事性薄弱,情節結構鬆散,且沒有必然的連貫性。因此全劇刻意著重在如何運用劇場手法,呈現多個場景,多個點綴性的人物,以及放大電影原來的趣味性,進而製造一齣熱鬧的笑鬧劇。劇中許多人物實為製造笑料而存在,例如卜學亮反串飾演劇場賣小吃的小姐,甚至開黃腔和台下觀眾互動起來。但若以玩笑戲的標準觀之,演員卻又不能夠完全盡情、盡興地去賦予角色更多的可能性,笑料的調配中規中矩,甚至有些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尷尬情形。如劇中人物開了希區考克片名的笑話,卻深怕觀眾聽不懂而解釋道:「這不是希區考克的某某電影嗎?」即便解釋亦委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對於經典劇本的翻譯改編,往往為了還原和保留其歷史語境與文化背景,而採取純翻譯的方式轉化語言。但當觀眾和劇中文化產生隔閡,無法產生認同的同時,是否應該將劇本作在地化的改編?遠渡而來的《步步驚笑》似未發「笑」的洋酒,即便百老匯仍在上演著同樣劇目,我相信觀眾僅希望由衷地開懷大笑。

《步步驚笑》

演出|果陀劇場
時間|2013/10/19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
《夜燈》不僅僅作品本身小而精巧,連觀眾人數也是不到五十人,因為空間有限,在小小的坐墊上互相緊挨著,形成一種親密的觀賞經驗。
9月
25
2024
假如不深入戲曲,而把焦點放在「如何跟沒經歷過當年的觀眾談一段歷史」,千禧世代演員詮釋九〇年代小劇場的嘗試,反而成了隔代迴響的亮點……
9月
24
2024
綜觀三齣作品,「尋死」命題的有效,基本建立在對於勞動現狀莫可奈何的絕對信任上。然而從勞動狀態、精神缺失到尋死展演,真正具有推演關係的僅有末二者,也就是各種精神狀態的缺失才是促成死亡的動機。
9月
24
2024
一小時上下的泰國廣播電台擷取引出了討論「媒體會如何形塑國族認同?」媒體甚至含括戲劇,劇中我們像在凝視整個泰國社會,然而追根究柢我們還是在觀看導演和編劇提供的虛構的真實,這樣的思考上的錯落感好像帶出一種後設的態度又或來回辯證的關係,令人不由驚喜 。
9月
18
2024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