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的起伏間,跳轉人生處境
3月
28
2023
呼吸(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48次瀏覽

文 陳佳伶(專案評論人)

一個遠渡重洋而來的劇本,反映了異地共有的現代性問題,顯然沒有造成太多跨文化差異,而是壟罩為全球化現象迫近彼此,在環境每況愈下,群體政治內的個人存有議題夾擊之下,我們尚有喘息的空間嗎?又是什麼讓一向崇尚自由的我們,願意放棄飛行,限縮生活蝸居於某處,是為節能減碳政策的身體力行意識形態所驅使,還是預約了甜蜜負荷的家累煩惱?空間在舞台上一派的極簡,無論是IKEA、夜店,在車上、公園或是星巴克,我們都要動用馳騁自我的想像力,召喚人人皆有卻又因人而異的獨特經驗,從演員舞台翻轉到現實人生,再從真實生活重回虛構舞台,這種無可避免的包覆性遍及在場每一個人,因此我們可以對號、可以置入,又同時抽離與旁觀,也因為我們同時在思考,不至於渾然不覺自我在其中的角色與位置,從空間中延伸而來的世界觀自此被完形建構。

時間元素在演出中與空間相較,顯得曖昧不明,卻也更耐人尋味。熱源與融冰的概念,比即時投影呈現的視覺效果似乎更為有趣,它可以直指現正生成的生態浩劫,南北極的融冰現象加劇,氣候愈加的酷熱,熱到一瓶水解決不了的渴,對比於劇場的冷冽與恆溫;它也同時宣告現實世界中氣候變遷的狀況,不可逆反地同步在發生,在戲劇中縮影了黑盒子之外的現況,校準對時真確的時間感,不會因循著觀眾的專注忘我,一時片刻地減緩環境變糟的速度,冰的消融是不止息的,半晌的肉眼觀察未及明確,待我們別過頭進入敘事,再重新注目於影像上時,赫然發覺與方才的注視已不甚相同,時間在這個層次上,趨近於真實的物理時間,不為各式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有所駐足停留,無論世界因為我們做了什麼變得更好,或沒做什麼而變糟,時間性皆無法精準被人為所掌握。


呼吸(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而對照戲劇中又是如何做時間的調控,讓我們在九十五分鐘的觀演時光中,歷經樹已長成森林,卻又不復存地消失?一開始時間位移的跡象不很明顯,但足以讓人察覺,點燃一支菸的時間不到,剛抽完菸的餘韻已來,在忽而地閃現中十分鐘的沙漏滴流已用盡;一則等候通知的消息要週三才會揭曉,在不及憶起今夕是何夕的分秒間,令人雀躍的答案已公布;尚無法辨別,這晚是屬於誰的徹夜難眠又是誰的安睡好夢之時,生澀的陽光已初來乍到,互道早安的時刻已出現。這些或多或少,代表過去式的生活片段,我們都還來不及思索它們出現的意義、知覺所代表的徵兆,這些恆常重複、或絕無僅有的瞬間就倏忽地發生了,我們彷彿待在劇場的太空艙裡,踏上僅前進不回返的時光機,在線性時間中跳轉,進行一場歷時性的人生大躍進旅程,當命運的輪盤總是無情快轉,身為有情眾生的我們,該力挽狂瀾、深切思索為所應為,還是不顧一切挺身向前就好?

劇末結尾在The 1975的歌聲中,曾幾何時覺得他們一如喧囂的世界太吵鬧,當下再聽好似推翻了安靜美好的假象,在一首歌、一部戲中盤點世界現況、細數人生百態,掌握了一些順應時間,與不屈從命運的感悟。

《呼吸》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3/03/18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繼鄧肯.麥克米倫的另一部作品《好事清單》之後,四把椅子再一次成功轉譯當代重要劇作,藉由個人生命關懷,連結更廣泛的全球觀照,擴展劇場的創作視野,也同時再次確認語言思辨在劇場中的必要。
4月
07
2023
「難關過後,生命還有何可能?」可謂貫穿《好事清單》與《呼吸》的問題。與《好事清單》以自我終結來啟動問句相反,《呼吸》中是由生小孩與否的問題來向生命發問。
3月
28
2023
一百分鐘無中場,捏在多數劇場觀看的理想時間;但巨量台詞疊進了「情節時間」,作為第二層表現。《呼吸》經歷一對男女的交往、討論生子、懷孕、流產、分手、再次相遇(甚至可以説是外遇)、再次懷孕,然後導向結尾;更因全劇未有明確的段落切割,讓所有情節、對話都直接被銜接,進一步錯亂了時間感⋯⋯
3月
20
2023
傳源文化藝術團的組成,從兩個人到一群人,這群人把原住民傳統樂舞轉換成舞作《呼吸》,而編舞藝術家DJANAWKIVALAN(伊法蘭迦惱,來自排灣族,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功不可沒。(童柏壽)
10月
03
2019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