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被操縱——短評《呼吸》
3月
20
2023
呼吸(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81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呼吸》沒打算讓所有人呼吸,不管是劇中人物、或是觀眾。這種窒息感,或許來自於「時間」。

第一層時間是「演出時間」的長短。在約莫一百分鐘內,觀眾與演員被關進封閉空間,在劇本綿密的文字策略裡,透過在地轉譯【1】,仿若緊貼著述說者與聆聽者——從劇中男女主角彼此的「討論」【2】,到舞台如拳擊台的設計,高於平面,都讓這些「討論」之於場內觀眾,存在著看似流動、卻可能是死水的對應關係。

同時,無論是舞台或燈光設計,近乎都削減至零。純白的舞台,僅有看似可組合、卻固定而分離的抽象道具,在演員的躺臥等動作裡成為桌椅、床鋪等佈置。燈光也多半明亮且蒼白,除最後段落外,僅作極度細微的變化,不刻意聚焦反而打得演員極近赤裸,持續堆疊「台詞」——幾乎都是對話,但時不時失去交集。導演似乎刻意地不讓人「看見」導演手法,僅隨演員的呼吸,因此更凸顯演員如何用巨量台詞填滿時間。

一百分鐘無中場,捏在多數劇場觀看的理想時間;但巨量台詞疊進了「情節時間」,作為第二層表現。《呼吸》經歷一對男女的交往、討論生子、懷孕、流產、分手、再次相遇(甚至可以説是外遇)、再次懷孕,然後導向結尾;更因全劇未有明確的段落切割,讓所有情節、對話都直接被銜接,進一步錯亂了時間感,也導致呼吸不順。回頭來看,《呼吸》的情節接近八點檔,卻因其處理方式,反倒缺乏(我們看八點檔時追求的)暢快感,更像是被掐住氣息,無從拿捏過程裡的節奏。

最後一種時間,是之於觀眾的「現實時間」。無論是劇本設計的對話都意圖趨近日常瑣碎,或是劉冠廷、孫可芳在戲外同樣是情侶關係,都在被投擲入劇場後,混淆了虛實。於是,時間在吞吐之間,劇場在虛實之際,讓這些詭譎的煩悶感開始製造不同理解位置,收納到觀眾各自的人生階段——這或許會讓單身的觀眾無法達到同理?

時間,在《呼吸》裡被操縱著,讓所有煩躁感得以被解釋,成為彼此的幫兇。


註釋

1、《呼吸》原為鄧肯.麥克米蘭(Duncan Macmillan)的劇本,由林冠廷翻譯、許哲彬執導。

2、全劇將兩人對於任何事情的「對話」到「爭執」,一律解釋為「討論」。


《呼吸》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3/03/08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繼鄧肯.麥克米倫的另一部作品《好事清單》之後,四把椅子再一次成功轉譯當代重要劇作,藉由個人生命關懷,連結更廣泛的全球觀照,擴展劇場的創作視野,也同時再次確認語言思辨在劇場中的必要。
4月
07
2023
「難關過後,生命還有何可能?」可謂貫穿《好事清單》與《呼吸》的問題。與《好事清單》以自我終結來啟動問句相反,《呼吸》中是由生小孩與否的問題來向生命發問。
3月
28
2023
一個遠渡重洋而來的劇本,反映了異地共有的現代性問題,顯然沒有造成太多跨文化差異,而是壟罩為全球化現象迫近彼此,在環境每況愈下,群體政治內的個人存有議題夾擊之下,我們尚有喘息的空間嗎?
3月
28
2023
傳源文化藝術團的組成,從兩個人到一群人,這群人把原住民傳統樂舞轉換成舞作《呼吸》,而編舞藝術家DJANAWKIVALAN(伊法蘭迦惱,來自排灣族,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功不可沒。(童柏壽)
10月
03
2019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