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洪郁媗(專案評論人)
去年,四把椅子劇團為我們呈現Duncan Macmillan的《好事清單》(2022)。那被憂鬱籠罩的母親並未因為那串男孩為她而寫的清單而走出陰霾,那些生活的確幸提供小小的撫慰,但始終無法修補難以言說的憂鬱。不過,在這沈重又無法被逆轉的旅途中卻有那些事物短暫、細碎的閃光相伴,可以讓生命舉重若輕地邁向終局。「難關過後,生命還有何可能?」可謂貫穿《好事清單》與《呼吸》的問題。與《好事清單》以自我終結來啟動問句相反,《呼吸》中是由生小孩與否的問題來向生命發問。
就算再看似平等的關係,若是論及生育,必得面對的是不會被理解的差異。男主角能夠在隨意輕鬆的場合(IKEA的排隊動線)向女主角提出「我們要孩子嗎?」的邀約,這樣的他不會理解為何女方將造孩視為獨特的創造過程,也難以感應到那對當下社會的焦慮不安實則是對親密一擁的渴求。相比於孫可芳飾演的角色,一個對社會有許多隱憂、了解成為母親與自我成就之間的衝突,有著鮮明性格的博士生,劉冠廷扮演的反而是個面孔模糊、多數時間處於被動狀態的自由音樂人。不知是否刻意為之,在女方對於母職的想像中出現的男人也是面容模糊,甚至不用是眼前的那個他。在關於生育、環境、關係的密集對話中,雙方看似穩固但停滯的情感關係在向前的同時也在消散,直到新生的突然出現和消失終使那搖搖欲墜的關係崩解。然而,在此之後舞台上的重聚、不忠、意外、成家皆以快節奏呈現。終於,男方主動擁抱伴侶,兩人在台上有著環境暖化和政治隱憂的投影幕下極快地經歷了一生。
呼吸(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倘若停留在關係崩解之處,或許這僅會是又一個傷感心碎故事,但是,後續的發展卻將觀眾從傷感拉回現實。若以情侶關係的暫時中止此為轉捩點,先前,女主角不停地在「好」這個概念打轉,而另一方則受到牽引也情願共同思索當下社會對於新生是否過於糟糕?製造一個會動的碳排放體是否對環境不好?甚至,他們好得足夠將另個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嗎?這些擔憂看似是聚焦該新生命的思辨實則是透過不斷地用「好」嘗試為自己的身份定位,不過,「好」的定義之寬廣與模糊恰巧指向以此概念作為身份標誌物的困難,也讓這些議題過於廣泛的討論帶點理想主義的色彩。有趣的是,兩方恰巧在做了在常理下不會被認定為「好」的行為後,才不得不在這個契機下,讓有關身份的過渡、生育的綜合利弊、親密關係的不同階段⋯⋯等一連串在先前困擾許久的人生難題在短短地幾分鐘內以進入普通的、正常的人生階段的形式來化解。
當下,我對以此作為應對先前由生育所開啟的種種人生難題感到有些突然,好似在此之前所拋出的疑惑皆可由走入家庭而舒緩。這樣的處理的確傳達那即便歷經千萬事,生命只要尚未停下,仍舊必須繼續前行的性質。在這一點上不免想起《好事清單》自始自終並未將那籠罩全劇的憂鬱渲染上濃厚的情緒,或是避免將傷痛處理得過於龐大的細致。同樣地,在《呼吸》中,生命的重量和現世的焦躁被輕輕撚起再悄然化解,或許也只在劇場,那些焦慮不安才能被這輕盈且美好的結尾所安撫。
《呼吸》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3/03/09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