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誰進入的樂園?——短評《歡迎來到紅鬃馬樂園》
8月
03
2023
歡迎來到紅鬃馬樂園(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8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當樂園越來越多,總要設定主題、對象等,像是兒童樂園、海洋樂園、迪士尼樂園等;但是,在水源劇場裡的這座「紅鬃馬樂園」似乎預設了大家都會去、也都得去,反而定位不明。 

不過,這裡的「紅鬃馬樂園」其實不是樂園,指涉的是學校,擴及教育環境與體制,更透過主要角色之一的馬興隆同時身為老師與父親,將教育與家庭間的關係更加強化。於是,《歡迎來到紅鬃馬樂園》的主題是教育體制與親子關係的反思、探討,甚至是抨擊,並將其建立在馬的培育、分類與考核,隱喻現代人面對下一代教育所投射的問題,如寶寶爬行比賽、學區宅、補習班、多元學習、升學等。 

但編導並非建構一個屬於紅鬃馬這種動物的樂園,反而是硬生生地將人的情境套入馬的狀態中,造成諸多矛盾——劇中人物時而為人、時而是馬,究竟是穿著踢踏鞋、學著人在生活的馬,還是模擬馬的動作、但說著人話的人?而這些設定並未統一,時常紊亂,更像滿場的半人馬在狂奔。 

在此設定下,《歡迎來到紅鬃馬樂園》的意圖也過於明確與露骨,多半像是在說教,大過於說故事。其說教對象應該是指向「大人」,甚至是已經有小孩的大人。編導卻將這些關於教育改革的理念,用粗淺化的語言、幼稚化的語氣加以表現。「我可以教你怎麼訓練耐力」、「只有你熬過這些苦痛」、「總有一天我們要翻越這些大石頭」等話語穿梭於飾演大人與小孩的角色之中,卻分不清這些角色本身的年齡設定與性格,全都只為了服務理想與主題而存在。 

由於劇本的設定與情節都相對空洞,劇本張力完全撐不起核心主題與劇場性,因此導演、演員再努力用各種手法去填充劇場空間,也徒留不少尷尬片段。 

給大人的太幼稚,給小孩的太艱澀,於是這座樂園就像是逼迫小孩去搭大怒神、笑傲飛鷹等高於年齡限制的遊樂器材,限制成人只能塞進投幣式搖搖馬、溜滑梯等設備——所以,這樣的樂園是給誰去的呢?但,如果創作團隊的目的就是想讓所有人不想去紅鬃馬樂園,我想,這是成功的吧! 

《歡迎來到紅鬃馬樂園》

演出|張家綾、陳煜典
時間|2023/07/30 10: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