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年輕、生命、短暫、恆定——NSO《深情交響》
10月
18
2021
深情交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0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2021年新樂季是國家交響樂團(以下簡稱NSO)的新紀元,包括新的藝術顧問準.馬寇爾走馬上任,同時也面臨疫情與人事變動的考驗,未來這一年可能也會有一些的不確定性,但也像是罅隙而出新的枝椏,是讓我們看見不同的音樂視野的契機,也因此更驚嘆臺灣新生代音樂家的軟實力。

這場音樂會的兩位主角,為國際大賽的得主,皆不到而立之年,已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一片天。一為指揮家吳曜宇,於2013年贏得第53屆法國貝桑頌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二為魏靖儀,於2015 年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桂冠優勝,兩位「臺灣之光」在康戈爾德《小提琴協奏曲》(1945)交會,再加上這首作品本來就是膾炙人口、雅俗共賞的樂曲,自然備受矚目。

整體來說,魏靖儀與樂團表現都在水準之上,只是一開始似乎彼此都還在調適聲響的平衡性,在沒有樂團導奏的小提琴在高音域的五個音符兩個八度的演奏,雖沒有失誤,但也沒有真正到位,少了些許細緻與契合,而且獨奏的部份一直被樂團的聲音蓋過,可見在聲部平衡上還有進步的空間。而到了第一樂章的裝飾奏開始,獨奏與樂團的聲響才算真正的契合在一起。第二樂章的表現逐漸穩定,從樂團導奏的G大調七和弦之中,引導獨奏演出抒情的主題,在中間樂段裝上弱音器並且在高音域的做出了音色變化,魏靖儀的表現可圈可點。在第三樂章,出現了大量的大跳變換把位與高難度跨絃的技術,魏靖儀在《乞丐王子》主題急遽的速度變化上,與樂團緊湊精彩的互相應答、競奏,更證明魏靖儀的身手不凡。在安可曲巴赫《C大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更是處處精雕細琢,展現了魏靖儀面面俱到的演奏技術與藝術精神。

此外,國內首演的蘇克《第二號交響曲—阿斯拉耶爾》(1905),也是本場音樂會的一大亮點,與康戈爾德《小提琴協奏曲》皆為二十世紀浪漫主義的作品,都充滿了抒情性與技術性。雖然此曲可能較為冷門,但吳曜宇與NSO的詮釋是具說服力的,猶如用音樂打造一個魔毯,帶領我們進入魔幻、未知、神秘的世界,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述說人們最不願面對的生命議題——死亡。

從大方向端看,《第二號交響曲》演奏的完整度很高,雖然在一些細節處尚需更為細緻,但足以看出吳曜宇與NSO的合作默契已經建立,已然掌握了樂曲的詮釋風格;再就細部觀察,很多的動機發展表現的淋漓盡致,層次分明。此外,在第一樂章一開始出現素歌風格,終樂章的C大調聖詠風格,似乎在描摹管風琴的音色,充滿著神聖的虔敬感,彷彿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個莊嚴肅穆的儀式。

第二樂章引用了德沃札克《安魂曲》動機,其中長笛所吹奏的持續音,是本樂章的主音—降D音,像是懸掛在天上的恆星,恆定堅固的吸住絃樂短音動機與圓號的半音音型,也像是其他所有的音符都是從這個持續音所滋長出來的,彷彿就是將眾星體的所有質量凝聚起來,共同綻放出光和熱;也像是在未知而神秘的宇宙中,恆定持續探索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長笛穩定的持續音與忐忑不安的絃樂,在聲響上渾然成為一體,像是天上與人間的昂然對峙。

在第三樂章「活潑的」,其中絃樂與木管描摹女巫的奸笑,也像是死神對於生命的死纏爛打,塑造出一種光怪陸離的奇幻場景,進入中段的「持續的行板」,像是給予人們無限的安慰,像是在鼓勵人們勇敢的擁抱生命中的所有生老病死、陰晴圓缺,在這裡NSO的絃樂表現,打磨的很細緻。

第四樂章的標題〈致奧蒂莉〉(To Otilie),就是作曲家對於妻子的思念,除了木管奏出明亮的音色,持續安慰著失去摯愛的心靈,絃樂的部份就像是如泣如訴述說這段心情故事,小提琴獨奏的表現也相當絲絲入扣。

此外,「一分鐘交響曲的創作計劃」是NSO本樂季的新計劃,也欣喜馬寇爾為鼓勵臺灣年輕作曲家創作新曲,給予他們展現的舞台。這次首演周潤瑩的作品《愴》,作曲家用三全音(tritone)為基礎,描繪「心理創傷不斷重複、迴盪於潛意識和夢境之中,進行自我哀悼與解構」。【1】就像是呼應下半場的蘇克《第二號交響曲》。但可能是一分鐘太過短暫,很多音樂元素來不及向聽者介紹,也還沒聽見任何的開展,樂曲就戛然而止,可能太過於實驗性,令人有點措手不及,難免心中產生疑問:「一分鐘,對於一個交響樂團就夠了嗎?」、「一分鐘,可能比較適合獨奏吧?」、「一分鐘,是隱喻人生苦短嗎?」、「一分鐘,是要藉由管絃樂團表達些什麼?」、「一分鐘,是指一粒沙中見世界嗎?」、「為什麼是一分鐘?」諸如此類的問號,就在樂曲結束鼓掌時,在筆者腦海裡不斷冒出。

大致而言,整場音樂會是具有啟發力的,也給予人們更多的思索空間。喜見NSO在新的一季有如此專業的表現,往日的默契也逐漸回復,再透過魏靖儀與吳曜宇的合作演出,更確信臺灣年輕音樂家的實力不容小覷,已能獨當一面,也相信未來,不論是NSO或是其他客席音樂家,更能合作無間的一起進入更優質、更專業的境界。

註釋

1、周潤瑩,《NSO深情交響》節目冊樂曲解說。

《深情交響》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吳曜宇、魏靖儀
時間|2021/10/0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