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間,《諏訪內晶子 小提琴獨奏會》
Mar
25
2023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3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身為柴可夫斯基大賽的金牌得主,雖然當今的熱度可能不及後進新血,但以一位趕上最後一波唱片發行熱炒的演奏家之姿,知名度絕對是專美於前,但在疫情過後的亞洲市場,各大演出與經紀公司報復性地引進不同音樂家舉行音樂會,讓購票者目不暇給,以致不能有很好的票房成績,讓許多人也為此感到扼腕。

音樂會以貝多芬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為開場,剛開頭的演奏狀況並非未能讓人感到滿意,演奏音色上並不集中,音樂也顯得有些唐突,直到第一樂章的再現部才勉強進入狀況,鋼琴家伊利亞・拉什科夫斯基 (Ilya Rashkovskiy)的演奏,快速音群粒粒分明,讓人耳目為之一亮,但相對諏訪內的演奏就較為中規中矩,讓筆者感覺此二重奏組合並不對稱,直到第三樂章,小提琴才開始自然放聲歌唱,但與鋼琴家很具體的表現力仍然有些不搭調。

第二首的普羅科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則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也是筆者認為整晚音樂會的亮點曲目。諏訪內的第一弓就呈現滿滿的歌唱性,音色也與先前大不相同,小提琴與鋼琴的表現力度也在同一個頻率上,整體富含能量,音響也具穿透性,長音相較於先前的貝多芬也更具方向感,鋼琴的演出從前曲的先聲奪人,回歸到更加自然、美好而踏實的表現。與前曲貝多芬有如此大的程度落差,不禁令筆者好奇,是否前曲為臨時增加的節目,音樂家並沒有足夠的合作機會或排練時間,音樂表現的火候也明顯不足普羅科菲夫。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充滿了玩味,鋼琴家拉什科夫斯基的表現恰到好處,諏訪內的演奏也相當俐落,也有相當高的精準度,樂曲當中許多細小的元素透過不同的力度,呈現出豐富的音樂表現,兩位演奏家也都執行相當到位,特別是小提琴的音色,相較於剛開場的貝多芬集中了不少,算是成功洗刷了開頭的不完美。夾在詼諧曲以及終曲之間的慢板樂章,吸引力略遜於第一樂章的演奏。然而第四樂章音樂本身的多變,恰好讓兩位實力級演奏家可以有很好的發揮,以二重奏的角度來欣賞這個樂章演奏,筆者仍就覺得拉什可夫斯基相較於諏訪內略嫌誇張,另外本曲最後並未能夠將音樂推上應有的最高潮,也稍嫌可惜。

下半場的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精彩表現,無論是小提琴在建立在一顆長音的收放,仍然保持相當好的音樂張力,或是巴爾托克音樂中許多極細小(甚至是瑣碎)的元素,兩位演奏家需要用極弱音演奏,但卻可以有相當精準的呈現,舞台上的氣場也有很好的維持,巴爾托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相較於上半場的曲目,有更明顯的音色變化,除了慷慨激昂的火花片段之外,其中的弱音更是吸引筆者,每一顆都被處理的伏伏貼貼。第二樂章是相當考驗演出者定力的獨白,以「無為」來表現,實際上所呈現的東西並不多,但也因為如此,聽眾的目光也就完全集中在這些簡單的元素上,在小提琴與鋼琴的擺盪之中得頗為理想的呈現。第四樂章兩位演奏家都將音樂做得很滿,鋼琴家本來相對誇張的處理也變得更為合理,諏訪內的收尾仍然是以中庸的表現呈現,對於喜歡火花四射一派詮釋的聽眾而言,可能會略顯不夠刺激。

演出的三首安可曲分別為改編佛瑞藝術歌曲《夢醒後》,諏訪內加入了濃烈的熱情在詮釋之中,佛瑞筆下的浪漫旋律也被揮灑地淋漓盡致,第二首巴爾托克的《羅馬尼亞舞曲》則展現了童趣加上狂野,第三首普羅柯菲夫的《五首旋律》中的第一曲作為音樂會的收尾,除了完整的技巧之外,音樂表現也最為自然流露。

諏訪內晶子作為時常來台灣的演奏家,近年來相信不少聽眾對他的協奏曲演出印象深刻,但獨奏會可以呈現一位音樂家的更多面向,並且從曲目選擇,更是可以理解一位藝術家,想要對觀眾說的是怎樣的故事。

《諏訪內晶子 小提琴獨奏會》

演出|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
時間|2023/03/16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Oct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Oct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Oct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Oct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Oct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Oct
10
2024
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
Oct
04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Oct
04
2024
當代箏樂的異域風潮的形成,卻是始自於中國作曲家們企圖以未受到西化影響、純粹的民族音樂作為素材,發展出具有東亞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Sep
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