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試驗,危險!《試妻!弒妻!》
8月
19
2020
試妻!弒妻!(台灣豫劇團提供/攝影林榮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548次瀏覽

蘇恆毅(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近年來,有時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他/她這樣是愛我的嗎?」一類向大眾拋出的疑問,並列舉出種種行為讓眾人判斷,有時也會得到一些相關的建議,好讓提問者可以找到方法、確信愛的存在與否──這樣的疑問與測試,固然是出於不安;但,愛是可以這樣被測試的嗎?

從這樣的命題,來看臺灣豫劇團的《試妻!弒妻!》的演出,不難發現這是一種亙古的疑惑。此劇於2004年首演,內容改編自同年度的大戲《田姐與莊周》,而此劇又本於《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此篇小說,且成為各劇種的經典劇目《劈棺驚夢》(或稱《大劈棺》、《莊子試妻》)。

但與大戲以強調田氏的內在情愛欲求所做出的有違禮教的劈棺取髓、最後遭到丈夫批判而自戕身亡的主題不同,《試妻!弒妻!》則更有意回溯這段故事的起因、對「試驗」本質的懷疑與批判,乃至於對因試驗而亡的田氏、與眾多有曾有類似經驗的靈魂進行引導與安撫,而不從批判「有傷風教」、「行事殘忍」進行著眼。

對靈魂的引導與安撫,從序場〈驚夢〉與第三場〈試妻〉中可見。〈序場〉中,行者群先對田氏低語「莫往東/西/南/北方」、以避各方災殃,而後遞給田氏斧頭,讓其回想起過去曾經歷過的種種而驚醒,如此安排,已明點出面對過去經驗的方式,不是往他處逃避、而是正面觀看,最後則並為之定調:「魯莽的男人,害死自己的妻子」,點出田氏之死,肇因於莊周對妻子忠貞與否的懷疑與冒進的測試。而〈試妻〉在田氏死後,行者在幕後維持一貫的悠遠語調道出「靈魂啊,你要好好休息」,則更是有意地撫慰因試驗而死亡的田氏。

其後〈搧墳〉、〈病幻〉、〈試妻〉三場,則是將傳統大戲演出的主要內容精簡、並意象化進行呈現,也由於這三場是傳統大戲的意象化,因此演出視角較著重於莊子的男性觀點,或許觀眾會好奇:《試妻!弒妻!》要討論的是女性在社會的禮教、與丈夫對情愛的測試上,當以女性視野重探這三段內容方是。但如若從序場與本作新添的第四場〈冥城〉加以連貫,這三場應可視為靈魂在前往冥界路程中的生命回顧,而靈魂則看著那些曾經歷過的一切在眼前重新搬演,因此女性的眼睛並未離開這三場演出,是以隱而不顯的方式凝視著,藉以從中發現整場試驗的不合理與殘忍,同時看出逍遙於世的莊周「看似是蝴蝶,卻是毒蠍」的本質。

當然,從田氏的角度來看,莊周的試驗完全破壞了夫妻間的情義,也揭露出莊周內心存在的殘酷。但莊周是否有意造成這樁悲劇,也成為此作要討論的另一個問題。

不論是行者們在序場定調莊周是「魯莽的男人」,或是第三場以旁觀嘲弄的姿態所說的「莊子就是這樣愛戲弄自己的妻子」,以及田氏自刎之後莊周仍有一瞬的驚慌,這些內容其實建構出另一種莊周的形象──不知這場試驗的殘忍、且無心為惡,只是想單純地測是情感,而未想過後果。這樣的形象,對現代的觀眾來說或許相當熟悉,畢竟原本只是想確立關係、以建立更強化的緊密感,誰知反而消磨掉了對彼此的信任,更不知會因此導致分手、甚至是更糟糕的結局。因此對於情感試驗,沒人是帶有惡意的,只是沒人想過測驗過後可能的發展,甚至是當中的危險性。

試妻!弒妻!(台灣豫劇團提供/攝影林榮錄)

至於〈冥城〉一場,則是從社會的角度與女性個人的角度進行對話。在此中,判官對田氏指責自殺的罪孽、以及為了追求真愛而犯下淫罪;田氏卻泣訴自己未曾在莊周身上得到的、轉而投射給他人又有何不可,而莊子的試驗害死自己,為何又可逍遙於世。兩種觀點,形構出社會對男女進行不同評價與待遇。至於另一種社會角度,則來自大眾的圍觀:無關的人們環繞在田氏的身邊,看她抽腸泣訴,並問田氏何需行如此荒唐之事,顯示無關者的圍觀,是帶著一種獵奇、淡漠的態度。兩種不同的社會角度,顯示出旁觀者的不能理解所造成的隔閡與傷害──對田氏是如此,其他不分性別、在情感試驗中受到傷害的人也是如此。

但《試妻!弒妻!》指出了情感試驗的危險性,卻並未給予解救方法,無論是莊周自唱「生也罷,死也罷,人的一生都是在做戲;情也罷、慾也罷,人的一生都是在做戲」,或是劇末行者喟嘆「她不願再想起、提及,一切都已失去意義」,均讓整齣劇作回歸到虛幻。如同劇中鏡作為重要物件,它照出人欲的虛幻,也照出了社會情態,但人在這當中,就只能如田氏一般孤獨的泣訴自己的遭遇?而劇作本欲達成的安撫與鎮魂的療傷之效,又該從何處獲得?

不能否認,《試妻!弒妻!》在聲音、肢體身段、物件意象等層面上,於傳統戲曲的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特別是對2004年首演時的傳統戲曲實驗劇作的誕生環境而言,也確實達到了傳統戲曲不同以往的美感。然而在本劇主題投射給觀眾的,除了是對《田姐與莊周》的反思、對情感測試背後的意義之外,經此遭遇的眾生之魂,除了自我咀嚼與梳理之外,還能如何走下去?而這也形成在演出的空白之外應該思考的議題。

《試妻!弒妻!》

演出|臺灣豫劇團
時間|2020/07/19 14:30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代戲曲的實驗多以身段為主,當為「身體論述」脈絡下的展現。但是戲曲的唱唸能有何種思考或解構呢?唱詞與唸白只能是人物的內心情感表現嗎?身段有程式,語言也有一套固定程式,如何反覆思索這套程式在當今語境的運用,也許能開拓更多戲曲新面向。(林慧真)
8月
10
2020
李寶春並特地編寫班主的一句台詞向第四面牆提問:「這一生,值嗎?」,觀眾回應與掌聲熱烈,對其藝術生涯直接肯定,作為台北新劇團新編戲題材的新嘗試,的確也值了。
5月
29
2023
編劇為了保持高張力的演出效果而減少戲中人物思考處理方式的時間,也因為直接的衝突而讓劇情變得緊張刺激起來,但在傳達英雄本色上,直面去挑戰權威的做法稍嫌單純而理想,只能說人生如戲,但不是只有這樣子的做法才能被稱做是英雄。
5月
25
2023
拋開《唐吉軻德》和《老鼠娶親》的原型,《我們的島》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主題,它以喜劇的形式、多元的跨界手法,有機地組合成一個訴說臺灣、甚或世界上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們的現代寓言
5月
23
2023
本次秀琴歌劇團的《鳳凰變》一洗窠臼之風,雖以明鄭王朝為背景,卻以鄭氏家族中的三個女人──董太夫人、昭娘、陳永華之女──為中心,他們並非是隱身於歷史與男人之後的「賢內助」,而是直接浮現於歷史的舞台上⋯⋯
5月
19
2023
《壵》則是傾向在演出偶戲時,將演師「隱藏」,藉以突顯出地母的凝視,進一步令觀看的角度並非只是「觀眾-戲偶」的雙方投射,而是「觀眾-戲偶-女神」三方投射下,英雄在悲壯之後的蒼涼關照。
5月
19
2023
《鯨之嶋》以臺灣的自然地理為基礎,構築各類山神海怪的故事,融入南北管音樂,意圖成為一齣「臺版山海經」,是一項頗有野心的計畫。只是,原應是遠古流傳、眾人共造的神話故事,如今成為憑空起造、主動創造的當代發明,《鯨之嶋》也無可避免地顛反了神話的邏輯⋯⋯
5月
18
2023
創作團隊綜合港台武俠電影風格及科幻影視的時空旅行概念,編寫出高度可看性的原創作品,並藉鏢局的經歷,各擅其長的成員,與陸續加入的夥伴,象徵了豫劇團多年的經營甘苦與多元人才的參與。
5月
18
2023
我們可以看見《壵》的舞台佈景呈現相當複雜,不僅翻轉了觀眾對於布袋戲固定舞台、視角的印象,另一方面,他們也似乎正在「再現」布袋戲的舞台是如何組裝與搭建——包含柯加財的布袋戲口述、樂隊的演奏與歌聲,以及透過地母的白色服飾及佈景的大白布所創造出的雪景。
5月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