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形式與市場的試煉《無極》
9月
20
2011
無極(采風樂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8次瀏覽

演出:采風樂坊

時間:2011/9/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文字 林采韻

音樂表演形態近年在台灣,國樂明顯比西樂更具冒險精神,因為國樂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比西樂更直接,在危機存亡之際,產生的反座力自然更強。采風樂坊從2006年起喊出打造「東方器樂劇場」的口號,過程中透過三部作品實踐,最後一部曲《無極》9月2日在國家戲劇院登台,此時的采風剛好滿20歲。

國樂之所以產生與劇場連結的概念,想必是對傳統演出方法的不滿足,因為要透過舊有形式,創造新的展望幾乎微乎其微,更不用說開拓市場,脫離比小眾還要小眾的宿命。國樂嘗試與劇場靠攏,對岸走紅一時的「女子十二樂坊」扮演一定的觸媒,當舞台上12個女孩不再正襟危坐,演出的曲子不再是傳統絲竹,他們的成功,為國樂開啟不容忽視的契機。

這樣的契機,在因地制宜的過程中,難免摩擦出不同的火花,采風樂坊選擇不當「山寨版」力求走「原創」路線,在標榜一定的藝術高度下,單純的搖曳生姿,或演奏幾首口水歌就稱為「跨界」,對他們來說過於單薄,唯有真正走進劇場闖它一回才過癮。但問題是,「東方器樂劇場」沒有成功前例,缺乏模範可循的前提下,只有摸索。

在討論《無極》之時,有必要把前兩部曲《十面埋伏》和《西遊記》一同歸納。

透過這些作品可觀察到,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認知中的「東方器樂劇場」這一種結合文本、音樂、肢體、舞台的表演形式。《十面埋伏》有清晰的想法但不知如何到達,加上演員的肢體和演奏無法到位功敗垂成;《西遊記》演員能力大有進步,但器樂和劇場要如何平衡存在衝突;如今登場的《無極》,演員功夫已不能同日而語,舞台服裝設計極度用心,整體令人看得感動,但仍缺「東風」。

《無極》擁有極佳的戲劇題材,敘說一位英雄俠客的春夏秋冬,翻開曲目解說,對應每個季節,都有幾首短詩,詩中既有故事又有情感更有意境,可惜如此深具感染力的文本,並沒有貫徹於舞台,如此一來,演員與樂器明顯沒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和個性,進而讓演員肢體間的搖擺和隊伍的移動排列,在沒有結構或故事的支撐下失去邏輯性和意義。帶著懷疑,再次翻開節目單,不見「導演」之名,只見編劇、肢體導演,如此果敢的作法,想必采風樂坊經過三思而後行。

至於扮演節目靈魂的音樂,《無極》的樂風具有跳脫傳統框架的野心,但在配器的組合上稍嫌保守,過於著重於團體演奏的氣勢,忽略個別樂器獨特的個性。樂曲主要出自團長黃正銘以及亂彈阿翔樂團的吉他手詹勳偉,前者負責春夏,後者負責秋冬。詹勳偉努力為國樂器卸下刻版印象,二胡能搖滾、大阮可當電貝斯玩,聽起來格外與時代接軌。

在《無極》的引領下,采風的「東方器樂劇場」又邁入新的階段。話說要建構一種新的演出形式談何容易,采風以5年光陰,力求自我實踐,其所承載的夢想和勇氣足以在華人國樂界記上一筆。但其所實際面對的問題是,三部曲後的下一步?

當初采風對於「東方器樂劇場」懷抱的期待,是希望吸引更多觀眾擁抱國樂,但是三部曲演下來,票房卻無法反應這樣的事實,因此「東方器樂劇場」的未來,是瀟灑走出劇院,來個徹底搖滾擁抱大眾,或是繼續追求藝術的完善,直到成功獲得大眾認可,甫成年的采風正面臨一場形式與市場的試煉。

《無極》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