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形式與市場的試煉《無極》
9月
20
2011
無極(采風樂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4次瀏覽

演出:采風樂坊

時間:2011/9/2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文字 林采韻

音樂表演形態近年在台灣,國樂明顯比西樂更具冒險精神,因為國樂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比西樂更直接,在危機存亡之際,產生的反座力自然更強。采風樂坊從2006年起喊出打造「東方器樂劇場」的口號,過程中透過三部作品實踐,最後一部曲《無極》9月2日在國家戲劇院登台,此時的采風剛好滿20歲。

國樂之所以產生與劇場連結的概念,想必是對傳統演出方法的不滿足,因為要透過舊有形式,創造新的展望幾乎微乎其微,更不用說開拓市場,脫離比小眾還要小眾的宿命。國樂嘗試與劇場靠攏,對岸走紅一時的「女子十二樂坊」扮演一定的觸媒,當舞台上12個女孩不再正襟危坐,演出的曲子不再是傳統絲竹,他們的成功,為國樂開啟不容忽視的契機。

這樣的契機,在因地制宜的過程中,難免摩擦出不同的火花,采風樂坊選擇不當「山寨版」力求走「原創」路線,在標榜一定的藝術高度下,單純的搖曳生姿,或演奏幾首口水歌就稱為「跨界」,對他們來說過於單薄,唯有真正走進劇場闖它一回才過癮。但問題是,「東方器樂劇場」沒有成功前例,缺乏模範可循的前提下,只有摸索。

在討論《無極》之時,有必要把前兩部曲《十面埋伏》和《西遊記》一同歸納。

透過這些作品可觀察到,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認知中的「東方器樂劇場」這一種結合文本、音樂、肢體、舞台的表演形式。《十面埋伏》有清晰的想法但不知如何到達,加上演員的肢體和演奏無法到位功敗垂成;《西遊記》演員能力大有進步,但器樂和劇場要如何平衡存在衝突;如今登場的《無極》,演員功夫已不能同日而語,舞台服裝設計極度用心,整體令人看得感動,但仍缺「東風」。

《無極》擁有極佳的戲劇題材,敘說一位英雄俠客的春夏秋冬,翻開曲目解說,對應每個季節,都有幾首短詩,詩中既有故事又有情感更有意境,可惜如此深具感染力的文本,並沒有貫徹於舞台,如此一來,演員與樂器明顯沒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和個性,進而讓演員肢體間的搖擺和隊伍的移動排列,在沒有結構或故事的支撐下失去邏輯性和意義。帶著懷疑,再次翻開節目單,不見「導演」之名,只見編劇、肢體導演,如此果敢的作法,想必采風樂坊經過三思而後行。

至於扮演節目靈魂的音樂,《無極》的樂風具有跳脫傳統框架的野心,但在配器的組合上稍嫌保守,過於著重於團體演奏的氣勢,忽略個別樂器獨特的個性。樂曲主要出自團長黃正銘以及亂彈阿翔樂團的吉他手詹勳偉,前者負責春夏,後者負責秋冬。詹勳偉努力為國樂器卸下刻版印象,二胡能搖滾、大阮可當電貝斯玩,聽起來格外與時代接軌。

在《無極》的引領下,采風的「東方器樂劇場」又邁入新的階段。話說要建構一種新的演出形式談何容易,采風以5年光陰,力求自我實踐,其所承載的夢想和勇氣足以在華人國樂界記上一筆。但其所實際面對的問題是,三部曲後的下一步?

當初采風對於「東方器樂劇場」懷抱的期待,是希望吸引更多觀眾擁抱國樂,但是三部曲演下來,票房卻無法反應這樣的事實,因此「東方器樂劇場」的未來,是瀟灑走出劇院,來個徹底搖滾擁抱大眾,或是繼續追求藝術的完善,直到成功獲得大眾認可,甫成年的采風正面臨一場形式與市場的試煉。

《無極》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