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說、傾聽——沒有人是局外人《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6月
22
2017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布拉瑞揚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9次瀏覽
石志如(2017年度駐站評論人)

連綿數日的大雨,讓原本期待的戶外演出,被迫進入現代化的劇場。離開演還有20分鐘,場上的舞者已經開始圍圈唱歌,場外觀眾亦參與同樂。舞者們一個個輪番上陣的領唱,唱的是國語精選老歌、兒歌,這些對出生於6070年代再熟悉不過的歌曲,卻從這些年輕90後的舞者唱出時,時空瞬間退回20年前,再看看舞者的臉龐被塗滿黑色污漬,一種哀弔逝去的青春記憶突然無預警的湧現。錯置的年代與身軀,充滿矛盾、後殖民的想像。當Senayan遞給我一杯小米酒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被壓迫者的拉扯命題裡。歡愉過後,編舞者布拉瑞揚用沈重的語調,揭示了關於原民生活的種種悲歌,當然包括凱道正在發生的驅離事件!

開場段由Moagaii(柯梅英)、Senayan(賴秀珍)、Ivi(卓秋琴) 以talk show及歌唱的方式,讓看似事事而非、物換星移的十幾年各自返鄉歷程,浮現了三位共同對自我身份曾經空白的焦慮。Senayan闡述如何找回自己的身份認同,Ivi透過她不斷接演歌唱工作的生活來推廣原音,Moagaii在偏鄉與監獄積極推廣傳統歌謠。編舞者布拉瑞揚選擇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方式,試圖讓他者進入三位的生命史,從「同理心」「感同身受」的被建構,拉近了陌生群體對主體的關注,當他者越貼近主體的核心時,「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意識型態,也就能更快的滲入所有他者。

結束三人的分享,一位年輕舞者趨前對觀眾邀請:「我自創的舞蹈動作,有沒有人要一起跳?」這樣邀約觀眾三次也重複跳了三次(第二次成功邀請了舞台後方的另一位舞者)。年輕舞者邊跳邊數拍子,偶爾加上些許碎語。這段既滑稽又外加韓流、芭蕾、律動等混雜的舞蹈動作,倒像是一場鬧劇,嬉鬧身體的空白與填滿。從長者的追尋「認同」到青年舞者的「空白」「填滿」,這樣的傳統斷層在此時已被編舞者拋出,形成後續面對自我的前置導因。

Senayan唱著歌謠的天真女性,在一群看不清是政客、商人還是索取利益者(男性舞者全臉身塗黑),以幾近玩弄、戲弄的手段碰、抓、撓、抬、舉著她,一開始Senayan被逗的呵呵大笑(場外觀眾也跟著笑),但是隨著她的身體空間越來越小,笑聲也逐漸不再開朗,而是轉為被壓迫的無所適從時,觀眾也敏銳的感受到不友善的氣氛而瞬間鴉雀無聲,肅清的窒息感似乎似曾相識,當男子們一一離場,Senayan跪趴在地上,一邊抹去臉上的淚水,一邊唱完歌謠的最後一句。Senayan曾在她的個人描述中,將她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一直到第三階段也就是2000年時,她才有意識地要找回自己的身份。前兩階段生命歷程中,她幾乎是否認、不認同自己是部族的一份子,同樣身份混淆的問題,在編舞者布拉瑞揚的自白中,也吐露出他對自己不會說母語,不會跳部落舞蹈的強烈失落感。

「失去原有的傳統生命印記,如同迷失自我般令人恐懼。」台上那些男子被轉喻成滲透異族思想之主宰者,從刻意親近的偽善乃至逐漸剝奪你原來的生存空間,這如青蛙效應的結局,呼應了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支配階級往往透過非武力和政治的手法,藉由家庭、教育、教會、媒體與種種社會文化機制,形成市民共識,使全民願意接受既有被宰治的現況。」的霸權概念。Senayan的歌聲,在劇場裡迴盪,觀者的無能無力,讓Senayan只能獨自站起來勇敢向前走,她的背影承載了原民長久以來所面臨的苦境,但是誰又能幫的了她?

Ivi唱著歌謠與一位不知身份的男子雙手交織牽手,踏著部落舞步緩緩進入場中(這樣看似同夥人的隱喻,更加深兩人之間弔詭的關係)。布拉瑞揚這段雙人舞,以雙手相互箝制的方式賦予動作意義。從兩人若即若離、男主動女被動等發展出的肢體接觸,男子的牽手實際上代表著掌控操弄Ivi的他者,相對於Senayan的動詞,Ivi接收的是推、搖晃、甩、拋、扯、摔等更為殘暴的肢體對待。如果說Senayan接收的是體制的壓迫,Ivi接收的可能是更為苛刻的生存條件與尊嚴的剝奪暴力。布拉用簡單的創作手法,深度敏感地刻畫了失去身份的悲哀,並且以偽善的同夥人,轉喻為欺騙善良原民的剝奪者,此處雙人舞的詮釋極為貼切。

在暴力之後的男子獨舞(李奕騏),是一段肢體柔韌、無盡頃頹與攀爬的柔性之舞。這位纖細的男舞者,鮮少筆直的站立,多是以弧形、旋轉、彎腰等璇體舞動,此段雖為柔性之舞,卻有如老子:「柔弱勝剛強」的強韌意志在身軀竄動。Moagaii的歌聲,突然讓舞者安靜逐漸放慢游移的速度。Moagaii的歌聲,似乎在喚醒所有原民青年,回頭看看自己的家鄉,回到土地,回到陽光、回到海洋。三段舞蹈依附在三天后訴說的生命史,也唱出他們對生命的照映。

當一張張美麗的原民臉孔,被抹上統治者的勝利,原民們世世代代長期被抹去自我認同的身份問題,編舞者布拉瑞揚,用僅剩乾淨又純潔的足底、手掌、眼、耳、鼻、口…,踏地、牽手、唱歌、跳舞、喝傳統小米酒,讓還保有屬於自己的身體主權,奮力地抵抗鼓動著!男舞者們,在舞作後段終於以自己原民的身份,開始奮鬥奔跑,發洩原屬於大自然之子的他們,發洩被遺忘的傳統,發洩被抹去的身份!這段群體男子舞蹈,激情、熱血,那股來自內在單純且深化過的身體力量,交織混融著自我存在的辯證關係。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這場『沈醉』,用虔誠的生活態度,帶入後勁強而具省思的抵制霸權行動。編舞者布拉瑞揚讓我聯想到「人有對存在的領會(Seinverstndnis)」之層次區別。當令人錯愕的齊柏林之死、亞泥的狂言、詭譎的傳統領域法案,在還沒得到正義翻轉的那日,訴說、用心傾聽,沒有人是局外人。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17/06/18 14:3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作反映出的編舞家心靈,目前仍處於「辨識斷裂之處」,就文化深度與身體語彙的建構,依然還在初步探索的階段,這是《沉醉》力有未逮之處,但也是它之所以煥發坦率、令人情動的力量。(吳思鋒)
6月
29
2017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