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說、傾聽——沒有人是局外人《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6月
22
2017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布拉瑞揚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9次瀏覽
石志如(2017年度駐站評論人)

連綿數日的大雨,讓原本期待的戶外演出,被迫進入現代化的劇場。離開演還有20分鐘,場上的舞者已經開始圍圈唱歌,場外觀眾亦參與同樂。舞者們一個個輪番上陣的領唱,唱的是國語精選老歌、兒歌,這些對出生於6070年代再熟悉不過的歌曲,卻從這些年輕90後的舞者唱出時,時空瞬間退回20年前,再看看舞者的臉龐被塗滿黑色污漬,一種哀弔逝去的青春記憶突然無預警的湧現。錯置的年代與身軀,充滿矛盾、後殖民的想像。當Senayan遞給我一杯小米酒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被壓迫者的拉扯命題裡。歡愉過後,編舞者布拉瑞揚用沈重的語調,揭示了關於原民生活的種種悲歌,當然包括凱道正在發生的驅離事件!

開場段由Moagaii(柯梅英)、Senayan(賴秀珍)、Ivi(卓秋琴) 以talk show及歌唱的方式,讓看似事事而非、物換星移的十幾年各自返鄉歷程,浮現了三位共同對自我身份曾經空白的焦慮。Senayan闡述如何找回自己的身份認同,Ivi透過她不斷接演歌唱工作的生活來推廣原音,Moagaii在偏鄉與監獄積極推廣傳統歌謠。編舞者布拉瑞揚選擇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方式,試圖讓他者進入三位的生命史,從「同理心」「感同身受」的被建構,拉近了陌生群體對主體的關注,當他者越貼近主體的核心時,「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意識型態,也就能更快的滲入所有他者。

結束三人的分享,一位年輕舞者趨前對觀眾邀請:「我自創的舞蹈動作,有沒有人要一起跳?」這樣邀約觀眾三次也重複跳了三次(第二次成功邀請了舞台後方的另一位舞者)。年輕舞者邊跳邊數拍子,偶爾加上些許碎語。這段既滑稽又外加韓流、芭蕾、律動等混雜的舞蹈動作,倒像是一場鬧劇,嬉鬧身體的空白與填滿。從長者的追尋「認同」到青年舞者的「空白」「填滿」,這樣的傳統斷層在此時已被編舞者拋出,形成後續面對自我的前置導因。

Senayan唱著歌謠的天真女性,在一群看不清是政客、商人還是索取利益者(男性舞者全臉身塗黑),以幾近玩弄、戲弄的手段碰、抓、撓、抬、舉著她,一開始Senayan被逗的呵呵大笑(場外觀眾也跟著笑),但是隨著她的身體空間越來越小,笑聲也逐漸不再開朗,而是轉為被壓迫的無所適從時,觀眾也敏銳的感受到不友善的氣氛而瞬間鴉雀無聲,肅清的窒息感似乎似曾相識,當男子們一一離場,Senayan跪趴在地上,一邊抹去臉上的淚水,一邊唱完歌謠的最後一句。Senayan曾在她的個人描述中,將她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一直到第三階段也就是2000年時,她才有意識地要找回自己的身份。前兩階段生命歷程中,她幾乎是否認、不認同自己是部族的一份子,同樣身份混淆的問題,在編舞者布拉瑞揚的自白中,也吐露出他對自己不會說母語,不會跳部落舞蹈的強烈失落感。

「失去原有的傳統生命印記,如同迷失自我般令人恐懼。」台上那些男子被轉喻成滲透異族思想之主宰者,從刻意親近的偽善乃至逐漸剝奪你原來的生存空間,這如青蛙效應的結局,呼應了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支配階級往往透過非武力和政治的手法,藉由家庭、教育、教會、媒體與種種社會文化機制,形成市民共識,使全民願意接受既有被宰治的現況。」的霸權概念。Senayan的歌聲,在劇場裡迴盪,觀者的無能無力,讓Senayan只能獨自站起來勇敢向前走,她的背影承載了原民長久以來所面臨的苦境,但是誰又能幫的了她?

Ivi唱著歌謠與一位不知身份的男子雙手交織牽手,踏著部落舞步緩緩進入場中(這樣看似同夥人的隱喻,更加深兩人之間弔詭的關係)。布拉瑞揚這段雙人舞,以雙手相互箝制的方式賦予動作意義。從兩人若即若離、男主動女被動等發展出的肢體接觸,男子的牽手實際上代表著掌控操弄Ivi的他者,相對於Senayan的動詞,Ivi接收的是推、搖晃、甩、拋、扯、摔等更為殘暴的肢體對待。如果說Senayan接收的是體制的壓迫,Ivi接收的可能是更為苛刻的生存條件與尊嚴的剝奪暴力。布拉用簡單的創作手法,深度敏感地刻畫了失去身份的悲哀,並且以偽善的同夥人,轉喻為欺騙善良原民的剝奪者,此處雙人舞的詮釋極為貼切。

在暴力之後的男子獨舞(李奕騏),是一段肢體柔韌、無盡頃頹與攀爬的柔性之舞。這位纖細的男舞者,鮮少筆直的站立,多是以弧形、旋轉、彎腰等璇體舞動,此段雖為柔性之舞,卻有如老子:「柔弱勝剛強」的強韌意志在身軀竄動。Moagaii的歌聲,突然讓舞者安靜逐漸放慢游移的速度。Moagaii的歌聲,似乎在喚醒所有原民青年,回頭看看自己的家鄉,回到土地,回到陽光、回到海洋。三段舞蹈依附在三天后訴說的生命史,也唱出他們對生命的照映。

當一張張美麗的原民臉孔,被抹上統治者的勝利,原民們世世代代長期被抹去自我認同的身份問題,編舞者布拉瑞揚,用僅剩乾淨又純潔的足底、手掌、眼、耳、鼻、口…,踏地、牽手、唱歌、跳舞、喝傳統小米酒,讓還保有屬於自己的身體主權,奮力地抵抗鼓動著!男舞者們,在舞作後段終於以自己原民的身份,開始奮鬥奔跑,發洩原屬於大自然之子的他們,發洩被遺忘的傳統,發洩被抹去的身份!這段群體男子舞蹈,激情、熱血,那股來自內在單純且深化過的身體力量,交織混融著自我存在的辯證關係。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這場『沈醉』,用虔誠的生活態度,帶入後勁強而具省思的抵制霸權行動。編舞者布拉瑞揚讓我聯想到「人有對存在的領會(Seinverstndnis)」之層次區別。當令人錯愕的齊柏林之死、亞泥的狂言、詭譎的傳統領域法案,在還沒得到正義翻轉的那日,訴說、用心傾聽,沒有人是局外人。

《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17/06/18 14:3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作反映出的編舞家心靈,目前仍處於「辨識斷裂之處」,就文化深度與身體語彙的建構,依然還在初步探索的階段,這是《沉醉》力有未逮之處,但也是它之所以煥發坦率、令人情動的力量。(吳思鋒)
6月
29
2017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