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捉迷藏《你看看我》
12月
12
2016
你看看我(小事製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0次瀏覽
謝瑋秦(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與作品英譯”Hide and Seek”相違背的中文舞名《你看看我》,是小事製作成團以來創作的第三號作品。從創團首演《生活是甜蜜》開始,挑戰劇場形式的內心剖析、同步線性式的肢體結構,直至這次意圖解決表演者的狀態、習慣與融合,實驗作品的發展性成為目前為止的創作主軸,主要編創與團隊創辦人員為楊乃璇、林素蓮、蘇品文與特邀藝術家張堅豪,其四人之共通性為皆以編創者與表演者兩種身份活躍,本次作品的主要編創者張堅豪更是首次挑戰長篇舞作,其過往編創作品雖多,但通常既為編創也為表演,首次的純編導便是這次的作品。

《你看看我》不同於能夠容納百人的黑盒子空間(松菸LAB創意實驗室),而是僅容七十人的紅磚瓦屋:大稻埕納豆劇場。離開了黑色包廂,要視而不見場域或是將其融入,成為編創者在編舞之餘,更需要考量之事。觀眾進場時能夠聽見些微的工廠機械聲,可以聽出使用了滾動循環、顆粒性較高等聲響;回觀納豆劇場前身,在作為偶戲博物館前,是周進春茶行,觀眾進入空間,在不刻意察覺的情況下,接收了這個聲響,與場域做了第一次連結。開演前的燈暗可以聽到某種在鐵上震動的聲音,在燈光轉換的同時則可看見二樓迴廊上女舞者陳詣芩沿著黏貼在把手上的波浪板,往正對著觀眾席的紅磚瓦牆行走,作為開場第一段的獨舞,張堅豪選擇了先觀看場域,從與牆壁的肢體碰觸、行走在高低階上、如何摸到更高的磚塊等,觀眾跟著表演者的手,視線焦點座落在舞台以外的空間上。值得一提的是,被拿來當作表演者休息室側台,也成了舞台的一部分,透過開關門將想像空間延伸。

本次演出的燈光,由來自德國,曾於柏林人民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慕尼黑室內劇院擔任燈光設計的Jurgen Kolb作為燈光顧問,場上可見日光燈管、小太陽與展場照明燈,抬頭一看劇場燈則以最簡單的需求為主。舞作開頭藉由日光燈的交替,從白光轉換至黃色燈光使得空間的溫度與場域的線條更為明顯;而場上冰箱細縫所流洩出的白光,又比日光燈之色調更為冷冽,猶如冰封一般的將內容物保留其中。從表演者休息室所透出的光線,透過舞台上的鋁梯,在紅磚牆上打出了如電影分割鏡頭般的剪影畫面,轉換之間,像是快轉了時間,在五分鐘的時間讓觀眾有如從晨光至日落的錯覺。不禁讓筆者想起,小事製作創團首演《生活是甜蜜》在華山果酒禮堂也運用了燈光光線虛實交錯,對於時間的呈現,可以看出不只是使用純粹黑盒子空間,更是因地思量。

舞作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段落:半即興遊戲方式、重複性的雙人、物件重組肢體抬舉。第一段在獨舞的靜默之後,其餘三位舞者出現至場上,在不斷的身軀轉換中,摘錄自London Arts Orchestra “Brindisi”的現場演出從掌聲開始,使用之版本也非完整樂曲(這裏所指的完整,並非指曲目長度,而是指樂曲的流暢程度)。樂曲開頭聲樂家的笑場、觀眾打斷樂曲進行、聲部變換不照傳統演唱等,似乎是以第三種方式傳遞─你聽,這才是真實的樣子。當肢體由模仿同伴轉至集中在搓揉男舞者沈樂的身體後,Cigarettes After Sex “Nothing's Gonna Hurt You Baby”的音樂緩慢流出,若單以音樂來看,這是一首以第一人稱作為主軸,與第二人稱訴說自述行流行歌曲,其中歌詞寫道:Always ends in a hazy shower scene(結局卻總停留在那朦朧的細雨中),呼應在舞台上的是男舞者初培榕與女舞者張雅媛在鋁梯後方的片段,以觀眾的視角,這似乎是一段以手為訴說主體的流動,然而,在第二段如電影分割鏡頭般的剪影,打出與視覺上相反的影子,如同悄悄話一般,輕聲細語,視覺上在觀看真實的手時,彷彿能夠從牆上的影子中得到更多未被提出的敘事。David Lang  “Stick Figure”是一首乍聽之下節奏平緩、循環反覆的歌曲,中段音樂將音軌收到最少,只留重拍節奏,四位舞者交錯的雙人舞,從日常的肢體碰觸與擷取運動中的攻守狀態,直至初培榕與張雅媛停留在原地,以抽搐、肌肉張力線條與較緩和的流線型肢體,所有的轉換點皆隨著沈樂與陳詣芩的移轉而產生變化,在速度堆疊中,情緒也從中找到了出口得以宣洩。

以球場與體育賽事播報作為最末段的聲音來源,試圖將氛圍拉回日常,或者說藉由聲音符號打破音樂堆積的節奏。至此,回想舞作之中也穿插著一些聲音,如機器運作聲、冰箱內部的體育賽事聲音等,同步的堆疊在最後完整呈現,與其說張堅豪以籃球肢體動作與互動關係作為核心發想,更可以說是將這些動作分解與重組,在最後的籃球節奏中,回歸到原型裡。演出過後,舞台上的冰箱中所存放的各種罐頭食品,彷彿各種無法被開啟的秘密,被封存在這個空間裡。

《你看看我》

演出|小事製作
時間|2016/11/24 19:30
地點|納豆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想逃離被看的專業舞蹈訓練下的編舞者,與享受被看的素人舞者。已經多多少少給出了具暗示性的方向,究竟是真的想躲藏?或其實想被看?或是透過什麼樣的面貌被看? (樊香君)
12月
02
2016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