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現代《Klanglabor II─Miniature Estrose》
12月
25
2019
Klanglabor II─Miniature Estrose(大聲藝術有限公司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1次瀏覽
楊宜樺(專案評論人)

近年屢獲國際音樂大賽首獎的臺灣鋼琴家黃鈺婷,主攻鋼琴現代音樂的她將旅歐十年的習樂經驗匯聚實踐於「Klanglabor」系列音樂會中;2019年的「Klanglabor II」,更擴展為巡迴音樂會,經瑞士、德國、法國後終站來到臺灣,【1】不僅是他旅居多年回臺的第一場音樂會,整場以馬拉松形式上演歐陸當代鋼琴作品的曲目安排,對現今臺灣仍以西方古典、浪漫時期作品為主軸的鋼琴獨奏會而言,更是相當難得。

Klanglabor意為聲響實驗室,自二十世紀前半葉以來,現代音樂作曲家們透過不斷地挑戰音樂的定義、樂器的限制與聽覺的美學,拓展當代音聲藝術的範疇。鋼琴自然也是其實驗對象之一,這些前衛且艱深的鋼琴作品不只考驗演奏家的演奏技巧,更直接揭露演奏家對音樂藝術的抽象理解與詮釋能力,能否在作品與聽眾間建立臻至完美的藝術世界。

以此為名,黃鈺婷在這場「Klanglabor II─Miniature Estrose」音樂會中帶來1970年代以降瑞士、法國與義大利作曲家之五首鋼琴作品,透過其精準、明確且細膩的演奏,清晰呈現這些作品在豐富的聲響層次變化中所蘊含的音聲意義。第一首義大利作曲家Marco Stroppa作品《鳥人》(Tangata Manu)以小木塊固定延音踏板延續特定的和弦,隨著動機音型的解構與迴繞,在泛音若隱若現共振而出的音聲空間,描繪神話中的鳥人之姿。第二首瑞士作曲家Christoph Delz第一號鋼琴作品《西爾斯湖》(Sils)則更大幅度的運用延音踏板,使得全曲聲響宛若水氣氲氤般沁滿琴弦擊出的各色音聲;第三首法國作曲家Brice Pauset《鋼琴練習曲》(Piano Etude N. 1,選自其作《地域》)則以密集音群與故意缺失的音高,製造聽覺的連續與不連續感,並以突兀的休止作結,兩首連演更顯作品聲響的對比差異。同樣連續演出的第四首與第五首,則分別是對音樂時間與文化的提問與模傚。義大利作曲家Lorenzo Pagliei在其作中《美麗關係》(Le Belle Relazioni)模糊了旋律與和聲的定義,透過解構又相互建構,動機音型運用延音踏板產生泛音,隨著音樂時間的行進,碰撞出極為漂亮的音聲色彩;而法國作曲家Betsy Jolas《B for Sonata》則將峇里島甘美朗的聲響層次轉化入作,音樂結構也融匯了甘美朗快、慢段落的對比特色,但其善用多重的演奏技法發展音聲素材,讓鋼琴呈現出相當立體的多聲部音景。

就現代音樂而言,本場音樂會曲目在聲響選擇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同質性,多數展現了歐陸作曲家自十九世紀末經驗現代性斷裂後,以回歸自然的追求來探索新聲的創作取徑:從被定型的和聲中解脫至自然產生的泛音共振聲響,from harmony to harmonics。儘管如此,黃鈺婷將每首作品的趣味之處詮釋地相當到位,足見他對每首作品都下了極深的功夫,乾淨俐落的觸鍵、冷靜理性的音樂處理、流暢自然的音樂表現,沒有任何誇張多餘的姿儀,而是精確且細緻地呈現作品樣貌。似乎僅僅透過聆聽,聽眾即可想見樂譜上的每個標記、每條旋律走向、每個音樂素材的存在意義。可以說,黃鈺婷以其對現代音樂的深刻理解與不凡的演奏實力,為現代音樂作品增色許多,並讓聽眾透過「Klanglabor」品味鋼琴更為多樣的細微聲響。

猶記得,多年前曾在國立交通大學聆聽鋼琴家陳必先演奏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1928-2007)之作,讓我得以領略史氏作品中每組音堆與細微音符堆砌出的音樂意涵。而如今,儘管現代音樂創作仍屬音樂文化之小眾,或可期待黃鈺婷未來更臻成熟的鋼琴現代音樂演奏,能引領臺灣聽眾擁抱音樂藝術的前衛與未來。

註釋

1、參照本場音樂會節目單。

《Klanglabor II─Miniature Estrose》

演出|黃鈺婷
時間|2019/12/20 19:30
地點|十方樂集音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