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行消失,一種理解布袋戲趣味的途徑《掌中家書‧朱一貴》
2月
25
2021
掌中家書‧朱一貴(長義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1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長義閣掌中劇團此次推出新製作,作品可分為兩條敘事線:一是重編1997年由長義閣第二代團長黃俊信與第三代團長黃錦章以《鴨母王朱一貴》得到該年南部地方戲劇(掌中戲)特優獎的作品;另一個則是長義閣掌中劇團的黃姓家族史和該團經歷過的布袋戲歷史相互雜揉,成為《掌中家書‧朱一貴》。在我個人的觀戲過程,俊信曾對錦章說到:「其實阿公和朱一貴,都是同一種人!」【1】除這個共同的命定觀念外,朱一貴眾人等的愛恨情仇故事,與黃姓家族生命史,兩者鮮少進行敘事的黏合,其內在敘事邏輯並不強烈。

只是這個做為長義閣掌中劇團創團七十五週年的紀念作品,藉由劇名的兩個名詞「掌中家書」與「朱一貴」進行推敲,或許劇團不僅想用這個曾經於1997年得到該年南部地方戲劇(掌中戲)特優的《鴨母王朱一貴》,為長義閣曾經歷過的家族史致敬;同時也透過人戲、偶戲的演出串場表演形式,向觀眾展示布袋戲曾經歷過的歷史風華,甚至筆者大膽的推定,這是個長義閣掌中劇團第三代團長黃錦章的自我與父子和解的劇作。至於是否有和解的效果,最終仍需要由當事人自行認定。只是這類的自我指涉作品,並非隨意剪貼歷史段落,由於演出前的排練已經有過創作者們的敘事濾篩,觀眾欣賞這些由創作者提供的私我歷史片段,其實已經包含一個隱晦卻清楚的自我展現形象,並在搬演過程把觀眾帶往創作者們有意展現的生命形象或個人歷史回憶。

此劇作雖然分為兩條敘事線,其實可以再細分為三種演出節奏:如實的朱一貴故事偶戲演出、真實歷史的片段閃現,並透過黃錦章的自白,加速或延長前兩者的演出段落。要在近兩小時內,同時完整的搬演朱一貴帶領民眾反抗清朝的前因後果,還要讓觀眾理解布袋戲及長義閣團員的家族史,於是編劇便讓鮮明的歷史段落成為該演出段落的敘事背景,詮釋家族曾發生過的重要史蹟。例如:中日戰爭下的顛沛流離,點出創團團長黃坤木與妻子陳招的相互扶持過程。把真實的歷史事件,用點綴的手法,筆者固然能理解創作團隊不想把演出氛圍導向因歷史事件可能呈現的悲情情緒,只是都用這樣的手法進行歷史梳理,如果觀眾不熟悉布袋戲的歷史發展,有時候會很難理解演出內容。舉例來說,演出內容推進至黃俊信與黃侯彩珠在理髮廳的相戀過程,黃俊信(洪健藏飾)在理髮椅上先快速的模擬賣藥橋段,接著又跳回到兩人的打情罵俏,像這類創作團隊的細緻編排,相當考驗觀眾的布袋戲歷史知識背景。

掌中家書‧朱一貴(長義閣掌中劇團提供/攝影張瑞宗)

這部作品雖然以黃錦章的視角進行創作,綜觀整場演出卻無見到他的現身,彷彿這個人戲、偶戲結合的作品,在黃錦章帶有口白意味的旁白帶領下,成為另種新型態的布袋戲。撇除筆者自己的浪漫想像,假設觀眾不把劇中的黃錦章聲音與現實人生做對照,這樣的設計已經擔任相當的調節演出速度功能,若是把兩者進行連結,該劇的這個聲音設計並帶有黃錦章本人對於布袋戲歷史發展的體悟。出生於1970年代的黃錦章,曾經眼見過布袋戲歷史風華,同時也見到布袋戲觀戲人口群大量消失。尤其是以前自己學戲時經由向師父們學習的細緻操偶手法及行業規矩,例如:演戲前的敬拜祖師爺、扮仙結束後的淨台儀式動作,藉由這些日常行為,逐漸讓自己形塑對於這個表演專業的態度,卻在時間的流轉、外在環境的改變下,觀眾不再理解操偶者的那些細緻操偶跤步手路(kha pōo tshiú lōo),有些人還會用「做戲仔」(tsò hì á,「仔」的台語名詞後綴,有表輕視之意)嘲笑布袋戲從業人員。

在這種強烈想要弭平觀眾對於布袋戲認識的創作前提下,近年來的布袋戲演出,許多掌中劇團都願意嘗試新題材或與增添新形式,以長義閣來說,《狐說聊齋》(2020)打破彩樓的演出限制,《掌中家書‧朱一貴》則是該劇團首次讓操偶師傅們也成為舞台上的演員。長義閣掌中劇團不斷地打開自己的界限,甚至連自己私密的家族史,也成為創作的題材方向,著實令筆者佩服於他們的創作企圖。坐在劇場空間的筆者,見著他們突破自己的演出底線,在台上展現青澀演出技巧,其目的單純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理解布袋戲可以呈現的趣味。筆者不禁思考,究竟是劇場的各項技術,打開布袋戲從業人員對布袋戲的想像?還是身為觀眾的我們,已經喪失藉由操偶師展現戲偶的靈巧動作,讓觀眾產生觀戲的恣意想像能力?至少確定的是,有心製作的布袋戲班,都正在為觀眾提供一種理解布袋戲趣味的途徑。

註解

1、編按,此處劇本內容為編輯協助修訂,感謝編劇陳崇民先生提供完整華語劇本。

《掌中家書‧朱一貴》

演出|長義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1/02/20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家族史的敘事太貼近歷史(尤其是爭政權遞嬗史)的軌跡脈絡,讓劇團命脈的存活變成了歷史倖存者的證言(清兵破城後連砍人頭的場面調度疊加尤其強化這樣的感受),如果可以開挖一些劇團家族史裡,看起來沒有勾連歷史大是大非,但卻牽動常民吃穿用度的酸甜軼事,以此映照新編演義裡甘草人物的眾生百態,整齣戲的結構才會更平衡,在歷史的公與私之間,非常暴力與尋常苟活之間,如何找到適當的分配比例,家族演義才不會變成歷史演義的註腳。(許仁豪)
3月
02
2021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