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解從對話開始《晚安,母親》
5月
06
2019
晚安,母親(飛行少女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696次瀏覽
楊智翔(國立高雄大學專任助理)

來自高雄的飛行少女劇團由一群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在學生組成,創團作《晚安,母親》(Night, Mother)是美國劇作家Marsha Norman於1983年榮獲普立茲獎的代表作品,在臺灣已被多次搬演,如2016年娩娩工作室、2017年人从众創作体及2018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畢業製作等。

此劇藉由母親席爾瑪(吳秀湄飾)與女兒潔西(許桓瑜飾)一夜掏心剖肺的談話,帶出母女因「家」的局限未曾深談的心底祕密,使潔西早已籌謀好的自殺計畫如願在此夜進行。「對於家人無法諒解」是普世難解的一道宿命議題,也難怪本作能夠跨越地域與時空的限制連年在臺灣上演。但究竟哪裡吸引人?母親與女兒相依為命,有一天女兒無預警宣告待會她將自殺(還和母親仔細交代,並非立即去死)。一來一往針鋒相對卻又百無聊賴的日常對話,卻處處藏匿高深莫測生死的議題:如席爾瑪對於潔西堅定不移地求死感到困惑,潔西僅輕輕地回應「讓我們兩人彼此好過一點。」又如席爾瑪懇求潔西放過自己時,曾重重地告誡她「你有勇氣去自殺,就應該有勇氣活下去。」輕重之間,母女倆盡是聊些洗衣粉放哪、糖果吃完了、熱可可好不好喝、鍋具不准別人使用等生活瑣事,生與死的情緒濃度就在叨叨絮絮的對話中越來越被稀釋;同時,角色的戲劇張力卻又不時高低驟變。於是,如何堆疊能量來帶領觀眾走進情節深處,並一同前往最終戲劇高潮,考驗著導演與演員如何細膩地呈現日常與戲劇之間的對話在根本性的差異。

生活中,我們鮮少能次次精準預測對方下一句話是什麼;戲劇不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排練,臺詞必定早已咬進演員與導演安排好的身體裡,並導引出另一層對話媒材「肢體語彙」。《晚安,母親》困難在於,如何將日常絮語梳理開來,層層疊疊情緒線索,最終在不堪負荷時,足以促使觀眾如火山爆發般眼淚潰堤,或者不寒而慄。本作略顯遺憾之處在於,兩名演員往來對話,似乎超越角色與角色之間該有的理解範疇,更走向演員與角色之間過度「預設」的表演行為,致使該引爆的段落有力不從心之感,而蓄勢待發的段落卻又過猶不及。戲劇張力未能彰顯,使得精巧設計的肢體語彙鮮少有真情交流的時間。舞臺上真實運作的時鐘,成為精神小偷,剽竊觀眾的魂魄。「耶穌也是自殺的,如果你問我的話。」等譯感過重的對白,更將觀眾的理解推往現實邊境,墜落語言深淵。

儘管如此,飾演席爾瑪的吳秀湄將母親過度關愛的窒息感及排外又自視甚高的扭曲性格演繹得宜;許桓瑜亦把潔西一角堅毅卻自貶、渴望被愛的內在世界反身處理出貼合角色可能的質地。視覺方面,吳雨蓉帶有睡眠意象的眼妝設計,把母女倆臺詞之外的失眠空間帶進舞臺。燈光設計朱子甫利用簡易投射燈具呈現比自然更當下的寫實線條,氛圍營建深刻。林亞萱所設計的舞臺,展現其掌握小劇場空間限制的功力【1】,將劇本於寫實幻覺的建立頗具說服力。

綜觀整體,此作差強人意但步伐堅定。「飛行,是離開地表,經歷一段旅程,再回到地表。看戲,是離開現實,經歷一段旅程,再回到現實。」【2】《晚安,母親》無懼生死,一聲槍響開啟「真正的我」理解的開始,期許未來飛行少女劇團能拓展自身對於旅程的期待,帶領觀眾進入真實對話的語境維度,開展旅程,迎風起飛。

註釋

1、「建軍跨域基地藝術村」現由高雄在地「南風劇團」管理,前身為高雄市公車建軍站辦公廳舍。

2、擷取自「飛行少女劇團」官方網頁劇團簡介,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g/TinkerbellTroupe/about/?ref=page_internal。

《晚安,母親》

演出|飛行少女劇團
時間|2019/04/28 14:30
地點|高雄建軍跨域基地藝術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