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親密愈孤獨?《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
1月
03
2020
柒樓必需小戲節(必需品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3次瀏覽

許仁豪(2019年度駐站評論人)


親密小戲在台灣已經不是新鮮事。河床劇團的《開房間》系列算是親密小戲概念的一次高峰,劇烈地實驗測試觀演距離、觀演關係、時空矩陣與感官閥域的各種可能,從身體、時空與感官的三個向量指標,打開了「親密」一詞在日常生活、社會學甚至政治學上的定義。親密小戲直接以劇場的在場與同在(presence and co-presence)媒介特質,體現了當代都會生活裡人我界線看似分離卻又相互滲透、貌似分明卻又飄忽不定的荒謬特質。「親密」是否就是黏合人我的幸福之道?「親密」是否隱含著一定的暴力與壓迫?當代都會人尋求自我與自由,在獲取一定的獨身空間之餘,卻又渴望著「親密」,這說明了什麼樣生存本質上的矛盾?又,在「親密」的定義被線上虛擬世界以及數位科技一再改寫之後,「親密」是否意味著新的疏離異化狀態?或是一種可以被人工創造的狀態?而身體的在與不在又如何複雜化「親密」的思考?

這次發生在高雄的《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也一樣對觀眾拋出了以上的思考。

或許因為位處南部且資源稀缺,《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相較於之前看過的親密小戲多了素人感。然而這種素人感對於筆者而言,卻在觀戲過程裡帶來一種奇妙的體驗。素樸的演出好像日常生活裡隨機發生的事件,而這種素樸與隨機卻又與演出場域相互呼應。演出地點在位於六合夜市不遠處一棟大樓七樓之一的單位空間。從外表初步觀之,這幢大樓應該是建成於1980年代的電梯華廈,一層將近二十個單位,兩部電梯運送全部大樓裡的住戶。當年摩登時尚的都會大樓,如今與落寞的高雄景氣一樣,變成了經濟狂飆時代之後被遺忘的廢墟。如今觀之,這幢樓陰森淒涼,雖然位處繁華市區,但是人煙稀落、廊道幽暗,形單影隻的住戶相互不打招呼,出了電梯走向鐵門森森的長廊,只聞鑰匙聲,不聞煙火氣,像極了蔡明亮電影裡會出現的寂寥都會場景。

小戲節藏身這樣的空間,讓觀眾從走入大廳那一刻就開始入戲。一腳踏入大廳,左邊看板花花綠綠、密密麻麻寫滿了不同樓層、不同單位的名稱,右邊是一位典型的中老年禿頭管理員,不苟言笑,斜眼盯著每一個出入的人,眼神似乎暗示著這些來來往往的陌生過客都有問題,卻又不仔細盤查詢問來意,是否懼怕一不小心便揭露出某樓某號正經營著沒有立牌的按摩工作室?又是否擔心哪個帶著殺氣的來客一怒之下便惹上麻煩?都會空間裡疏離異化的日常生活,其底下暗流的寧靜暴力與不法慾望,在踏入這棟大樓之時,冷不防爬上末梢神經。老舊的電梯帶著陌生人一起上樓,緊閉的親密空間,讓你近距離感受陌生人的呼吸與體味,才幾秒鐘的上樓便難以忍受,成了幾年的光景。原來,與陌生人同處一個密閉空間,製造了壓迫性的親密。

打開門,繼續與陌生人相逢,今天來看陌生人演戲。喔,不,不是看戲,是來與陌生人一起度過些許時光,進入他們的生活空間,短暫參與他們的精神世界。當天參與的第一個節目是《當__不在家的時候》,由顏怡君扮演(或者她就是)的主婦卡卡,從公寓右邊由布幕隔開的小空間出來,拉著在客廳等待的觀眾,招呼進場。這個小小的空間,佈置成典型的下午茶會客室,右邊牆上貼滿了卡卡女兒寫給她的字條、家庭照片以及日常物件,讓這個空間看起來就像是她每日生活的場域。而卡卡就像好久不見的朋友,端上一壺南非國寶茶後,從品茶話題開始,毫無隔閡地與觀眾閒話家常起來。在過程中,她手機常常飛來訊息,突然要中斷談話,順時陷入自己的手機世界。然後她順勢聊起科技如何改變生活,在右邊牆上的小黑板,在與觀眾一問一答的過程裡,帶著我們回憶一下,不過二十年光景,科技如何改變人性,數位時代已經從網路撥接的BBS時代,演化到今天的社群媒體隨處觀看、隨時直播的時代。此時,她突然說直播時間到了,於是移到左邊的空間開始電話直播,她裝腔作勢,變化不同的語氣進行不同的節目,有給小孩看的,有理科婆婆一樣的知性節目,還有介紹美食的,她一邊直播一邊與觀眾互動,甚至把觀眾拉入直播現場,順勢談起科技如何改變社會的問題。

到這邊為止,整個「演出」以「後設」「再後設」的方式,邀請參與者思考科技與私密空間、科技與親密溝通之間的問題,我們眼前的這位寂寞主婦的每日下午茶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儀式?而獨守空閨的她為何又要透過直播來刷存在感?缺錢?還是對抗寂寞?她的先生與小孩知道媽媽獨處時會變身成另一個樣子嗎?而我們在這裡目擊她百無聊賴的人生,一本正經與她一起思考,然後批判現代科技如何扁平化個人、摧毀實質社會生活意義的同時,難道不會意會到自己的一本正經也是荒謬可笑的自欺欺人?透過直播批評直播,使用科技揭露科技,誰還能逃出科技宰制生活的處境?

接著,主婦卡卡忽然對著我們說她有一些個人的秘密要跟我們說,把觀眾引導回客廳,面對著畫上月亮的牆,牆上陳列著各種情感物件,主婦要我們輪流挑選物件,每一個物件都承載著她過去的辛酸故事,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當天的表演,我們看著她邊敘事邊扮演,或用肢體、或用物件,訴說父親以及中學好友的故事,兩個都是典型的遺憾與殘缺故事,關乎主婦卡卡現在生活形成經歷的創傷經驗,重述過去為了超越創傷,對著陌生人坦白告解了藏在內心深處的幽微秘密,沒有什麼比聆聽陌生人的秘密更為親密的事情了。告解在卡卡先生的一通電話之後戛然而止,她必須回到現實生活,而我們必須離開她的回憶。經歷這短短五十分鐘的相逢之後,我們似乎馬上變成主婦最親密的摯友;然而,就在下戲那一刻,如同直播切斷的當下,我們又將各自回到平行時空,成為最親密的陌生人。

柒樓必需小戲節(必需品劇團提供)

第二個節目《紅橙黃綠藍靛紫》由陳柯杰限地創作,在他本來每日生活的臥室發生。進場前,每個人被給予一包材料,裡面裝了小便條簿,上面寫了指示,還有一支裝好了即時互動APP的手機。每個觀眾被賦予一個角色,在觀戲的過程按照指示與演員用手機傳LINE互動。柯杰扮演的是個有氣喘毛病的中學老師,他悠悠轉醒、開始自述,原來他歷經了痛苦的成長過程,最後好不容易接受自己性別身份,最近卻被男學生誣告性騷擾,陷入了工作危機。觀眾分別扮演支持柯杰的好同事、不想多事的訓導主任以及咬人不放的男同學母親,在手機互動過程後,我們來到了戲劇的最高潮,到底柯杰能不能度過這次危機,繼續實現自己成為藝術教師的夢想呢?此時,觀眾必須在臥室裡尋找一個關鍵物件,在時間到達前將物件丟入書桌抽屜。柯杰醒來後,會根據觀眾所選物件演出不同的結局。我們那場非常慶幸選了一個幫助主角走出困境、迎向挑戰、持續人生夢想的結局。事後談話,發現有更多時候是與原來故事吻合的悲劇結局。這表演融合了主創自身生命經驗跟身邊好友的真實故事,真實故事裡的受害著後來其實跳樓自殺身亡,主創以自己的肉身再現好友的生命掙扎;於是,開放式的結尾是否希望透過某種生命選擇權的可能,來度化已然逝去的好友?而我們在充滿生活氣息的原生臥室裡,到底又親密地目擊了誰的故事?一面牆上貼滿了觀眾留下的體驗思考,那是陌生人遭遇陌生人悲慘的生命故事後寫下了倫理思考,在這個典型的現代都會公寓空間裡,無聲地釋放著人與人相逢時肉身的溫度與氣息。

柒樓必需小戲節(必需品劇團提供)

小戲節此時還有一個節目是《馬殺雞2.0》。平時就是按摩師的地精王(邱頌華),在觀眾矇眼的過程,以觸覺的方式引導觀眾思考身體與生活、身體與命運,還有身體與自我意識之間的關係。由於節目已經售罄,這次無法體驗,但是根據主創的描述以及線上的觀眾心得來看,【1】這是個以按摩過程為本的小戲,也扣緊了「親密」主題。按摩就是一個我們與陌生人身體親密接觸的過程,在身體卸下防衛、對陌生按摩師敞開的過程,我們是否也敞開了我們生活裡最疲勞不堪的一面,在我們允許身體被陌生人指間療癒的當下,我們能否頓悟為何在現實生活裡對最親密的家人無法敞開心胸溝通呢?身心靈如果本是三位一體,按摩的療癒經驗,又如何打開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思考?與陌生人相逢,竟然可以不必然是壓迫恐懼的,而是療癒滿足的。為何能有此差異,又如何能卸下心防,對陌生人全然敞開?

小戲節的三檔節目都一再模糊現實生活與表演的界線。主婦卡卡的下午茶時間與內心告白是不是就是顏怡君真實生活的處境?陳柯杰雜揉了自己與朋友實際生命經驗在演出當中,但在充滿生活氣息的陳柯杰臥室裡,是不是有那麼一刻我們彷彿看見劇中人就是陳柯杰自己?如果是如此,在演出過程裡目擊一個生命與死亡的掙扎又有什麼樣倫理學的叩問呢?邱頌華演出地精王,但平常換上按摩師身分的他就是地精王,以「演出」為框架的按摩與平常的按麼有何不同?平常的按摩難道沒有一點「演出」的成分嗎?在現實與非現實模糊的邊界上,觀眾像是薛丁格的貓,走進了這幢宛若中陰之身的大樓,與陌生人相逢,在聆聽告解、目擊死亡與敞開身心的過程裡,我們是否也赫然發現自己身體裡住了一個比他人還陌生的自己?

《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雖然製作的品質素樸,並充滿業餘痕跡,但這樣的「素」卻巧妙地幫助作品企圖達到的效果。那樣粗糙的生活感質地,讓「演」變成「不演」,也回頭過來讓我思考「不演」怎麼改變「演」的定義。「演」與「不演」的界線何在?高雄作為一座移民新興工商都會,直通寬闊的馬路,讓人的移動成了點到點的瞬時行車之距,沒有行人、沒有蜿蜒曲折的小巷跟形制各異的城市風光,類型化都市樓房景觀,像極了一個已然異化的攝影棚,人生活其中,每日儀式照本宣科,難道這不是一種「演」嗎?而在這座已然異化的城市一角,《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以「演戲」再「演」一次每日的儀式,然而在「演」與「不演」之間,生活荒謬的劇本像是過度曝光的畫面一樣,被曬在油漆剝落的出租雅房裡。在下一次撕下廣告跟貼上字條的瞬間,我們能否想起與陌生人瞬間遭逢時互換的氣息?那樣的憶起,與已然崩壞的人我關係又能有什麼樣的倫理學重建意義? 《2019柒樓必須小戲節》還沒有完全結束,除了文中所寫的三檔節目之外,一月份還有邱忠裕的《轉吧,在與你道別之前》,值得持續專注,完成完整的體驗。


註釋

1、可以參考這篇非常細緻且深入的體驗描述與分析,網址:https://www.ptt.cc/bbs/Drama/M.1577024498.A.D29.html

《2019柒樓必需小戲節》

演出|必需品劇團
時間|2019/12/28 17:00
地點|高雄柒樓左轉藝文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次淼淼製作對於新劇運動的「回訪」,不僅無法僅依賴對既有資料的重新詮釋,還必須想像當時未翻譯完整、未演出的劇本,在內容主旨及呈現形式方面如何與當代對話
12月
02
2024
編導以接近魔幻寫實的手法,模糊了不同的時間軸線,將兩對母女的生命故事穿梭交織,呈現難解的人生課題,讓我們在遺憾中瞥見真正的美好。
11月
29
2024
《沙拉殺人事件》的戲劇動作雖然簡單,卻充滿辯證思考的可能,特別是標題指涉的社會事件,與劇中夫妻女兒的意外死亡,就像那些從收音機裡傳來的新聞報導一樣,既有不可思議的怪異感,卻又有難以駁斥的真實感,不能不讓人重新檢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和思考習慣,甚至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共識,心生疑慮。
11月
28
2024
《衣》對移動/移工/黑工的命題甚至桃園脈絡的改編策略,依然選擇了消極的表現方式——以陌生的澳門女工經驗作為回答,以熟悉的台灣素人演員進行演繹——以此作為《衣》的「台灣新製版本」。然而,跨國脈絡的失聯,使得女工的主體經驗,在兩地敘事的切換之間變得模糊不清,也落入了兩地相互嫁接的窘境。
11月
27
2024
若像本劇的潛台詞那樣認為開放部落、引進「體驗部落」文創商機就有活路,無疑是忽略了地方治理的複雜性,也忽略觀眾對複雜現實的理解力。
11月
25
2024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