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歷史,思於現代《小小韓信大點兵》
7月
18
2019
小小韓信大點兵(六藝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0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中國歷史上的韓信,除了是幫助西漢劉邦開國的「兵仙」,與他有關的成語典故更多不勝數。韓信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自然充滿戲劇性。六藝劇團的「文化經典親子劇」系列,將韓信的故事改編成《小小韓信大點兵》,取材上煞費苦心。畢竟韓信在戰場上殺戮征伐、鬥勇鬥志的諸多軍事故事,未必都適合兒童,勢必得修裁取捨。

所以此劇一開始便聚焦在韓信年少失親、流連街頭,從最淒苦的形象帶出韓信這個角色,這是對亂世英雄最有利的磨練砥練,苦其心智,餓其體膚,才能承受天降之大任。然而,擔綱主演韓信的林聖加,一出場亮相的表演,未脫兒童劇演員常見的低齡可愛化;若依這樣的表演模式和心理設定,實在難讓人相信他能吞下胯下之辱。少年韓信早成穩重,能忍人不能忍,不會魯莽行事,這種將才的大氣度格局,卻被套在過於低齡可愛化的形象包裝中,反差未免太大了!

還有,此劇中把韓信的胯下之辱,改成是被市街中的成年攤賣大餅伯欺凌,而非《史記》所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依於原典思考,市街上的屠戶少年見韓信孤單落魄,卻腰挎寶劍,覺其行跡囂張,故而攔街挑釁韓信:「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少年同儕間互看不順眼的霸凌行為於此是合理的,但此劇一改,方才仍與韓信打打鬧鬧的大餅伯,怎麼就突然就變臉要韓信從他胯下鑽過?且這般污辱韓信的目的,只是為了奉勸韓信別一直把劍帶在身上怕會惹事。既然是擔憂韓信招搖惹事,其心地屬良善,如此欺辱一個少年之舉便顯得不甚合理,更不近人情。

取材歷史典故改編,雖不必然要完全忠於史實,情節若要超越跳脫,瞻前顧後、思慮周詳的邏輯因果還是得留心。若能思慮周詳,即使有些場面僅是輕輕掠過,也能對故事的起承轉合有清楚聯繫與交代。例如:序幕詮釋了秦始皇強徵人民去修築長城,人民辛勞工作,不時要忍受官兵鞭打控制,搭配上一首諷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童謠播送,暴政便顯露無遺。而後,市街上人心惶惶,裝瞎、裝瘸腿、敢怒不敢言等舉措,都成了被同情理解的安排。

不過,我認為這齣戲裡最突出的意念,不僅止要遊於歷史、簡單重述韓信的故事而已,而是帶著政治隱喻,並有意無意的以古諷今。比方說,韓信與朋友魏何(此劇虛擬的人物)在路上嬉鬧,被神秘人士盯梢,冒出:「連魏、信也被監控了!」的台詞,仔細聆聽這弦外之音——「魏信」如「微信」(WeChat)的諧音,那麼監控者是誰?當然是現在的中國政府了!中國政府的強權壓迫,不允許言論民主自由,某種程度不正像秦始皇當時焚書坑儒的用意和恐懼,遂以權力宰制人民屈服。

正因為受壓迫,以農民陳勝為首的反抗民軍,遇見年紀小但志氣高、又有謀略大智的韓信,成了同仇敵愾、共同起義抗秦的夥伴。秦始皇的暴政,除了序幕有點到,而後不再叨叨多述,卻巧妙地運用秦國間諜無所不在的糾纏來強化,連韓信釣魚時,偽裝的間諜也偷偷出現於水中,以仰漂如屍體的姿勢過場。這些小設計所凸顯的幽默,是讓兒童劇有趣的元素。

而韓信身上一再展現的策略、數學的運算巧智,既展現他的天賦與志向,也為他的悲苦身世找到轉化解脫之道。所有過程的演繹,對兒童觀眾皆有教育意義。更值得注意的是,韓信成功的背後,適時給予他援手關懷和食物的李大娘,是這齣戲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出場次不多,卻極搶眼、重要,關乎著韓信的存在意義與未來。自古英雄偉人背後總有一個沒沒無聞的女性支柱、堅定力量,在這又印證無誤。

《小小韓信大點兵》

演出|六藝劇團
時間|2019/07/07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