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歷史,思於現代《小小韓信大點兵》
7月
18
2019
小小韓信大點兵(六藝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0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中國歷史上的韓信,除了是幫助西漢劉邦開國的「兵仙」,與他有關的成語典故更多不勝數。韓信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自然充滿戲劇性。六藝劇團的「文化經典親子劇」系列,將韓信的故事改編成《小小韓信大點兵》,取材上煞費苦心。畢竟韓信在戰場上殺戮征伐、鬥勇鬥志的諸多軍事故事,未必都適合兒童,勢必得修裁取捨。

所以此劇一開始便聚焦在韓信年少失親、流連街頭,從最淒苦的形象帶出韓信這個角色,這是對亂世英雄最有利的磨練砥練,苦其心智,餓其體膚,才能承受天降之大任。然而,擔綱主演韓信的林聖加,一出場亮相的表演,未脫兒童劇演員常見的低齡可愛化;若依這樣的表演模式和心理設定,實在難讓人相信他能吞下胯下之辱。少年韓信早成穩重,能忍人不能忍,不會魯莽行事,這種將才的大氣度格局,卻被套在過於低齡可愛化的形象包裝中,反差未免太大了!

還有,此劇中把韓信的胯下之辱,改成是被市街中的成年攤賣大餅伯欺凌,而非《史記》所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依於原典思考,市街上的屠戶少年見韓信孤單落魄,卻腰挎寶劍,覺其行跡囂張,故而攔街挑釁韓信:「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少年同儕間互看不順眼的霸凌行為於此是合理的,但此劇一改,方才仍與韓信打打鬧鬧的大餅伯,怎麼就突然就變臉要韓信從他胯下鑽過?且這般污辱韓信的目的,只是為了奉勸韓信別一直把劍帶在身上怕會惹事。既然是擔憂韓信招搖惹事,其心地屬良善,如此欺辱一個少年之舉便顯得不甚合理,更不近人情。

取材歷史典故改編,雖不必然要完全忠於史實,情節若要超越跳脫,瞻前顧後、思慮周詳的邏輯因果還是得留心。若能思慮周詳,即使有些場面僅是輕輕掠過,也能對故事的起承轉合有清楚聯繫與交代。例如:序幕詮釋了秦始皇強徵人民去修築長城,人民辛勞工作,不時要忍受官兵鞭打控制,搭配上一首諷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童謠播送,暴政便顯露無遺。而後,市街上人心惶惶,裝瞎、裝瘸腿、敢怒不敢言等舉措,都成了被同情理解的安排。

不過,我認為這齣戲裡最突出的意念,不僅止要遊於歷史、簡單重述韓信的故事而已,而是帶著政治隱喻,並有意無意的以古諷今。比方說,韓信與朋友魏何(此劇虛擬的人物)在路上嬉鬧,被神秘人士盯梢,冒出:「連魏、信也被監控了!」的台詞,仔細聆聽這弦外之音——「魏信」如「微信」(WeChat)的諧音,那麼監控者是誰?當然是現在的中國政府了!中國政府的強權壓迫,不允許言論民主自由,某種程度不正像秦始皇當時焚書坑儒的用意和恐懼,遂以權力宰制人民屈服。

正因為受壓迫,以農民陳勝為首的反抗民軍,遇見年紀小但志氣高、又有謀略大智的韓信,成了同仇敵愾、共同起義抗秦的夥伴。秦始皇的暴政,除了序幕有點到,而後不再叨叨多述,卻巧妙地運用秦國間諜無所不在的糾纏來強化,連韓信釣魚時,偽裝的間諜也偷偷出現於水中,以仰漂如屍體的姿勢過場。這些小設計所凸顯的幽默,是讓兒童劇有趣的元素。

而韓信身上一再展現的策略、數學的運算巧智,既展現他的天賦與志向,也為他的悲苦身世找到轉化解脫之道。所有過程的演繹,對兒童觀眾皆有教育意義。更值得注意的是,韓信成功的背後,適時給予他援手關懷和食物的李大娘,是這齣戲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出場次不多,卻極搶眼、重要,關乎著韓信的存在意義與未來。自古英雄偉人背後總有一個沒沒無聞的女性支柱、堅定力量,在這又印證無誤。

《小小韓信大點兵》

演出|六藝劇團
時間|2019/07/07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
可惜的是,全劇收攏在計畫成果的樣板宣傳,無法深切開展劇中拋出諸多議題的辯證向度,像是身分認同、文化觀光、地方創生等,而是流於產官學體制交纏下的文化產品。
12月
06
2024
這並不是一齣攸關階級問題的社會寫實作品,相反地,在這個時時充斥著怪誕節奏與聲音的劇場空間中,支配著行動的並不是具體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正常/不正常」認同判斷而被抽空的精神狀態。
12月
04
2024
此次劇本由團長馮翊綱主筆,將金庸原著作為主菜,配以誇張的表情動作、幽默的橋段,並佐以少許成人幽默,呈現出一場輕鬆且富有娛樂性的演出。雖與十年前的《瓦舍說金庸》相比,劇本在深度及與原著的連結上稍有不足,但整體氛圍輕鬆歡樂,觀眾依然收穫了愉快的觀劇體驗
12月
04
2024
這齣音樂劇流暢的演出,不難想像在前置選曲和樂團編制中耗費的心力,它在歌詞和台詞之間相互呼應,以音樂演唱和戲劇表演推進情感
12月
03
2024
流行音樂與劇場不會也不該只是市場、產業的匯聚與結盟,反而能在兩者互文之間,既在此時此刻延展時空,也讓跨越時代的記憶與感受在此交織。
12月
02
2024
不過也因此有個小疑惑,為何作品訪談錄像卻選擇了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作為紀實主角,而非以台南在地的獨立書店進行影像呈現?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