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花之間的多重時間性內涵《繞系列最終劇—花》
7月
02
2015
花(滅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2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胡嘉在這個小劇場中設定的多層次架構非常地明晰易讀。潘杰所挑撥的南管琵琶演奏的慢板,將陳設簡單的madL2劇場罩入了一個與外在的台北大稻埕街區隔絕的緩慢時間;場中由屋頂垂下的兩條寬紙幔,一條上有書寫塗鴉痕跡,一條純白,暗示著劇場中並存的兩種不同本質的存在,極可能一方屬人、屬智,一方屬非人、屬靈。男、女舞者分別處於有書寫與無書寫紙幔的位置。

女舞者從無書寫紙幔的後方,踩著地上的紅土緩步向紙幔而來,裂開紙幔,伸出軀體,極似植物花朵破苞的過程。而這時也緩步移近的男舞者以紙幔上的裂帛缺口為界,與女舞者肢體接觸交纏;這個在裂縫中交纏的畫面,具有多重再現意象的可能性,既可閱讀為「人/花」、「人/靈」之間的物性鴻溝,亦可擬人為兩性交媾的真實場景;而藉著這樣的想像與理解,觀者又可藉著倒敘觀點,交融領會適才女舞者穿越紙幔前紅土的行程,又連結著女性身體有關「花門」與「花徑」的文學性隱喻。

舞者所有的動作,在琵琶南管曲《繡成孤鸞》的氛圍中放到最慢最慢,真有如植物曠時紀實攝影所呈現的影像質感。慢板琵琶樂音的質地,有如中國水墨筆觸中的留白,不成飽滿但清癯空靈,容許觀聆者的感性能力在質地空隙間自由延遠溢出,架構一個又一個獨立於現實時間之外的感性經驗內涵。於是,在台上的兩者交戀與交纏的情節,既可讓觀者在「人/花」、「人/靈」的交互關係物化成血肉身軀的人性質素,亦可從兩性關係的俗世人間戀情中想像連結到自然界萬物齊一的超脫性情感內容。而這兩種不同的時間性;台下觀者深鎖在的世俗時間,與台上延伸的緩慢的超越性時間,同時因感性延伸的可能而在劇場內並存;而且觀者可在兩種時間性自由跳脫游移,而得到截然不同的觀點與情感內容的感知,是這個簡單的小劇場有趣的地方。

胡嘉在《花》劇中像是個催眠師,利用音樂與象徵符號就將觀者引進差異性時間的出神狀態(trance)內。直到劇終夢醒,剛才得以同參人花戀情的我們,方又回到混濁俗世;推開劇場大門,又是燠熱喧鬧的台北大稻埕街區。

《繞系列最終劇—花》

演出|滅劇場
時間|2015/06/07 15:00
地點|台北市madL2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