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武松》與他想像的青年觀眾
11月
07
2019
英雄武松(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歐陽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5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生)

作為傳統劇目的《武松打虎》,描述武松醉打老虎、為民除害的過程,在戲曲的發展歷史上,《水滸傳》的武松被多次搬演,而二十一世紀的武松不僅要打虎,更要打中年輕觀眾的心。興傳奇青年劇場的《英雄武松》在許多層面上意圖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在既有的元素中加上搖滾、街舞、現代劇場手法等形式,揉合成奇異的視覺奇觀;但,京劇的身段與曲調忽地轉換成搖滾樂和街舞,在觀賞時不免給人出戲的感覺。

《英雄武松》在閱聽人感官上的跨界嘗試確實值得鼓勵,但不巧的是,他們所希望吸引的年輕觀眾在這個傳播媒體多元化的資訊社會中,所見所聞的事物都遠比《英雄武松》呈現的更加豐富──以「傳統戲曲結合現代搖滾」這項作法而言,國外不少選秀節目的選手都在做這種事情,又有什麼新奇可言呢?於是,我十分好奇,當新鮮感一過,年輕觀眾的回流率會有多少呢?

個人認為《英雄武松》在文本的再詮釋上頗為有趣,搭配老虎的多重暗示(劇中的老虎在不同橋段中,象徵武松的暴力和性慾,如影隨形地跟著他)演繹了一個更為人性化的武松──他會在潘金蓮的美色和自身道義之間掙扎,也會在斬殺潘金蓮時再三猶豫。傳統戲曲的劇情走向長久下來都是同一套,結局可被預測,能供操作的只剩下導演手法,以及角色的內心轉折與塑造;而《英雄武松》裡,在觀眾覺得武松會刀下留人的時候,讓潘金蓮主動被武松刺死,又再次符合了戲曲文本的劇情。於是,能深化角色內心是不錯的嘗試,但若無法衝破戲曲的大框架,改變劇情走向,那角色的變化與行動便顯得有些貧弱無力了。

當代戲曲的困境是,在劇情、角色不能大改的前提下,資深觀眾日漸凋零,而年輕觀眾對既定的文本和詮釋不感興趣,試圖創新、新舊雜揉的演出形式便陷入吸引不了資深觀眾,及留不住年輕觀眾的兩難。當今的傳統戲曲新編的手法大概可以歸納為幾類:加入流行元素、角色翻案、引進西方經典劇本或導演手法等,這也顯示出戲曲創作者們是如何想像年輕觀眾的:聽搖滾樂、挑戰傳統觀念、擁護新興價值、或多或少涉略過西方戲劇史……。於是,便認為戲曲只要有這些元素的注入或許就能吸引年輕人、引發共鳴,然而現有的手法與劇情可能無法確實回應觀眾的期待。

對年輕觀眾單一化的想像,會侷限創作者重構戲曲的創意,真的不是加入流行元素觀眾就一定要買單。觀眾是善變的,年輕的觀眾在建構自己的觀戲品味時永遠都在追尋不同的東西,期待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劇情發展,直到找到自己的舒適圈才會有轉化為資深觀眾的可能。

《英雄武松》

演出|興傳奇青年劇場
時間|2019/10/05 19: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戲雖然有可待調整之處,但整體而言,節奏俐落明快並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特色,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能讓未接觸過傳統戲曲的觀眾,欣賞到戲曲的趣味與美好。(黃立筠)
8月
23
2019
整體而言,《英雄武松》的舞臺美學、概念思考大抵從搖滾京劇《水滸108》三部曲而來,包含華麗誇張的衣服、五彩繽紛的臉譜、熟悉的開場主題曲;除此之外,亦融入傳統的演出片段,並加入搖滾、嘻哈等元素,在鑼鼓點外,演員必須適應不同節奏的唱、唸、作、表,都為觀眾們提供了一種當代戲曲的可能樣貌。(林立雄)
5月
03
2019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