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之間,誰稱英雄?《英雄武松》
8月
23
2019
英雄武松(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歐陽珊,本圖為台北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34次瀏覽
黃立筠(社會人士)

屏東青春藝術節是屏東縣政府專為青少年打造的藝術饗宴。《英雄武松》作為節目之一,在表演形式上大大突破傳統戲曲框架,混融多元元素,包括:京劇唱念、西方默劇和搖滾音樂,讓這齣打著青年劇場名號的《英雄武松》,為京劇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譜寫青春熱血新樂章。

《英雄武松》以武松為核心人物,串聯起武大郎、潘金蓮與西門慶等《水滸傳》人物。本劇取名為《英雄武松》,原以為會是一齣翻轉過往武松所呈現的角色特性,而另外挖掘出武松的其他英雄本色,但本劇從「打虎英雄」到「武松弒嫂」的文本上,其實並沒有其他新的詮釋觀點,這不免讓人有些疑惑「英雄」與武松的關聯為何?在景陽崗打死民眾聞之喪膽的老虎是英雄,但面對潘金蓮殺死自己的親哥武大郎時,武松卻對潘金蓮手下留情,究竟「英雄」一詞該做何解?這部分在劇名的定位上仍有疑慮之處。

本劇佈景道具雖為傳統一桌二椅,但隨著時間的轉移,卻能呈現出新的意象化空間。當酒醉的武松在景陽岡與猛虎相遇,桌椅即幻化為險峻山嶺、巨石碎路,並且成為雙方攻防的武器,結合戲曲表演和武術,展現飛躍、翻身等俐落的身段。到了潘金蓮與西門慶茶館調情場面時,一桌二椅墊高成為樓臺,並改以默劇呈現。演員完全不說話,僅靠一根長竹竿的擾動與身體的擺動,達到曖昧情素的流轉。此段默劇的設定用意,可能是希望拿掉京白與唱腔之後,讓觀眾能更專注在戲曲身段與道具運用的巧思,並且使觀眾對劇情發展產生共鳴,但有些可惜的是鋪陳稍嫌太久,在對白使用的配置上可以再多斟酌。畢竟青春藝術節主打青少年族群,如何將青少年的目光專注在舞臺上,也是一大考驗。

劇情由慢轉緊,武松、武大郎與潘金蓮相逢,再將劇情推向高峰。尤其為了顯現武大郎身材短小卻身手靈活的特性,演員必須蹲著演,並且傍著桌椅來回翻滾秀功夫,場面熱鬧活潑,但同時也伴隨潘金蓮面對武松英俊瀟灑的模樣而激發起的暗暗情愫。武大郎喜悅外溢、潘金蓮情意內藏,對比兩廂不知情的武松,只是顯露單純與大哥重逢的喜悅來看,整體戲劇氛圍是既滑稽又弔詭,呈現一種微妙的危險平衡。

後段武松斥喝嫂嫂潘金蓮對他的逾舉行為,以及潘金蓮毒殺武大郎後,武松面對毫無反擊能力的潘金蓮卻無法狠下心來,而選擇放她一馬,究竟武松心裡考量的是什麼?而潘金蓮最後為何選擇自殺?劇情的交代與收尾稍嫌太快,以致於戲尚未結束,但謝幕音樂卻急著收尾。若能在戲末對武松和潘金蓮的選擇加以琢磨,或許能對青少年觀眾有些省思,讓一場演出不只有娛樂,而是能夠在觀眾的內心掀起漣漪。

整齣戲雖然有可待調整之處,但整體而言,節奏俐落明快並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特色,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也能讓未接觸過傳統戲曲的觀眾,欣賞到戲曲的趣味與美好。

《英雄武松》

演出|興傳奇青年劇場
時間|2019/08/10 19:30
地點|屏東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是善變的,年輕的觀眾在建構自己的觀戲品味時永遠都在追尋不同的東西,期待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劇情發展,直到找到自己的舒適圈才會有轉化為資深觀眾的可能。(何玟珒)
11月
07
2019
整體而言,《英雄武松》的舞臺美學、概念思考大抵從搖滾京劇《水滸108》三部曲而來,包含華麗誇張的衣服、五彩繽紛的臉譜、熟悉的開場主題曲;除此之外,亦融入傳統的演出片段,並加入搖滾、嘻哈等元素,在鑼鼓點外,演員必須適應不同節奏的唱、唸、作、表,都為觀眾們提供了一種當代戲曲的可能樣貌。(林立雄)
5月
03
2019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