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相成像之間,猶待故事《畫皮》
9月
21
2018
畫皮(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蕭克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3次瀏覽
紀慧玲(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戲曲多神鬼妖怪,鬼者如鍾馗、夜叉怖厲,如李慧娘、焦桂英淒艷,妖者如白蛇蛇郎君正派,也有蛛蜘精搞怪。不論仙、怪、狐、鬼,表演上,這些角色人物多托付妝容砌末,並以身段武功表現非常態,整體程式符號不脫手眼身法步,異類卻又仍是人形。文學作品《聊齋誌異》最多狐鬼仙怪,近五百篇,勞山道士、聶小倩之外,〈畫皮〉拜電視電影之傳播也頗富知名。兆欣與台北新劇團推出的《畫皮》,取其精神,刻畫皮囊之具,追索真心之情,其「皮相」或癱軟於地、或鑽匍於桌間,改變了表演程式,賦與形體新想像。一組組來自冥虛或曠陌,或鬼或妖,繞著「皮相」打轉,敷演皮囊底下說世道、辨人心、喚空夢,十分絕奇,餘味悠長。

《畫皮》由六段隱喻組成,一開始,李青鋒扮演的武將幽魂由背幕黑布下爬出,不旋即爬上桌面,只見他泰半時候以仰躺之姿,以一桌二椅圍塑的窄小空間,如癱泥般,緩緩上下鑽移,唱嘆肉身已腐,昔日威武不再。淨角唱腔渾圓有力,卻是在反傳統程式的平躺、仰臥姿勢中,吐納、運氣、唱曲,曲詞悲愴,音線綿延,有別花臉唱腔一逕的奔高走低,帶著十分幽怨。這個造型讓人眼睛一亮,唱演難度也高,藉寫意之筆造像,皮囊無力,氣絲遊魂,一具乾屍猶有人間回眸,很讓人為之悵惋同情。

繼之,幕後掩映之處再出現一名女伶,兆欣扮演的女鬼,悠忽回轉。只見她慨嘆青春不再,人間已杳,一桌二椅之間,或推倚椅背、或迴旋轉身,不見戲曲常用的鬼步、水袖,單就飄緲單薄之軀,微微顫顫或倚或坐,幽幽回味自己曾有美貌皮相。曾鑽研京劇程派旦角唱腔的兆欣,此番唱曲不再刻意使用程腔,自然而然在男性生理聲線上用假嗓扮飾旦角,反而愈發寬舒柔暢,音色靜純,加以他瘦削身形,扮女鬼實在十分動人迷魅。

第三段老生演員蔡岳勳小生扮相登場,未戴髯,一淨陰白,敷演角色似生前有志未酬,未及赴試,因此尋覓「借屍續命」,忽而找到醜怪的、半瘸的、稚齡的、女性的,都不合用,因此恍恍惚惚,也讓人讀見他貪求功名、甚至想委身後宮親近聖上足矣。相較前二男魂、女魂,這處表演較多戲曲程式,小生身形帥逸更接近人形,人物情緒也較起伏,三段戲從癱泥般的人鬼到直挺人形,《畫皮》慢慢過渡到情節核心,也就是《聊齋—畫皮》故事,一個人收留了一名披著人皮的女鬼的故事,改編為第三段的小生遇見第二段的女鬼,惜她無貌,為她畫皮,卻不料反被她吃了心,於是訴諸公道,第一段淨角再度出場,三個角色展開一場爭辯,甚至走到了觀眾區,表演幻覺瞬間打破,角色表演也更多跨出戲曲古典韻味,好像現代人吵架一般,嘈嘈唧唧之間,同唱「回生只待一真心」,收煞,結束。

《畫皮》人物形體俱美,造型簡約素雅,妝容帶著水墨彩筆。最為大膽是肢體動作設計,跨出程式,宛若現代小劇場前衛風,前段專走寫意,後甚至不拘寫實,但也並非盡捨傳統不用,比如一桌二椅、摺扇,桌椅與肢體相舞,可以旋可以並,摺扇兩兩傳情,最為貼切。料想,導演兆欣心中的動作設計,大概從形體而來,有皮無骸或有骸無皮,都是僅存魂魄,或說「一靈渺渺」,但不是習見的幽魂造型,反而更像肉身依戀空間,回尋呼息,因此特別纏綿。這份尋覓又與音樂相互配合。京崑腔捨絲弦,用琵琶、箏,彈撥聲線與人聲互補,像畫外聲響,有著講唱、道情疏離況味,也多高山流水之空感。加上陳世興設計的電子音,或與彈撥相合,或憑空介入,宛如噪音,出現次數不多,融接彈撥裂縫,以空靈音線填補。

空靈、疏離,又帶著幽美、冷靜,大概是《畫皮》整體況味道,它的美學走向是喻意形塑,因此不在故事連貫與通編結構。但也非耽美、抽象概念而已,人情義理皆在唱詞裡,兩位編劇張至庭、周玉軒填詞具文學之美,幾句腐朽唱嘆,或哀傷「燒灼了青春」、自嘆「命根薄」,或驚駭人終須一死,「全死了」,都讓人同理共感,殘緒流連。但,確實也因為六段故事互不隸屬,非為劇情鋪排,情境、氛圍營造之餘,享心悅目覺察形體音樂創新之餘,偶一閃神,就失了線索,如墜五里霧中,不知曲詞辯證到了那一層。因此,當三位演員破除舞台框架,走近觀眾,導演用意可能是藉此勾逗觀眾心裡暗暗參與這場爭辯,或更投入這場爭辯,但無有線索之下,加上戲曲人物靠近觀眾實在是非常超時空的扞格,一向令人尷尬,這場爭辯引起觀眾笑聲更多。兆欣飾演的女角一副「我才不管你」的耍賴,對比「回生只待真心」這份情深呼喚,其實更多造成了搞笑氛圍,倒也沖淡了現場劇情茫霧之感。

《畫皮》或許更適合於黑盒子劇場演出,它有著兆欣個人喜愛的清冷、孤寒、意境、喻意等視覺與哲理風格。倒非一定要走劇情敘事路線,看起來《畫皮》倒有幾分諷刺劇、政治劇的可能。叨叨絮絮,禪語禪言,高行健幾齣禪劇也有如此況味。一旦人物豐厚,敘事線與架構完整,某種新的戲曲形象似乎刻在眼前了。

《畫皮》

演出|兆欣 × 台北新劇團
時間|2018/09/15 19:30
地點|台泥大樓士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