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創意的親暱距離《超親密小戲節--永康,師大區》
11月
01
2011
超親密小戲節/盡頭(飛人集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1次瀏覽
謝東寧

儘管市面上有各種藝術節舉行,但是能真正捕捉到「節」概念的藝術節,卻不多。過「節」當然與平常循環生活不同,是一個跳脫重複的特別日子,所以藝術節也該跟平日展演活動不同,除了節目數量上的集合,內容、精神或方法上的別出心裁,更決定了一個藝術節成功與否。

由飛人集社舉辦的「2011超親密小戲節」,是一個小巧有趣、目標明確的藝術節。以物件演出為主、在台北分三個區舉行、每一場演出到該區三個地方、看三齣小戲、每個小戲只有20分鐘。於是每場演出的三組觀眾人馬,會在一個地方集合,然後由導覽員帶隊,一邊穿梭該區域並介紹地方風土特色,一邊擠在特別的餐廳、咖啡、理髮店、托兒所……看戲。

跟一般大劇場看戲不同,一種包括跟演出者(劇場)貼近、與其他觀眾成為一(觀光)團的「親密感」,而這份親密感,恰巧捕捉到「劇場」在今天,還可跟其他強勢媒體抗衡的,最大力量。

甚至每一團約二十名的觀眾,看戲的排列組合也不同。筆者在師大區首先看到的,是魏沁如單人演出的《微居使必得任務》。演出集中在一張小餐桌上,配合在切菜板上的影像,上演一個素食主義者,對於青菜水果的愛戀。演員以輕快有趣的默劇表演,賦與蔬果新生命,並堆疊出一個風和日麗蔬果小模型。唯一的小問題是跟蔬果搶鏡頭的演員表演,中性自然點可能會更好。

音樂家、舞台設計和燈光設計當演員的《暮》,找來一台破舊鋼琴,分解之後各個零件成為「物件偶」,並配合鋼琴的意象與鋼弦,演出一個詩意想像的聲音光影偶劇場。最後當王榆鈞只露出雙手,邊撫摸著琴弦邊演奏出音樂,充滿了創作者與(廢棄)物件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來自以色列的《斑馬》,運用精巧的手指偶,配合一旁的大提琴現場音樂,演員以生動細微的手指動作,與出人意外的想像力,鋪陳一個斑馬、大鳥與小孩的奇異相遇,無論演出效果或空間氛圍,都為本區行程畫下最高潮。

進入永康區首站,是來自英國的偶戲《豬舍也瘋狂》。演員頂著一座用布料圍成的戲臺,換景時自己轉動戲臺,所以連戲臺也是一個大偶。演出配合一旁音樂家的機械手搖風琴Hurdy-Gurdy演奏,是一個農夫和他養的小豬的故事,藉著種瓜之四季的流轉,展現農村生活的怡然與幽默。

由台原偶劇團戲偶與美術設計詹雨樹、林彥志共同演出的《盡頭》,以精美的舞台裝置與效果,述說一個瀕臨絕種象牙啄木鳥的故事。不過這個演出的表演風格著實怪異,演員身體無法進入物件之中,儘管所有美術裝置技巧相較其他團體,可說是豪華等級,但缺乏身體的演出,殊為可惜。

壓軸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出人意外的,跳脫傳統偶戲的模式,大膽脫下操偶師手上的偶,露出赤裸雙手,彷彿揭開秘密般,利用影像、雙手和布袋戲偶之重組解構、交叉辯證,上演一場舞台上/舞台下、虛構/真實、角色/演師並置的《基本功》。非常大膽與精彩,也為傳統偶戲,打開一條與當代劇場接軌的新道路,相當期待其繼續下來的作品發展。

藝術來自生活,在生活裡的小藝術,與我們最接近。《親密小戲節》帶我們重新觀看城市與日常生活物件,更打開我們的想像,讓我們暫時逃出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來過一個真正的「藝術節」。

《超親密小戲節--永康,師大區》

演出|飛人集社
時間|2011/10/28 19:30,10/29 14:30
地點|台北市秦大琳私房菜、米倉咖啡、祕密髮廊、咖啡小自由、東家畫廊、學校咖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