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創意的親暱距離《超親密小戲節--永康,師大區》
11月
01
2011
超親密小戲節/盡頭(飛人集社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0次瀏覽
謝東寧

儘管市面上有各種藝術節舉行,但是能真正捕捉到「節」概念的藝術節,卻不多。過「節」當然與平常循環生活不同,是一個跳脫重複的特別日子,所以藝術節也該跟平日展演活動不同,除了節目數量上的集合,內容、精神或方法上的別出心裁,更決定了一個藝術節成功與否。

由飛人集社舉辦的「2011超親密小戲節」,是一個小巧有趣、目標明確的藝術節。以物件演出為主、在台北分三個區舉行、每一場演出到該區三個地方、看三齣小戲、每個小戲只有20分鐘。於是每場演出的三組觀眾人馬,會在一個地方集合,然後由導覽員帶隊,一邊穿梭該區域並介紹地方風土特色,一邊擠在特別的餐廳、咖啡、理髮店、托兒所……看戲。

跟一般大劇場看戲不同,一種包括跟演出者(劇場)貼近、與其他觀眾成為一(觀光)團的「親密感」,而這份親密感,恰巧捕捉到「劇場」在今天,還可跟其他強勢媒體抗衡的,最大力量。

甚至每一團約二十名的觀眾,看戲的排列組合也不同。筆者在師大區首先看到的,是魏沁如單人演出的《微居使必得任務》。演出集中在一張小餐桌上,配合在切菜板上的影像,上演一個素食主義者,對於青菜水果的愛戀。演員以輕快有趣的默劇表演,賦與蔬果新生命,並堆疊出一個風和日麗蔬果小模型。唯一的小問題是跟蔬果搶鏡頭的演員表演,中性自然點可能會更好。

音樂家、舞台設計和燈光設計當演員的《暮》,找來一台破舊鋼琴,分解之後各個零件成為「物件偶」,並配合鋼琴的意象與鋼弦,演出一個詩意想像的聲音光影偶劇場。最後當王榆鈞只露出雙手,邊撫摸著琴弦邊演奏出音樂,充滿了創作者與(廢棄)物件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來自以色列的《斑馬》,運用精巧的手指偶,配合一旁的大提琴現場音樂,演員以生動細微的手指動作,與出人意外的想像力,鋪陳一個斑馬、大鳥與小孩的奇異相遇,無論演出效果或空間氛圍,都為本區行程畫下最高潮。

進入永康區首站,是來自英國的偶戲《豬舍也瘋狂》。演員頂著一座用布料圍成的戲臺,換景時自己轉動戲臺,所以連戲臺也是一個大偶。演出配合一旁音樂家的機械手搖風琴Hurdy-Gurdy演奏,是一個農夫和他養的小豬的故事,藉著種瓜之四季的流轉,展現農村生活的怡然與幽默。

由台原偶劇團戲偶與美術設計詹雨樹、林彥志共同演出的《盡頭》,以精美的舞台裝置與效果,述說一個瀕臨絕種象牙啄木鳥的故事。不過這個演出的表演風格著實怪異,演員身體無法進入物件之中,儘管所有美術裝置技巧相較其他團體,可說是豪華等級,但缺乏身體的演出,殊為可惜。

壓軸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出人意外的,跳脫傳統偶戲的模式,大膽脫下操偶師手上的偶,露出赤裸雙手,彷彿揭開秘密般,利用影像、雙手和布袋戲偶之重組解構、交叉辯證,上演一場舞台上/舞台下、虛構/真實、角色/演師並置的《基本功》。非常大膽與精彩,也為傳統偶戲,打開一條與當代劇場接軌的新道路,相當期待其繼續下來的作品發展。

藝術來自生活,在生活裡的小藝術,與我們最接近。《親密小戲節》帶我們重新觀看城市與日常生活物件,更打開我們的想像,讓我們暫時逃出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來過一個真正的「藝術節」。

《超親密小戲節--永康,師大區》

演出|飛人集社
時間|2011/10/28 19:30,10/29 14:30
地點|台北市秦大琳私房菜、米倉咖啡、祕密髮廊、咖啡小自由、東家畫廊、學校咖啡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