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種籽舞團在么八二空間演出的《容我向您介紹──記憶的好味道》,試圖集動覺、視覺、味覺及聽覺於一體,進行一場小型馬拉松式的演出,在周六與周日兩天連演八場,雖然每場只有一小時,卻也是考驗舞者體能的挑戰。
演出場域是在兩棟老屋打通後改造的畫廊,門面不寬卻狹長深幽,座落於清代俗稱「米街」的新美街(臺語發音即新米街)。新美街是一條窄小的街道,極易被人忽略,但長度卻貫穿民權路與民族路,介於成功路與民生路之間,跨坐在以小吃聞名的「石精臼」附近。這場演出在講述懷念的味道時,隨著舞者身體的起落、延展或癱軟,也順勢提點了這座老城市的時空變化,在興盛、衰退、復甦的歷程中走過,現正來到新舊事物交錯、東西文化拉扯、紛擾與寧靜並陳的景象。對於府城有著特殊記憶的人而言,面對這景象不免會有複雜而難言的情緒,而曙光種籽舞團的舞者們,似乎意欲藉由身體的表演陳述,將這感覺投射在記憶中的美食以求紓解。
演出共分四個段落,分別在四個空間進行,從老屋的一樓開始,慢慢移到頂摟的鐵皮屋下。空間一,在一樓前廳,小小的空間至多只能容納二、三十位觀眾。眼前的小門打開後,看到的是一個中廳,中廳尾端又有另一片門,門後可見客廳裡的沙發一角。李佩璇從觀眾背後走進來,身著復古套裝,手上拿著一支吊在線上的油條。隨後,她走進中廳,燒了開水煮紅茶。接著,陳貝瑜、陳怡伶、許雅媜和張釋分手上各自端著一個餐具,不斷重複念著:「秋刀魚、蚵仔煎、四物雞…」,宛如從古早味廚房走出來的服務生,也令人聯想到香港茶餐廳的侍者。她們在環繞過中廳後,再繞到前廳,身體的動作不多。最後由李佩璇和陳貝瑜講述外婆的私房口味,也就是記憶中的古早味紅茶與炸油條。接著再端出紅茶與「油炸鬼」(油條)來分給觀眾,但只提供五份紅茶與油條,對於看得到卻吃不到的觀眾來說,心中應該很不是滋味吧!
空間二和空間三都是在二樓,觀眾先被引導至樓層的後半部,這裡講述的味道是來自親戚家賣的什錦麵。張釋分一邊娓娓道著「雜菜麵」(什錦麵)的材料與做法,一邊做著化妝的動作,頗像媽媽傳授私房秘笈時的樣貌。但她接下來和其他舞者交換的對話卻是難以理解,同時舞者們又有一段三人一致的身體動作,不斷比畫著吃麵、拌麵、切菜、倒豬油的手勢。另有一段是以身體部位的接觸為主,她們有時相互倚靠,共享什錦麵的味道;有時則彼此推拉,做出搶麵吃的樣子。最後,當她們抱怨著豬油做的什錦麵越來越少見了,好像都摻了白開水時,許雅媜拿著一大桶水喝了起來。在這個空間裡,雜菜麵的味道沒有渲染開來,只是撈起了一些片段的回憶。
接著再移到二樓的前半部,先是播放一段以夜市為景的影片,片中的畫面以一盤竹筍炒肉絲為主,帶著鏡頭走過數個熟悉的城市角落。影片結束後,陳貝瑜和李佩璇一開口就表明不愛這道菜,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她們有時互相餵食,宛若媽媽逼著小孩就範;有時則自己將食物放進嘴裡,雖然表情看不出喜惡,但從前面的陳述可以猜測,應該是被迫的成分居多。這裡的被迫還包括不愛做的功課,不想立即行動的推託,尤其是不想要的「長大」。這些陳述都在搶盤子、推盤子和輪流接盤子的動作中進行,使得空間三成了敘說成長痛的場域。
空間四,移到頂樓的鐵皮屋。在這裡,舞者們端出一個大碗,也拿出一個用冰淇淋竹棒做的小房子,然後圍著一張小方桌,開始了一連串的換位、追逐、奔跑、搶位。在這約莫一坪多的侷促範圍裡,舞者們的動作顯然相當受限,無論是雙人共舞、擁抱或交換舞伴,都是在幾乎碰撞的邊緣完成。這樣的擁擠倒也符合李佩璇口中的家的位置,也就是國華街三段的現況。現今的國華街三段民宿林立,廢棄的市場與新興的市集並存,幾乎每家小吃店、冰果室或飲料店的門口隨時都人龍蔓延,家的味道顯然不復從前的寧靜悠閒。
這場以記憶中的府城小吃串聯的舞蹈演出,確實有吸引人的題材,但是作為媒介的故事文本卻有點薄弱,以致削減了整體架構的張力。此外,嗅覺未能同步跟著味覺登場實屬可惜,畢竟演出空間不大,氣味不易消散,如若能讓炸油條、豬油炒麵或竹筍炒肉絲的香氣一起瀰漫在老屋中,豈不更能誘發這些好味道的記憶?話說回來,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記憶中的好味道,而曙光種籽舞團介紹的好味道,或許能引起共鳴,也或許不是個人熟悉的味道,但只要持續走跳在這個城區,相信人人都可找到自己喜愛的好味道。
《容我向您介紹──記憶的好味道》
演出|曙光種籽舞團
時間|2015/05/16 15:15
地點|臺南市么八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