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的敘事斷裂《糖甘蜜甜》
5月
17
2017
糖甘蜜甜(阿伯樂戲工廠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5次瀏覽
邱書凱(自由工作者)

一群身穿古著、熱愛音樂的青年現身,準備練團。由於身處糖廠遺址,令團員想起祖父的口述回憶,繼而串聯過往人們在此生活的情境。整體結構上,以前者─現在作為引線,後者─過去作為主幹,兩者相互交織,在對白、樂曲與意識流中穿梭於時代的兩端,試圖找尋共通對話、連結的可能。

情節中,樂團的著墨甚少,糖廠職員(課長、總機小姐、五分仔車師傅/學徒)的庶民文化是全劇焦點,面向包含各單位的工作景況、男女間的愛慕情誼、糖廠營運的興衰、推廣種蔗的宣傳劇排練/演出等。「主題式」的場次書寫使各段落在切片下更確切地聚焦,文化介紹的融入則別有「寓教於樂」的意味,讓歷史在書目、舊照片中具象立體了起來。然而,上述的形構方式卻使得敘事架構與角色書寫相對扁平。首先,樂團、宣傳劇的發想應是共同起自國民政府時期台糖公司的文化工作隊(康樂隊),所以六位演員才不分時代穿著同一服飾。但過去與現代之身並無絲毫瓜葛,僅以「回憶」作為兩端支撐、透過表演作角色切換,不免縮限故事的可能性;其次,【五分仔車】一曲在糖價起落(主線)的段落提及「阮的願望」,應是台灣產業轉型時,員工面臨廠房歇業的無力感,是對大環境更迭所提出的祈禱。曲畢回到現代,劇中人同樣論及願望、夢想,觀眾卻對團員的來歷、組團背景一無所悉,只接收到其親赴糖廠綵排的片面事實。如是,現實的阻礙、困境隨之形成空洞的怨懟,此時與彼時的心願宛若雞同鴨講;再者,角色間除了同事、上下屬的職稱關係,以及時隱時現的愛情元素外,彼此關係鬆脫零散,角色對話也就顯得生澀僵硬,釀成情節難以推進的窘狀。幸而在寫實平板的對話中,表演者將真實予以誇大,用較為飽滿的情緒展示,約略補足文本的單調。

相較於文本的乾澀,劇中四首曲目以現代的編曲技巧入樂,富涵鮮明的調性,潤飾了主題式的場次與轉場,使得缺乏牽連的上下場仍保有流動性,不致有噎喉的間斷感。曲中獨立出的超現實時空,表演者也能隨著樂聲大膽地展露情感與肢體。除了【小姐 小姐】以熱情洋溢的快節奏傳達青年男子的愛慕之意外,其餘三首皆包攏著「糖」:製糖的原料─甘蔗、製糖的場所─糖廠、運輸糖/甘蔗/人民的交通工具─五分仔車作為書寫主體,詩意地筆出糖廠的人文風景。【甜甜的香氣】是記憶中的甜味與人生總覽「伴阮大漢/讀冊/吃頭路/戀愛/結婚」;【五分仔車】屬於較悲苦的曲調,以「第一憨是種甘蔗予會社磅」道出底層蔗農遭剝削的哀愁,【糖甘蜜甜】則有著休戚與共的感慨「感謝你啊/不管春夏秋冬/每一工攏有你來做伴」,句句苦中回甘。彷彿是樂團藉此唱出糖廠人的心聲,又如糖廠人歌出自身處境,甚或是兩個時代的靈魂交融在同一軀體,雙雙對吟,在舊式火車的鳴笛聲中進行跨時空的合唱。

在紅磚外牆的包覆下,一樓的木造空間散發著淡淡的木質香氣,隨著歲月更迭,人去樓空,原有室內的擺設也早已蕩然無存。舞台設計在此倒像是以糖廠為題的「策展」:成排的蔗叢、竹篩上的白色糖霜、削成片狀的蔗皮、滿載糖霜倒吊的三角椎沙漏,以獨特思維轉化主題的呈現形式。歷經日治與國民政府時期,歷史在時間的洪流中,似在,亦不在/再,文字、影像、建築或腦中的記憶是殘存的證據。在兩座空蕩的平台上,觀眾與演員憑藉著易碎的想像建構過去,縱然能瞥見創作者對相關文史考察的痕跡,歷史的全貌卻顯得巨碩與龐雜,如何藉由這面鏡子在樂曲的旁襯下更縝密地織構跨時代,審視當下,繼而展望未來,「阮」的願望才得以遙相應和。

《糖甘蜜甜》

演出|阿伯樂戲工場
時間|2017/04/30 10:30
地點|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紅樓一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對歷史問題已經不走「故事再現」、「人物認同」的溫情或是悲情動員,從產業史切入台灣的殖民現代化歷程,是不是能讓觀眾進一步理解歷史問題的複雜性呢?而最後關於總爺糖廠的歷史價值問題,如果不以感傷的方式道別,又可以如何邀請觀眾在思索之後,開放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許仁豪)
5月
27
2019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