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中的KURAKURAW 《Kurakuraw‧舞琉璃》
7月
29
2013
舞琉璃(蒂摩爾古薪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44次瀏覽
林育世(原住民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評人)

自2009年以來,蒂摩爾古薪舞集均保持每年至少有一檔新的編舞製作問世。作品中以銳利的現代舞語彙成功傳衍排灣族的深層文化,一直是這支舞團讓外界驚艷之處;尤其是自2010年巴魯‧瑪迪霖專任編舞的第一支作品《Mananigai‧勇士》開始,這支舞團即宣示了很清晰的創作意圖:探索原住民當代舞蹈美學的可能性並逐步以一支一支的編舞作品去觸碰這個理想的各個邊界。

2010年的《Mananigai‧勇士》,編舞家嘗試將傳統並具有神聖性的排灣祭儀肢體「勇士舞」解構到年輕舞者自由奔放的身體中,但卻又藉由現代舞的超脫現實的敘事能力將排灣精神的美與力量成功地捕捉。該舞作問世之時,即帶給觀者很大的震撼與驚喜,從此巴魯‧瑪迪霖與蒂摩爾古薪舞集即被外界視為最值得期待的新生代表演團隊之一。

2011年的《戀念百合》,取材於知名排灣族藝術家雷恩的同名雕塑作品,在該作品中雷恩以夢境中,在幽林深處見到的發光的百合,暗喻自己從都市回歸部落投入藝術創作的抉擇受到祖靈及自我生命的認可與庇佑,但巴魯‧瑪迪霖則取義其中百合在排灣與魯凱兩個族群中所代表的性貞潔的意涵進行全面的挑戰。在前支舞作《勇士》中以群舞編排堆疊出饒富趣味的視覺構成,在本支舞作中則做了完全的碎解,男女舞者在本舞作中狂放妖嬈,獨立不拘的肢體,乃編舞者借義酒神的美學典型,為性與生命之美提供沈重傳統之外的不同選擇。

2012年的《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巴魯‧瑪迪霖作為一個編舞家,卻與其他知名的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家有一致的意圖,想要重新描繪原住民族與自然、土地之間休戚與共的生命臍帶關係。在前一檔製作《戀念百合》中,逐漸以個人面貌為外界注意的團中男、女舞者,如黃威誠、許筑媛等,在本作中有令人更難忘的發揮,而巴魯本人在其中的一段獨舞,演繹受傷的自然,更有青年大師(Young Maestro)的丰姿,足堪作為2010年代原住民當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片段而受到記錄。

2013年的《Kurakuraw‧舞琉璃》則是脫胎於2009年的舊作《Kurakuraw‧戀羽》,與這支當時由廖怡馨,巴魯姊弟倆與父親廖英傑一同編舞的舊作兩相比較,蒂摩爾古薪舞集在美學上的意圖就更形清晰了。一樣的故事架構,都是外族(非人)的Kurakuraw,經過千辛萬苦的折難,終於與兩相傾心的族中少女結褵,並留下美麗的圖紋珠,作為傳說永遠留在排灣文化的印記中。新作《舞琉璃》企圖擺脫如舊作《戀羽》的傳統繁雜的舞台大堆頭敘事方式,將整個傳說只抽出排灣母語敘事者(蔡清安),音樂設計(其中包括吟唱聲樂:李淑媛,大提琴:許鶴齡,與舞蹈音樂設計:黃瓊慧)與舞者(Kurakuraw:楊淨皓,少女:許筑媛)等三維敘事線路,即架構了觀者進入這個美麗傳說的場域,簡單卻寬廣無垠。

從2009《戀羽》到2013《舞琉璃》,蒂摩爾古薪舞集的藝術面貌越來越明晰,而巴魯‧瑪迪霖的下一步,將會在這塊土地上廣受注目。

《Kurakuraw‧舞琉璃》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3/06/28 19:30
地點|屏東中正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許多看過「愛的循環三部曲」的人們,似乎也都將更多的讚譽留給了前一次來台的《強迫症之戀》,不過當我們看見《心》之舞者猙獰的嘶吼面容與嘴裡發出的喘息時,卻也難以否認身體或心理都在不自覺中,止不住地於體內深處怦怦亂跳,即使當晚的國家戲劇院未必是最適合的載體,過遠與過大的空間些許削弱了舞者充沛飽滿的能量,但筆者還是能隱約看見觀眾席上部分的人們在躁動著
3月
30
2023
這樣的演出在台灣也許是大膽的,它可能使人陷入真正的睡眠,也可能引起深刻的共鳴。換句話說,這是一支需要緣分的舞作,它考驗觀眾的文化程度、音樂喜好、個性與形式接受度,而這一切都攸關記憶。
3月
27
2023
舞題中的「一萬」,並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而是台上十八名舞者秒秒繁衍創造出來的「眾多」姿態的集合。「姿態」指的是由慾望、情況、背景、技巧所激發的動作(註)。在不重複動作的前題下,展現「姿態」的即生即滅。但,動作到底是什麼?該如何去計算「一個」動作呢?
3月
24
2023
舞者們演繹的是共有的感性肢體,基於在愛情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大量情緒,從最美好到最哀傷的快樂既痛苦分級表中,解析與拆分情感在身體上的表現,唯有從獨立的個體中發散,並不評判男性無法如此性感,也不妄語女性不可能堅毅,他們也不推舉與拉扯彼此,就是在群我關係中展現自己,適度中與對方互助與扶持。
3月
22
2023
邊觀賞此舞作(搭配耳中聽到的多變音樂),可以感受到事物在爆發地破碎後被修復,以及舞台空間背後隱喻的、被傷害撕裂後的療傷過程,這樣的黑暗感性使人在不安之餘奇怪地為之著迷⋯⋯
3月
22
2023
比起近年來台灣舞蹈家的溫文儒雅,劉冠詳的瘋狂猶如一條前衛到無以復加的歧徑,將筆者心中對舞蹈既有的型態,推翻到難以想像的境地,筆者甚至曾好奇,是怎麼樣的心態,會讓一名藝術家會想要紀錄自己母親生前的聲音,並轉化成作品來回憶?
3月
20
2023
作品中,出現高頻率的顫抖、跳躍、抓癢的肢體動作,觀者將以上動作視為編舞者面對離別的錯愕,對於性愛的渴望,以及說謊時的心虛反應。然而,作品中令觀者最為之動容的竟是沒有敘事,只有純粹的肢體配合著印度風樂曲之段落。
3月
16
2023
人們多以狂歡、放縱去處理,希望藉由能量(體力)的消耗、短暫的快樂,去掩蓋負面的感受,而這往往只會讓人們陷入更加空虛無助的境地,猶如作品的脈絡,在兩者之間來回衝撞。
3月
16
2023
作為L-E-V舞團「Love Cycle」系列的最後一部,《心碎蠻荒之旅》(L-E-V: Chapter 3: The Brutal Journey of the Heart),或許是Sharon Eyal取名journey的理由,這趟旅程節暫告結束。不過,當舞者們越是能故作冷漠地挑戰肌肉極限跳好跳滿五十分鐘,愛的激情就越是疏遠我。我不覺得眼前的他們去了哪裡,他們顯得被困住了。第三章的《心碎蠻荒之旅》雖相當好看,卻不足為奇。
3月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