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絢麗而深刻的「對話」旅程《鞍馬天狗》
12月
23
2019
鞍馬天狗(奇巧劇團提供/攝影莊馥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60次瀏覽

蔡忠霖(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生)


《鞍馬天狗》取材自日本小說家大佛次郎的同名作品,奇巧劇團以特有的「胡撇仔」形式為觀眾呈現一段絢爛奪目的時代傳奇。同時,在豔麗與熱鬧的表象下,也潛藏一段屬於「對話」的精神旅程。

「胡撇仔」為歌仔戲的一種變形,為因應皇民化運動而產生的特殊劇種,多元混融為其顯著的特色。《鞍馬天狗》傳承「胡撇仔」的既有精神,並且在混融中實現「對話」的可能,從多元中展現人生。

「對話」的主題表現於這齣劇目的方方面面,彷彿它即是為此而生。它不但與劇種對話,亦和音樂、動作設計甚或時間相互交流,成就獨特的表現形式;並且,它亦與觀眾產生連結,使其能全然投入。這些努力,凝聚於故事中,對觀眾發出強力扣問,卻又蘊含悲憫的人文關懷。

首先,《鞍馬天狗》主要混融了歌仔戲與豫劇傳統,雜揉音樂劇的表現手法,相異的兩種語言卻巧妙地於舞臺和諧展現。此須歸功於音樂創作上的巧思,不僅運用數種樂器表現出元素豐富性,亦搭起流暢的對話橋梁,令多元的唱段與音符能在此間自由穿梭。其次,結合傳統武打與日式殺陣的動作設計亦迸發出奇絕的肢體美感。同時,時間上的對話更令人激賞,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做出切合的運用,以科技與視覺效果傳達傳統身段的美感,此在開場中達到奇效,布幕投影與演員動作的結合尤為驚豔。再者,表演者亦經由延展式的舞台設計與觀眾交流,兩座木橋恰似連接兩個世界的門扉。所有的對話、所有的混融只為達到一個目的:汲取各方精華,為觀者訴說一個深刻的故事。

回歸故事本身,《鞍馬天狗》亦是一個探索「對話」的故事。亂世之中,每個角色本於不同的動機相互邂逅,在對話與抉擇間相互拉扯──大至復仇私慾與蒼生之義的兩難,小至個人與自我間的冥思。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神妖天狗,代表的是內心的希望、良知和真實的自我。狂狷的智者笑看人生,也審視著迷惘的人,在關鍵時刻發出深切的叩問。答案,始終潛藏於心中。

神妖天狗是否存在,我想,觀眾自有評斷。只是,若神妖天狗真的存在,是否象徵著希望與奇蹟將於絕望時適時地出現?若終歸虛幻,人又該如何自處?也許,只要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與它不斷對話,終有一天,能夠跨越陰霾,真實面對自己。到那時候,就能發覺,不必待望英雄的拯救,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編導劉建幗曾言,這齣戲是獻給「每一個曾經面對無可撼動的困境、曾經絕望,曾在悲傷中迷失的每一個人。」【1】或許,《鞍馬天狗》亦是一次古今之間的對話,對象是歷史上那些遭逢劇變的人們。史家念茲在茲的,是時光流轉與世事變化,但劇作家所觀照的,往往是人心深處的靈魂。

這是一場絢麗而深刻的「對話」旅程,也是一段療傷的歷程,藉著歡快的呈現,撫慰每一個受傷的靈魂。


註釋

1、詳見《鞍馬天狗》節目冊,頁2。

《鞍馬天狗》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9/12/15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顧名思義,《鞍馬天狗》取材自日本作家大佛次郎的同名原著小說。可是在編劇劉建幗筆下的「鞍馬天狗」,想要述説的不只是一個鋤强扶弱、英雄俠士的故事,還有探討人性迷失時的脆弱與困惑、抉擇堅持或放棄之路程。(賴玉萍)
12月
31
2019
以解構英雄人物的內外形象為重點,傾向在英雄人物的構成與精神面的受難點;以時代動盪,被迫挺身抵抗暴權的小人物悲歌為主要軸心,對當代戲曲(劇)提供了更多對於英雄人物的解讀可能。(王妍方)
12月
15
2016
莫比烏斯環般的特殊結構,使宗房的故事成了說不完的故事。故事始終在反抗/失敗、看見天狗/沒有天狗中輪迴,沒有終點,也沒了起點。 (官容任)
12月
05
2016
最後一段仿若大階梯服裝秀的尾聲,將借用寶塚歌舞的模倣意圖坦露無遺,甚或直言不諱「抄襲」,然而正是因為言明「抄襲」,才將《鞍馬天狗》背後的日本文化巨大身影透明化,藉註釋式的參照,將《鞍馬天狗》大量日本元素的置入從合理化重新自我消解。(紀慧玲)
11月
29
2016
在這塊土地上各自起落的歌仔戲、搖滾樂、豫劇、新編戲曲、寶塚等形式風格。以台灣獨有的紛雜元素拚貼、混搭、變身、快速切換,彷彿也成了眾人等待的「天狗」神蹟,帶領著我們從要什麼沒什麼的貧瘠環境中,殺出一條生路。 (白斐嵐)
11月
28
2016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