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多彩視覺系‧濃鹽赤醬燕歌行《燕歌行》
10月
09
2012
燕歌行(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8次瀏覽
張啟豐

《燕歌行》是一齣令人期盼的戲,光是重寫曹子桓、為曹丕翻案,這樣的企圖就值得令人耐心等待;至於舞台上的《燕歌行》,也實實是一項令人震撼的製作!

戲曲故事中的曹丕,總是曹植和甄宓愛情之間的阻礙,即使甄宓是曹丕的妻子,觀眾都還是喜歡文采風流的曹子建,以他純真爛漫的一往深情,構築出和他的宓姊的愛情夢幻。至於曹子桓,則逐漸被定型為長於武略、藉七步成詩陷弟於死地的負面形象;少有人在意他本身文采以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終於,《燕歌行》讓觀眾看到了深情至性的曹子桓,看到了展露人性的曹丕,看到了在愛情和權力之間抉擇的太子。更有甚之,《燕歌行》讓觀眾感受到「飽滿」-飽滿的戲劇呈現、飽滿的舞臺空間、飽滿的色彩運用、飽滿的音樂表現,以及飽滿的企圖心。

這一齣戲的舞台空間設置別出心裁,令人印象深刻。上舞台處為一高台,高台之下向前鋪拉出一片大斜坡到下舞台近台緣處,亦即整個舞台平面大約有四分之一是高台,四分之三是坡度不小的斜坡。斜坡坡面以反光質材鋪成,人物在上,皆可歷歷反映其中。這樣的反映效果,在一開始曹丕為曹操守靈的序場,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到了第一場曹丕操練水師更發揮指涉水面的功用,成為新鮮的觀劇經驗。(當然,這一齣戲所使用的斜坡,不禁令人聯想到該團今年上半年的《碧桃花開》,同樣使用斜坡,但是斜度低很多;由今視之,《碧桃花開》的斜坡或許是讓演員練習/習慣,以為《燕歌行》展現之用。)

這一齣戲舞台設計與影像設計的契合度相當高,尤其以眾人登銅雀臺一景最令人驚豔!前一場視角為由地面仰視銅雀臺,就在眾人登上高臺的同時,原來懸於上空的飛簷景片下降、兩側樓臺景片進入,背景原來仰之彌高的裊裊雲霧竟然跟著就雲開霧散,至此,在場觀眾視角如同和劇中人一同登臺般產生變化--用一個較為誇張的比喻,就像是原來在地面仰望101的雲霧,之後登上101觀景台,雲霧已在身邊、甚至在腳下。景片升降與影像變化同氣同息,節奏配合得恰到好處,這一場場景轉換手法,不啻開發了戲曲舞臺視角的多元性。

該劇戲劇表現手法飽滿,無處不見導演的「具象」思考;情節進行時有倒敘憶往、內心交戰,更使得畫面一直變化,以幫助劇本說話。此外,全劇的視覺元素色彩運用飽滿,除了頗有重量感的玄朱二色,還有大畫面、具象夢幻的繽紛影像,以及吸睛多彩的服裝造型。在音樂方面則幾乎全場連綴不斷,有歌仔戲曲調、有開展情節、渲染重點、烘托場景、營造氛圍的交響樂,由於交響樂音量頗大,因此演員擴音的音量也不能小…..所以,觀眾在色彩飽滿的空間及眾聲交響的時間中,有時不免不易辨視舞台上演員何在。

是的--演員何在?在導演用力呈現的脈絡裡。很用力、很飽滿,使得演員成為整齣戲的戲劇呈現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的一大部分。演員的表現當然還是像以往一樣精彩、令人動容;只是,觀罷全劇,不免令人想到,要在麻辣鍋裡品嚐食物原味,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呢。

《燕歌行》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12/10/0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看見的是缺乏關懷的曹子桓以愛為救贖,他的雄圖霸業,他的文學追求,都成了愛的附庸。而這所謂的愛,又只以甄宓一人為載體。與曹丕本人藉〈典論‧論文〉留下的致力於「千載之功」的形象實在難以相合。(陳涵茵)
7月
15
2014
權力、情愛,一切恍若夢幻泡影。導演戴君芳、舞台設計王世信似要強調這一點:傾斜地板強化鏡像效果,人影映照交疊於上,開場曹丕長坐撫琴回首過往一景就隱含鏡花水月的意象。賴德和的音樂設計氣象萬千。若要挑剔,我只能說意象太美但太多太滿,若能稍做割捨,應會更乾淨有餘韻。編劇施如芳多年未與唐美雲合作,這次一出手,往「情」字著墨,又探「文」之不朽,兩人的組合令人懷念。(謝筱玫)
10月
10
2012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