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或粗疏的國族想像《黃金海賊王》
11月
04
2011
黃金海賊王(金枝演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01次瀏覽
鴻鴻

從《大國民進行曲》到《黃金海賊王》,金枝演社一方面對「台客歌舞劇」更形自信,風格的融匯越來越揮灑自如;另一方面,藉著特定時代,重啟台灣島嶼想像的「國族寓言」意圖,也越來越昭然若揭。

將歷史倒回大航海時代,台灣地位未定之時,顯示了創作者對於當前台灣處境處處受到箝制的不甘,渴望以海賊生涯標舉一種精神自由。相對於《大國民進行曲》過於縱情歌舞,令劇情顯得薄弱,《黃金海賊王》則取得相當平衡。在華麗如寶塚的歌舞秀漫天飛舞同時,也清晰交代了更複雜的四邊關係:帝國的黑將軍及爪牙、兩個不同陣營的海賊團、以及福爾摩沙的西拉雅原住民。然而,不同於《大國民進行曲》二戰結束前後的寫實情節設定,《黃金海賊王》更師法動漫風格,想像出一批神話般的英雄豪傑,個個從造型到武藝,都有超現實特色。所以,雖然「飛虹」是以鄭芝龍為藍本,卻更像卡通裡的航海王。高度浪漫化了的海賊生活,他們在意的,從來不是如何去擄掠別人的金銀財寶維生,而是對新世界的嚮往。換言之,他們比較像鄭和那樣富裕的冒險家,而不像走投無路的流民。

浪漫情懷帶來自由開展的氣息,從個人命運、到台灣定位,彷彿都可以重新選擇。然而這種情懷,從美感形式中散發的,遠比故事本身說得多得多。因為,到了演出後半,必須透過情節來論述、推導出主旨時,就暴露出類型化情節與風格化人物的侷限。

各路人馬集結到福爾摩沙,可以有多少利害關係與糾葛(看看台灣四百年史即知)。《黃金海賊王》想要脫離寫實框架,找到精神自由,卻迅即掉入通俗奪寶公式當中,犧牲了可以真正開展的可能方向。人物的風格化成了扁平化,無法令人同情與共鳴。所以當大哥突然變臉、後來又突然悔悟,或是神射手派羅在與原住民沙娜熾烈戀愛後,又突然決定離開去遠航,這些關鍵轉折由於欠缺心理層次,我們也只能錯愕以對。個人感受在需要時被放大,不需要時便自動消失,以成就情節公式,手法不無粗糙之處。

這齣戲有許多精彩的畫面,如大船升起出航、飛虹與影子對打、以及花仙子阿伯的芭蕾舞,這些或令人讚嘆、或引人莞爾的橋段,可見出創作者的才情。然而,情節的設計自縛手腳、人物的刻畫又不夠細緻,讓這個美麗的命題有雷聲大、雨點小的遺憾。美學風格的粗野、與戲劇處理的粗疏,應該不是對等關係。金枝未來能夠走多遠,這個問題應該是關鍵。

《黃金海賊王》

演出|金枝演社
時間|2011/10/30 14: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浮浪貢準備「升級」了。從節目單上看,表演指導老師都請了,訓練都做了,歌唱訓練也有做,武術訓練也有做,舞蹈音樂都有專家打造,誠意足厚,可是怎麼「空中乾泳」的姿勢那麼難看、對打只是比劃比劃、動作一律都是畫大圈拉長線?還有這齣戲不斷標榜「自由」和「快樂」,但對「自由」和「快樂」可有任何深刻的描寫?(林乃文)
11月
02
2011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