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的美學:私領域作為一種集體展演《天竺》
11月
26
2019
天竺(進港浪製作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9次瀏覽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私領域創作的集合體

《天竺》以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等《西遊記》角色為基礎,以四位演員為個別主創,創作四個獨立場景,再加上終場四人合體的西遊記樂團暨唐三藏喪禮作為高潮。《天竺》的核心與西遊記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將西遊記角色的「個別課題」,作為演員自我創作的命題。準確的說,是唐三藏和「高偉哲的死亡」、孫悟空和「楊迦恩的勇氣」、豬八戒和「徐浩忠的戀愛」、沙悟凈和「洪唯堯的自我追尋」。因此,這場集體創作的重點無關西遊記的戲劇性或象徵性,而是四位劇場創作者個別的、私密的個人課題的集合體。


中二的美學:帥氣地閒聊、笑謔與徬徨

中二的美學是將「帥氣」作為最高指標,以閒聊、笑謔與徬徨的青春作為一種展演。唐三藏暨高偉哲的死前願望,是奧斯卡獲獎、回憶錄和喪禮上有樂團。這些願望都在模擬狀態下獲得假定的滿足,觀眾既是與表演者閒聊打屁的朋友,也是熱情的為奧斯卡最佳演員得獎者喝采的觀眾,也是喪禮的家屬暨來賓,忙著寫輓聯、主持喪禮和三鞠躬答謝。孫悟空暨楊迦恩則參加了一場孫悟空角色的徵選,又跳又演又唱,竭盡所能的將表演的能力和潛力展現出來。聽從徵選導演的任何指令,只為了抓住絲毫的獲選機會。這場徵選者是猴子、徵選的角色是猴子,徵選者被當作猴子一樣耍的徵選,製作人甚至提出十七年的斷絕家人聯繫的訓練條件。雖然情節略為誇張,仍大致表達出以演員為志向者的決心,以及在親情、家庭關係中的撕裂與掙扎。

豬八戒暨徐浩忠透過一連串問題的篩選,選中一名女性觀眾。兩人在觀眾熱烈的視線和鼓譟中,一起歷經了「我全身的動脈上寫滿了你會說出的任何數字」、「我用uber eat猜中任何你想吃的美食」等等暨帥又傻的小魔術,甚至進行了「為你掛起一顆劇場燈」、「喜歡什麼顏色我都為你打亮」、「共貼一道馬克」等劇場人專屬的小浪漫。沙悟凈暨洪唯堯則在黑暗中表演,僅透過手電筒打亮自己,在幽微的光影與計時器的響聲中不斷地消遣自己。在臉上貼水電膠帶當作鬍子,和自己的影子對戲又說尷尬,為曾經精心餵養卻怕得拿去扔掉的蠶卵道歉,並數度在黑暗中將自己脫個精光。作為觀眾的我們,則不斷使用笑聲來回應表演者的幹聲連連。終場的西遊記大樂隊暨唐三藏喪禮,四人脫去日常感服裝,換上了西遊記角色的造型,拿起了吉他、貝斯和爵士鼓組。在唐三藏的遺願:「我的葬禮上有樂隊表演,而我是主唱」的伏筆下,在大型演唱會的華麗燈區中帥氣的彈唱起來。《天竺》將閒聊與打屁作為主要的觀演模式,笑謔和自嘲成為主要的表現方式,徬徨與孤寂感則是貫穿全場的最終情感。


徬徨與孤寂的觀與演

應援的觀演關係。《天竺》將中二視為美學,難以定義是帥氣還是傻氣地,集體將自我展現出來。唐三藏的死亡、孫悟空的勇氣、豬八戒的愛情與沙悟凈的尋找自我,在中二的美學前提下,展現帥氣又傻氣的姿態、孤寂且徬徨的情感,卻難以和觀眾有更多層次的交會。雖然有非常多的現場互動,卻是一種類似支援前線遊戲的「應援」,觀眾忙著為表演者喝采、鼓譟等團體氣氛性的互動。其中並沒有觀眾的思辨或選擇問題,甚至可以感覺到預先建構的情節腳本,實在難以定位為打破觀演關係或參與式劇場。《天竺》透過聊天、打屁與自嘲來展現日常的、私密的個人困境,形成一種自我展演和觀眾應援的觀演關係,演唱會結尾的結構更加深了觀演關係的距離感。雖然破解了劇場的第四面牆,卻讓作品對現實生存問題的抵抗力道,在觀眾的表層友善的應援,以及熱烈而殘酷的笑聲中消解殆盡。


私領域的公共性

私領域下的劇場公共性。與主流戲劇將演員代入某種文學的、編劇為主體,富含象徵性、隱喻性和社會性的角色不同,《天竺》藉由劇場空間和戲劇角色,將演員的個體和私領域展現出來,相當程度融合了演員個人經驗、意圖與表現,將社會問題的視線集中在個人之上。將私領域展現和認同作為一種劇場美學來展現,從而間接反思當代與青年的生存和社會問題,意圖將劇場的政治性從公領域轉向私領域。雖然私領域的展現似乎難以和非特定大眾有更深層的交會。

《天竺》的當代性意義,並不在於集體創作、涉及當代議題或探討社會問題,也不是加入現代樂團或使用uber eat等潮流,而是過份大方地將私領域作為一種美學來展現,恰恰體現當代青年的生存日常。這些私密經驗即便不是表演者的個人經驗,至少也是共同創作者的私人經驗,更至可能是創作團隊的共同經驗。

《天竺》

演出|進港浪製作
時間|2019/11/14 19: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看似唬爛嬉鬧的過程,當然必須詳盡設計;看似輕鬆哈啦的表演,演員實際乃全力以赴;獅子搏兔地認真、正視,當無庸置疑,因此四人群相逐漸成形,面貌脫出原著而愈見清晰。如此看似不經意的演出設計,似乎切中某些觀眾的看戲喜好,台上台下熱絡交流超展開,這當中粉絲功不可沒。(張啟豐)
11月
29
2019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