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聲為土地祈禱《為土地祈禱》
Oct
20
2021
為土地祈禱(福爾摩沙合唱團提供/攝影周柏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7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這是一場令人欣喜的演出,福爾摩沙合唱團 (以下簡稱「福團」) 的演出能量,並沒有被疫情所稀釋,每位團員相當敬業的背譜上台,足以見得他們的團隊精神,更可在演出的當下,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對音樂的熟稔,以及對音樂的熱愛,因此整個聆賞過程是相當享受的。

福團的聲響一向具有鮮明的辨識度,這場也不例外。他們經常演出作曲家蕭泰然、石青如、林育伶;作詞家向陽、李敏勇等人的作品,而合唱的編曲大部份是由蔡昱姍所寫,她除了長年擔任合唱團鋼琴合作之外,亦大量將本土歌曲編寫成合唱作品,也是臺灣合唱作品之所以能備受矚目一大因素。蔡昱姍憑著紮實的鋼琴演奏技術,深諳福團的聲音狀況,她的編曲皆為福團量身訂做,因此福團總能完整的呈現蔡昱姍作品的精緻度。而這次演出她也親自站在合唱團裡擔任女中音團員,對於福團與合唱的無私奉獻不言而喻。

蘇慶俊,福團的靈魂人物,於1994年回國後創團並擔任藝術總監,以推廣優質臺灣合唱音樂、追求精緻化合唱藝術為成立宗旨。而更值得珍惜的是,福團為一般的業餘合唱團,但團員很多都已是相當有經驗的歌手,與蘇慶俊的合作默契不言而喻,團員們每週花上大量的時間團練,培養彼此默契,這也奠定了合唱團堅不可摧的向心力與堅強的歌唱實力。蘇慶俊與福團不斷開拓曲目,廣泛涉獵各式各樣的曲目,亦經常邀請國外的指揮家來台客席,讓團員能親炙大師,吸取各式各樣的藝術養份。

蘇慶俊與福團亦積極委託國內外的優秀作曲家創作,也鼓勵臺灣的作曲家創作,近三十年來的努力成果,早已樹立國內合唱藝術的專業指標。福團以既現代又古典的方式演繹本土音樂,讓合唱藝術更為精緻化與國際化,用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方式推展臺灣的文化,因此所錄製的專輯,多次為金曲獎所肯定,成果斐然。出版樂譜,亦為福團多年來的重大貢獻,期許藉由歌聲,讓大家更加瞭解彌足珍貴的臺灣無形的文化資產。

福團深知合唱的觀眾需要培養,音樂的感知要從小紮根,並開拓視野,透過出版樂譜與錄音的傳遞,讓更多人不但瞭解福團的聲響,也藉由合唱曲目的錄製與樂譜的出版,帶領人們進入精緻的合唱世界,這些也都是成為福團重要的觀眾來源。來聽音樂會,就是親耳聽見這些樂譜的示範演出,也有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喜悅。

因此,福團一向恪遵合唱本位,縱使在高度娛樂化的二十一世紀中,合唱仍不可能僅是單純娛樂,而是傳遞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蘇慶俊將文化的傳承扛在肩上,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深植人心,因此福團的演出,場場富有文化教育的使命感。

為土地祈禱(福爾摩沙合唱團提供/攝影周柏琳)

整體而言,音樂會曲目安排十分流暢,渾然一體,一氣呵成,這樣的感染力使得音樂中的抽象分子,感覺上更為立體、明晰。這場音樂會的選曲,很多是福團的標準曲目,如《八家將》、《勸世歌》、《望你早歸》、《下午的一齣戲》等等。很明顯,團員能熟稔的掌握音樂的詮釋,尤其是男聲部份聲音相當整齊,而女聲部份略顯單薄,可能是團員流動較高,或是女高音聲部較缺乏支撐力較強的聲音,尤其在分成八個聲部的《主啊,請聽我禱告》,又出現對位風格,聲部不平衡的狀況更為明顯,音樂的張力也因此略感不足。

麥克風的使用,在音樂廳一向是最具挑戰性的一環,音樂廳本身的音響對於麥克風並不友善,畢竟透過揚聲器所傳遞出來的聲響與人聲會有落差,但整體的詮釋與當下的氣氛仍是令人享受的,因為有很多旋律優美的曲目,相當能引起共鳴,尤其是從流行歌曲所改編的作品,譬如《下午的一齣戲》、《勸世歌》、《天堂城市》,看的出來獨唱者用心揣摩原唱者或是黑人靈歌唱腔,在藝術歌曲與流行音樂的唱法之間小心拿捏,也盡量保有原曲的韻味,只是,在麥克風與人聲的平衡度其實還可再調整的更細膩。

很確定的是,團員與蘇慶俊之間多年的默契與情感是無可取代的,儘管受邀的客席指揮皆為國際間重量級的大師,但福團聲音的整體性還是要由蘇慶俊親自處理才最為到位。而這場《為土地祈禱》音樂會,見證台上所有人的全然投入,的確讓音樂在這「微解封」的時刻,成為眾人的祝福與安慰。福團從九月開始正式排練,短短一個月的籌備期,演出還能有如此高的完整度,也給予其他表演藝術工作者莫大的鼓舞,無疑是一劑有效的強心劑。就在歌聲響起時,一次次的抑揚頓挫中,更篤定合唱藝術是一種不可晃動的經典,著實感恩福團多年來的努力與堅持。

《為土地祈禱》

演出|福爾摩沙合唱團
時間|2021/10/05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Oct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Oct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Oct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Oct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Oct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Oct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Oct
04
2024
樂興之時和導演鴻鴻的勇敢實驗精神,似乎為台下眾多樂興之時的樂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夜晚。然而在激情過後,在解構了普契尼的歌劇之後,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普契尼音樂中純粹的藝術性崩解後,就像時興的分子料理一樣,巧思之後究竟還剩下什麼?
Oct
04
2024
在這個製作版本中最成功的,莫過於舞台場景的設計與呈現。這種呈現方式讓觀眾隨著四幕劇情的發展,在視覺上彷彿參與了一場藝術史上的名畫饗宴。
Sep
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