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因此,懷想殉難者的逝言,或許也是對享受當下美好的確認,而這便是「人權生活」的真實意義?無論是藝術想像,或政治啟蒙,或許在生活日常中,更能顯現其可貴與必要?(陳正熙)
12月
15
2021
在疫情禁令與線上大資本公司宰制的雙雙窘境下,音樂人也許還有自救空間,尚需極度努力的嘗試與發展。當然,線上多人的音樂演出無法也不該取代物質的現場表演,多位評論人早已在其他表演藝術領域上著筆論述,音樂想必也絕非例外。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但數位時代還會永無止盡地發展下去,線上多人的音樂直播演出要如何找出自己的「調性」,才是在《點一首歌給明天》的歌唱完之後,值得我們在每一個明天不斷思考下去的。(顏采騰)
7月
16
2021
從經濟、文化的路徑另闢蹊徑,同時含納不同政治信仰的受難者證言、敘事,回擊國家視角的政治學,以及藉以含納更為深廣的(各種)「權力」的政治性的歷史書寫。如此向各政治光譜敞開的,因為包含著對「國家中心」詮釋版本的觀察,並與之辯駁,或試圖鬆脫,遂才有實在的「眾聲喧嘩」意義。(吳思鋒)
10月
08
2019
《明白歌》即使是在擁有確切國家機器暴力運作的歷史背景下,仍刻意拿掉明顯的國家政治符號,只著力塑造某種冷肅氛圍。這或許是《明白歌》所選擇藝術與真實、虛構與現實的距離與美學表現,從而讓觀者有了吞吐咀嚼的自由。(紀慧玲)
9月
26
2019
「轉型正義」如何讓社會賦權以民眾視線的參與角度,追尋左翼共同記憶被滅殺的歷程,成為本劇的核心思考。亦即,《明白歌》所提供的表現曲線,是以螺旋向地底探究的方式,關注焦點於表演藝術如何貼近民眾社會的感性上。(鍾喬)
9月
2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