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死亡與愛的邊界夢囈《據說有戰爭在遠方》
12月
21
2011
據說有戰爭在遠方(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7次瀏覽
施如芳

只要離遠遠的,就算戰爭撲天蓋地,台灣總也可以輕易地忽略、遺忘。無關痛癢。八○年代出生的劇場編導楊景翔,不曾經歷戰爭也沒當過兵,卻因閱讀一本非洲童兵的回憶錄,產生做戲的動機,到中歐參訪二戰紀念館兼遊夜店的旅程中,他因寤寐求之,還做夢飆台語三字經。這一夢索引出的暴怒和狂喜,讓他對準焦距,立定了《據說有戰爭在遠方》的主要結構。

《據》虛構了名為Pesadilla的太平洋小島,被獨裁政權搞得民不聊生,地方游擊隊起而反抗,引發百年來最大的內戰。一處避難所內,某軍閥的祕書,奉命保護留歐歸國接軍閥老子棒子的軍官,他們原本信誓旦旦要一起改變這個國家,但燒不盡的戰火,挑撥出叫人生不如死的痛與癢,哥倆好一個濕疹斷不了癢,一個患上偏頭痛,在無邊無際的等待中,他們拿死說嘴,虛張聲勢,忽有可疑的一男一女,相偕而來,記憶的混戰由此展開。

戲從兩個軍人審問女義工和帶病的童兵逃犯開始。充滿挑釁的語言,一把短刀,一把子彈上了膛的手槍,錯雜著身體硬碰硬的衝撞挾持,緊箍住這個戰爭的夾縫;但每一個「相打電」的剎那後,生死交關的時刻可以倒帶,重演另一個可能,或回到劇中人似曾相識的過往場景。

這些穿插倒敘,例如男女握手自我介紹,童兵被追問遭遇、被解開繩索,女義工頭部疑有槍傷,都像密碼似的,與正文有所呼應。帶出最多懸念的,莫過於米開朗基羅畫作〈最後的審判〉,耶穌信徒之一、基督教殉難者聖巴薩羅繆提著人皮的局部畫面,先後透過語言和投影,出現在旅人明信片和舞台背景,當交戰的兩方都以割下人皮來威脅想逃的童兵,當袋囊掉出金飾牙齒,顯示女義工和童兵在路上可能吃人肉來維生,當尾聲重返開頭的問審場景,這類深密的細節,很自然地聯結〈最後的審判〉,啟動「人可以為信念堅持到何種地步」的疑情。

《據》提示戰爭創傷的同時,也演繹了遺忘在極致困境中的妙用。楊景翔坦承,他曾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描述非自身經驗的「戰爭」。或許,因為陌生而益加慎重,最後「擁抱遺忘」,摸索到幽微的解密手法和勁道,再加上四個優秀的演員(莫子儀、隆宸翰、蔡佾玲、施名帥)忘情演出,一起把戰爭情境下的人性說得豐盈而有力,通俗而不媚俗。

本劇人物分明有名有姓,節目單上卻翻找不到。再一想也對,劇場如此美妙,當虛構的「愛」與「死」栩栩如生時,人名和國(島)名都無足輕重,不記得也罷。

《據說有戰爭在遠方》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11/12/17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