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仿製惹的禍《都是陳雷惹的禍》
12月
26
2011
都是陳雷惹的禍(創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8次瀏覽
謝東寧

創劇團是一個新成立,集合多位年輕劇作者,以原創劇本演出為宗旨的團體,在極度缺乏本地劇本的台灣劇場界,的確是一個讓人可以期待的劇團。此次推出新作《都是陳雷惹的禍》,以誇張的搞笑演技、虛實交錯的故事內容,與精心安排的劇情結構,搬演一個男人關於其命運時空倒轉、可以重來一遍的人生歷程。

但在八十分鐘的演出中,無論作者或導演,似乎無意對劇中主角所走過的旅程,採取任何立場、詮釋觀點,以致於觀眾除了看到一個老掉牙「同一時間、不同選擇、不同人生」(譬如電影《蘿拉快跑》)之仿作之外,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類型(故事)之外,屬於現場觀眾「當下」之人生世故、社會處境的內容連結。整個演出雖然用心,但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尤其從《都是陳雷惹的禍》的劇名選擇,就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型式符號的迷戀。無論從內容或質感走向來看,跟所指涉的台語流行歌手陳雷,關係實在非常牽強。除了劇末劇情大反轉──原來男主角林博賢與擺弄其命運的好友威利,是一對即將登場的饒舌歌手,因為陳雷沒來,所以被要求必須改編其歌曲,饒舌演唱來墊檔,及劇中時而出現的歌曲「歡喜就好」之外,實在看不出陳雷與整個故事的關係何在?而這也是本劇的問題核心「只想搞型式、無心問內容」。

單就型式而言,本劇也逃不出同類型電影、漫畫、小說的模仿,譬如劇作者在節目單訪問中已經坦承,靈感來自漫畫〈分歧點〉(作者是《多啦A夢》的藤子‧F‧不二雄),或者故事類似電影《扭轉奇蹟》、《蝴蝶效應》,及角色威利人物靈感來自遊戲書《威利在哪裡》、電影《王牌天神》。這種對於現成品的再製(模仿),至少可以有兩條路線可行,一是超越原來型式,利用劇場特性玩出更獨特的創意;或者援用既有型式,但植入本地生活經驗,或者作者觀點。

本劇採取的顯然是後者的路線,但可惜的是角色人物的刻板塑造。一個年輕曾經叛逆、但後來屈就社會體制的爸爸,在任勞任怨、疑心疑鬼「黃臉婆」或者高雅驕傲、搞外遇「富家女」之情人中間做選擇;家庭中不是成天蹺家是個Gay的兒子,就是沈迷網路援交中年男的女兒。而這群集電視通俗劇之大成的刻板人物,也注定內容無法深耕,演出必須以前者(超越原來型式)的方式來進行了。於是在型式與內容的糾纏、曖昧與猶豫不決之中,最後結果不幸是兩敗俱傷。

撇開對於文本詮釋的嚴格要求,其實整體演出的品質相當用心整齊,舞台設計利用簡單白色布幕及LED燈光製成的景片,有效搭建出兩個家庭與舞台背後的場景,同時也符合演出之寫實與鬼魅並存氛圍。飾演博賢的演員楊宣哲,演技生動自然,搞起笑來也有所節制,而飾演威利的演員蕭東意肢體精準、能量飽滿,刻意的台灣國語腔調,是全劇最接近陳雷的地方。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座舞台」,他的意思是劇場反應的是真實世界,但是現在的世界似乎被各種科技媒體給「虛擬」掉了,於是虛擬繁衍虛擬以製造更龐大的虛擬。但是千萬記住,劇場是個古老的行業,今天與莎翁、甚至是古希臘的遙遠年代,其實相差不遠,我們還是得從真實的人、和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找到劇場,並發現真實。

《都是陳雷惹的禍》

演出|創劇場
時間|2011/12/23 19:30
地點|台北市表演36房 屋頂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杰哈與朵琳的雙聲對話,使得故事的形狀被重新構建,讓我們在這段跨越半世紀的關係中,看見思想的碰撞與生活的協商,聆聽對愛情本質的深刻探問,感受死亡與離別所激起的深沉情感。
5月
22
2025
儘管在問題的揭露上,《奧賽羅 2.0 / 3.0》出色地透過這些形式而成功提問,但作為一種本身也具有著悲劇性色彩的實驗,它也無可避免地在這樣的自我檢討中,具有著宿命論式的困境。
5月
19
2025
這場畢業製作最珍貴的饋贈,不在於它駛出了多遠,而在於它讓我們聽見:在那個被貴族遺棄的孤島上,卡利班敲打鐵鏈的聲響,正與觀眾席中此起彼伏的呼吸,漸漸匯成同一片潮汐。
5月
18
2025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