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型——遺憾的戀人對話劇《我/你的世界 你/我的影子》
2月
05
2016
我/你的世界 你/我的影子(老男孩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70次瀏覽
羅倩(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

將「遺憾」當作主題,似乎就預先蒙上一層字詞想像的陰影,「遺憾」是一種事過境遷後,內在油然而生的情緒,它特別指向無法回頭重新修正的過去時間層,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的曾經。老男孩劇團第二號作品《我/你的世界 你/我的影子》(以下簡稱《我/你》)以「遺憾」作為主題,給自己出了一創作的難題,因為「遺憾」似乎更屬於一種個人性的經驗,在劇場的表現上,觀眾是否能感同身受這樣的「遺憾」,成為編導首先需要面對的課題,而《我/你》則幾乎完全用愛情來辯證此一主題。

「你還記得…?」、「你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子?」這是舞台上的戀人絮語,急於想要確認在對方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導演在此段投擲出了愛是一種幻想還是妄想的提問,前者可以透過實踐被滿足,後者卻是一種不可能的想像,在愛情的脆弱性與必然會消逝的狀態下,使得自我主體必須持續不斷的分裂與增生,在單數與複數的轉換之間,那些在時間推移之下所疊加的傷痕(trace)成為了導演所欲指向的「遺憾」。

「遺憾」的是愛情是有「保存期限」的,在有著制服小姐的酒店展開關於「保存期限」討論的段落,完全以兩個男性的對話為主,女性只是作為陪襯、誘惑與情慾的演出角色,喜新厭舊隱喻著愛情會隨著時間逐漸褪色的殘酷本質。此段的表現形式是有趣的,A男對著觀眾說,B男聽,卻同時陷入搬演A男說的情節狀況劇,一方面要面對美色的誘惑,另一方面還要聆聽A男分享關於男人內心的小宇宙,不只是B男本身呈現一種聽覺與感覺的分裂,觀眾同樣也並置分裂成兩個狀態,要聽右邊的A男講話還是看左邊的B男和女演員上演的火辣情慾演出,除了是一種視覺上無形的並置錯位,亦可以感受到視覺與聽覺造成的一種理性與感性的即時作用的拉扯,在專心聽理性論述的告白和聚焦在情慾視覺之間搖擺不定。

《我/你》其實展現了多種「複數」[1]形式的趣味,舞台上兩組木製可移動層架組合架、八張椅子,五位演員中有主要兩對情侶與一位中立的協調角色,愛情需要兩個人、「遺憾」也需要另一個人才能完成,戲劇中關注不多的「單身」則成為了一種尷尬的存在,它在「複數」的之前與之後,作為單數處在愛情的對立面,顯得不知道要擺放在那邊才好。

或許因為命題先行的預設,使得偏向愛情論述的演出產生一種悲劇傾向的結尾,整齣戲看來有一種自我理解上的拉扯,生命中是否只有愛情可以產生遺憾?遺憾是否包含更多的面向?沒有透過強烈的戲劇張力來討論愛情中的激情、吸引力、命中注定的可能性,也沒有如柏拉圖在《會飲篇》對愛情起源與生命本源探尋論說的深層力道,使得《我/你》從複數必然只能走向單數的結局。

以對話的辯證作為《我/你》的重點,有其優勢亦有其劣勢,大量的對白接龍稍嫌不夠準確擊中「遺憾」的所在,角色間對話的連續性層次在某些段落感覺僵硬,演員因為沒有特別清楚的角色設定,在段落與段落之間對於角色印象會過於重疊以致無法判斷對話及人物的關係,編導以「遺憾」作為主軸,卻主要都聚焦在愛情上,且缺乏女性視角的觀點,生活其它可能的「遺憾」亦沒有著墨,而愛情是否全然只能用「遺憾」來詮釋,忽略了愛情之前與之後可能的「複數」形式,如之前的暗戀與之後的婚姻狀態,或許是戲後觀眾心理最直接可能的疑問。

註釋

1、這裡的「複數」主要是英文文法中的「單數」與「複數」的概念,用來比喻「單身」與「情侶」,以及延伸討論劇中「複數」概念的表現形式。

《我/你的世界 你/我的影子》

演出|老男孩劇團
時間|2016/01/31 14: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