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創造的記憶─神的賦權與人的再創《利維坦2.0》
12月
01
2016
利維坦2.0(王玫心 攝,前叛逆男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2次瀏覽
張輯米(特約評論人)

如果上帝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那麼人該做些什麼?

我們身處的宇宙來自於一場大爆炸,可以說「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1],而生命的誕生就像不斷發生的宇宙大爆炸。由二人結合之後,進而誕生出一個全新的個體,好像有著前人的樣貌,卻又截然不同,而這新的個體再與另一個個體結合,再誕生一個全新的。我們可以甚至可以說,這場大爆炸從未結束,到現在仍然持續著。創作也是如此,倘若作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來自於創作者懷胎數月甚至多年的生命。那麼在其作品與另一個個體相遇後,又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利維坦這頭巨獸是聖經中上帝在創造世界第五天時所造,自此被封印於聖經中,等待末日的到來將成為獻祭。但後世的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卻將這隻原本只存於聖經的神話巨獸再創,創作出《利維坦》[2]一書,一隻被人類二度創作的巨獸,國家。自此,利維坦不再只是聖經中的那隻巨獸,而是霍布斯再創的巨獸,牠既是神的,也是霍布斯的。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這隻利維坦從聖經中藉由這本《利維坦》活起來了。

在《利維坦》的引言中,霍布斯指出理解該書的關鍵提示和理想路徑,那就是要從神造人的角度認識所造出的利維坦。他寫道,「大自然」是上帝創造和治理世界的技藝, 人則是上帝運用這項技藝造出的深具理性並且是最卓越的作品,而人類又以「人」(自己)為摹本和質材模仿上帝造人而造出利維坦, 也就是拉丁語稱為 Civitas、霍布斯稱為「人造人」的國家。[3]

《利維坦2.0》即是再創於《利維坦》中「人造人」國家的概念,從國家變成另一個「人造人」人工智慧,某種程度即是二創後的再創,人與人之間造出了記憶,自己的記憶再與另一個記憶造出一個人工智慧,並與原本的愛人產生新的記憶。而這關鍵的「再造」,若沒了愛,沒了對人、對物、對二次元ACG、對BL的愛,是不可能成真的。這份熱情將二個原本分開的合而為一,於是「2是1」成為241這個角色,他雖然曾死去,卻又因為弟弟的愛,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創作活起來,已死的記憶透過創作之後,就不再是僵固的、限於時空的。一如劇中角色名是已經成為記憶的絕種動物:渡渡鳥、袋狼、雲豹,以及臺北市因捷運而廢線的公車207、209[4]等。他們雖在現實中逝去,卻在眼前透過再創而活了起來;甚至這些劇中角色,都被雅典娜再創為全新卻又熟悉的名字,布穀鳥、山貓、土狗、九五、加滿,而且還是臺灣在地的8+9 [5]。

身處在臺灣這樣殖民文化中的我們,乍看起來好像我們什麼特色也沒有,於是我們總想找到自己的文化脈絡,我們想找到正統臺灣人,我們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當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不停地問自己「我到底是誰」,自己卻不做任何行動,我們會說他無病呻吟。但目前的我們不就是如此?我們把西方劇本直接翻譯,說著無趣連自己也不懂的台詞,然後說這個厲害;當我們將XXX分成「傳統」與「現代」時,就已經將兩者做出「擔心消失」與「新潮流行」的分野。我們對自己喪失熱情信心,總是生出一堆從國外來的,自己也沒有興趣的東西,然後再叫下一代繼續學這些無趣的東西。我們鄙視學生將注音符號化為常用字的火星文,認為有辱正統中文;我們還將八家將的演員取了8+9的稱號,來歧視並嘲笑他們中二沒水準;但,這個8+9卻因為眾中二的不斷再創,如:8+9=17,反而消解了當初的貶意。原來我們是誰,不是由最初原創者來決定的,反而是由我們想要的、當下的行動來定義,那不斷再創的熱愛才是真正的真實,才是真正的我們。

就像耶穌一般,祂讓猶太教原本獨一真神的教義,依從上帝的旨意成為聖子,讓上帝永恆不變的真理「創作」得以在祂身上彰顯,雖然當時的猶太人們依舊死守著經書律法,根本不承認獨一真神可以有第二個。而祂也用祂的愛,重新創作詮釋當時的經典律法,進而在祂離開前又再帶來了聖靈,使得人人皆得入了聖靈,成了獨一無二的三位一體信仰。這意味著人們不需再有一個耶穌來創作,而是人人得以創作,只要有著愛人的心,人人皆可成為耶穌,嚴格來說,祂根本就是宗教信仰歷史上第一個同人作者,現在還有了再創祂的漫畫《聖哥傳》[6]。

耶穌不斷鼓勵人們要有創作的心,例如舊皮袋不能承裝新酒[7];而在三個僕人的比喻中[8],主人更是把錢埋起來不敢花用的僕人趕走,乍看起來是個壞主人,實際上卻是責備那些保守、不願創新、不願變動,只求自己安穩的信徒,是不可能上天堂的。因為真理就是不斷創造的愛,唯有內心有愛的人,才能如同太陽般不斷釋放。至於失去愛的人,就只能不斷要神的愛,並終日擔憂,若不持守律法就將失去神的眷顧,他們抨擊創新以及死守目前僅剩的權利,卻從未想過自己身上的聖靈可以源源不絕地創造,因為他們早已失去愛人的能力,意即創造的能力。

而劇中BL(男男之戀)正正是一個因愛而生的關係。然而,當觀眾看見這樣與神最初創作的男女關係不符時,我們的回應是僵化地只求安穩、不敢變動,就好像袋狼將241背叛209的那段記憶消除,認為這樣才是原本完美的241。還是能不吝分享自己目前已有的權利與律法,更深地祝福他們?而我也最為感動於209原諒241的這份情,他沒有因為241愛上別人而不饒恕,正因為209擁有著愛人的心,才能釋放內心囚牢的自己,真正祝福對方並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故事,出現在我們眼前。

《利維坦2.0》的劇本文字建構出一個龐大的數位世界,各種訊息繁雜交錯,但正因為劇本一大堆符號、資訊沒有解釋,才讓觀眾有了更多的再創甚至共創的空間。因此本篇文字全憑我自己的主觀想像,完全沒有經過劇作家的確認,因為那是我與演出的關係,演出結束它就死了,但透過觀看後的我,再創作出一個全新的文字延伸想像,如一頭獸般游動於網路線上與讀者見面。無論是否為劇作家創作的原意,從我角度看見了「想像才是真實的原貌」、「真理是不斷創造」,呼喚了我對這個世界所有人事物的記憶核心,藉由不同的媒介將其重新再活起來,並提醒著人們勿失了這份熱愛。

如今已經是西元2016年,距離第一個同人已經兩千多年,但我們看待真理是否還如千年前那群猶太人一樣,害怕變動只求自身安穩,依循著老舊僵化的思維而把創造的心殺死?

關鍵恐怕不是我們有什麼,而是我們要什麼。

註釋:

[1] 聖經:創世記1章3節

http://springbible.fhl.net/Bible2/cgic201/read201.cgi?ft=1

[2]《利維坦》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A9%E7%BB%B4%E5%9D%A6_(%E9%9C%8D%E5%B8%83%E6%96%AF)

[3] 論利維坦的命令:「我們要造人」

http://ntupsr.s3.amazonaws.com/psr/wp-content/uploads/2011/10/3.-%E9%99%B3%E7%91%9E%E5%B4%87.pdf

[4] 大台北地區公車路線廢線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A7%E5%8F%B0%E5%8C%97%E5%9C%B0%E5%8D%80%E5%85%AC%E8%BB%8A%E8%B7%AF%E7%B7%9A%E5%BB%A2%E7%B7%9A%E5%88%97%E8%A1%A8

[5] 8+9

http://zh.pttpedia.wikia.com/wiki/%E5%B7%B4%E5%98%8E%E5%9B%A7%E3%80%81%E5%85%AB%E5%98%8E%E5%9B%A7

[6] 聖哥傳(少年快報別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5%93%A5%E5%82%B3

[7] 聖經:馬太福音9章17節

http://springbible.fhl.net/Bible2/cgic201/read201.cgi?na=%A4%D3&chap=9

[8] 聖經:路加福音 19章11-27節

http://springbible.fhl.net/Bible2/cgic201/read201.cgi?na=%B8%F4&chap=19

《利維坦2.0》

演出|前叛逆男子劇團
時間|2016/11/1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簡莉穎「讓故事重現故事」,利用這部劇作創造出身為劇作家對自己筆下作品的「想像世界」,「利維坦1.0」如同雅典娜創作的第一稿,再現發展「利維坦2.0」作為第二稿,為戲劇「說故事」的本質增加了更多的可能,也暗暗在劇中指出:「一切要從角色人物出發。」(林立雄)
11月
29
2016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