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滿溢幻想泡沫的《海海人生》
3月
18
2017
海海人生(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7次瀏覽
方姿懿(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班)

海海住在一個四面環海的地方,但她沒有真正去過海邊,她很想去海邊,卻有各種理由不讓自己去。她有閱讀障礙,作為百貨公司的櫃姐,透過錄音他人讀出說明書的聲音反覆背誦再向客人介紹產品,卻收到一封裝在包裹裡的信。這兩點懸疑,是支撐著我將戲繼續看下去的主因(這表示戲很難看嗎?不,只是這戲就像是七八年級城市人的鏡子,看著看著不禁會想為什麼要看另一個近似的人生。)

海海是誰?是這齣戲的女主角,《海海人生》就是她的人生,戲的開頭就得知主題不免會心一笑又擔心將會陳腔濫調。海海有什麼魅力,值得將她的人生放在舞台上展示在眾人面前?「在人生重重的時候,海海藉由她的故事,讓我去思索,一個舉重若輕的可能,一個在最兵荒馬亂之際如何面對明天的態度。寫的時候也常常在想,真的有人可以這樣豁達嗎?真有人可以這樣欣然接受所有人生的挑戰與磨難嗎?」【註1】這就是海海的魅力,不過也因著這樣的魅力曾令我迷失在觀眾席中想:究竟想要演什麼?幸好,懸疑就出現了。

但重點不是懸疑,整齣戲的細節是種象徵。一同上瑜珈課的Amanda起初以為海海異於平常的好心情是失戀所致,而她已經結婚有四個小孩,脫離了尋找穩定愛情的輪迴;接近劇終,她約海海去海邊上私人瑜珈課程,想要擺脫公公婆婆老公四個小孩獲得幾天真正自由的日子。這,大概是所有現代城市媽媽的心聲吧。無論到哪裡都可以遇見的阿土,從早到晚兼差著各式工作,他會煮拉麵、開公車、洗水塔……,如果他需要這麼多兼差才能養活自己,絕對是不折不扣被制度剝削的打工仔。另外,還有狂熱電器產品的電器航和具有日本懷舊色彩的小杉先生。台詞表達著每天都是一樣的,則揭示著人類生活的速率和資訊的多元相較於過往,千方百計試圖讓每分每秒變得有效率,卻仍然在不知不覺中呼吸著消耗生命。百貨公司是城市中虛假的虛假,集人造物之大成,透過演員身體展示著商品的機械感,無論是燈光或是影像都堆疊出大量人造夢幻的氛圍,商場是個讓人目眩神迷的地方。或許,這也是最終海海終於去看海,而看到應該是真正海的投影在舞台上時心裡漣漪一絲激動的原因吧。看海的時候舞台上的牆被推開隱沒於黑暗中,不再需要「保持一種隨時可以離開的距離」【註2】。我想戲的最終告訴我們必須要真正的生活,而這樣的真實建構在最能提供幻覺的戲劇舞台上,是很有趣的。

至於因為媽媽被海帶走而既想看海又不去看海,亦或是終於放棄對木村拓哉的妄想,由阿土唸出對於海海相當重要的老先生過世所留下關於看海的信息,作為推動她立即起身看海的強大動力。是否人對於想望的猶疑不定都必定有因果關係?轉折又真的這麼容易嗎?探究因果關係就會落入必須完整的魔咒中,但人生的切片不應該模擬一個完整的動作。看海的一刻,當幻想被真實取代,曾有的恐懼與擔慮隨著海浪遠離,能踏出這一步便足矣。

1.節錄自趙啟運於《海海人生》演出節目手冊〈編劇的話〉。

2.劇中台詞,形容海海。

《海海人生》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7/03/11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海海人生》雖轉變了感官接收與劇場質性,卻無法跨越創作者自己所設定的界線,並顯得有些扁平與單薄。有別於《無差別日常》以大量的事件去撕開社會的假面;《海海人生》則將整個焦點集中於單一人物身上,於是事件與情節都完全依附著海海而發生。(吳岳霖)
3月
18
2017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