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看弓絃有新聲,聽見台灣的榮耀《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6月
21
2018
原音讚頌(灣聲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37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這群年輕音樂家,用他們的弓與絃在舞台上盡情揮灑音樂的璀璨,身體力行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屬於自己民族的驕傲。他們用音樂述說古老的傳奇、祖靈的故事,再用滿腔的熱情拉近庶民文化與精緻藝術的距離,謙恭的將心中的祝福傳遞給這塊島嶼的每一個角落。

這群音樂家們用最辛苦的道路實踐自己的音樂理想,選擇走出音樂廳,讓自己的足跡遍及窮鄉僻壤,正如灣聲樂團一向堅持演奏有台灣素材的音樂和台灣作曲家寫的音樂,這就是「灣聲」的唯一使命。他們立足台灣、行腳鄉野、放眼全世界,讓所有人聽見台灣的聲音。

音樂總監李哲藝,為台灣多產的作曲家,寫有上千首的作品,這位早年以豎琴演奏家活躍於音樂界,「演而優則指」,不論是編曲或是全新的創作,皆顧及到音樂本身的美感、樂器聲響的個別性、合奏的整體性,因此在作品中看出對於旋律節奏的敏銳性。他長年耕耘於古典音樂推廣,成果早已有目共睹。在這場音樂會中,展現出他對原住民音樂的鑽研及製作的用心,反映在每一首樂曲的介紹,還有創作及指揮的呈現。

全場曲目皆與原住民相關,包括《泰雅序曲》、《原住民歌謠組曲》、《魯凱童謠組曲》、《邵族幻想曲》、《排灣組曲》、《慶豐收》、《卑南古調》、《馬卡道狂想曲》,皆是李哲藝根據原有的曲調,融合西洋音樂語法,用絃樂擴充了古調的格局,台上的這群人用自己的專長與土地連結,讓我們用不同角度看見更璀璨豐富的文化資產,著實令人驚喜與感動。

這些作品雖皆為「編曲」,但也加上很多的新意。原曲很多是工作歌或是用於儀式的祭歌,原本幾乎皆為詩節式單旋律,且歌舞合一。李哲藝善用和聲、速度、節奏的變化產生律動性,音樂的織度在厚實與輕巧間展現立體感,段落與段落之間是相互關聯、呼應,以不斷向上攀升的轉調讓音樂的色彩有明暗濃淡的變化及層次感。為求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除了使用和聲變化、調性轉換、音域拓寬、力度改變等等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每一段的主旋律線條皆清澈明晰,垂直和聲亦以五聲音階的各音程距離為主軸,保留原住民音樂的獨特聲響,可謂雅俗共賞。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在音樂會最後,當遠道而來的台東賓茂國中的同學們在台前與樂團聯袂演出《那魯灣》,那股草根性的強大力量瀰漫在空氣裡,是那一份返璞歸真所散發出的時代精神,在歌聲中延續與回饋。更證明了唯有音樂能讓所有人的情感凝聚在一起,民族的香火方能永垂不朽。

李哲藝在每一首樂曲皆穿插樂曲導聆,深入淺出的解說,的確拉近音樂與觀眾的距離,但如能有節目冊或是加上投影,或是多一點文字資料,至少能有一張A4紙打上曲名或樂曲解說,讓觀眾能有一份「看的見」的紀念品;或是可利用視覺效果,譬如圖片或影音等等,來讓觀眾對於原住民的音樂內涵及歷史脈絡一目瞭然,絕對事半功倍。

這個成軍僅一年的專業樂團,在很多方面雖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有一定的演出水準。這群年輕人用弓絃穿越中央山脈、跨越濁水溪,如同音樂傳道者般散播希望的種子,讓再偏遠的地區的父老鄉親都有福可聆聽古典音樂的現場演奏,由衷感謝這群音樂家們用生命滋養了這片土地的民族內涵。

《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演出|灣聲樂團
時間|2018/06/17 14:30
地點|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