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細數的消失與重生《無盡的終章》
10月
01
2018
無盡的終章(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3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如果不是親眼看過,這樣精彩的現代舞蹈,難以轉譯。試著把意象寫下,給出可見的感覺圖式,接近《無盡的終章》(GRAND FINALE)每一刻轉身而逝的舞。

作品分為上下半場,中場休息二十分鐘。下半場只是加強上半場的命題。上半場自身完滿,下半場則作為不可或缺的補充。

舞蹈從完全黑暗開始,眼睛正在適應。舞台上像是箱子或是房子的型體,隱約看見舞者在高牆的陰影底,輕輕倒下。箱子緩緩分開成兩半,燈光切換。群舞開始。遠處伴隨著五人編制小樂隊。開場前瀰漫四周的煙霧正醞釀一個世界,觀眾全然地被吸入——現實世界的投射泡影。我們開始做夢,整場演出就像一部絕妙的電影,舞者身體的速度節奏有時快轉、倒帶、重來;有時是遠景、有時是近景,或突然放慢動作。搭配整場無與倫比的燈光裝置與舉重若輕的小樂隊,哼著奏著行雲流水的篇章,還有空間強烈的音像聲效。樂隊在舞台上四處遷徙,陪伴人類(舞者)奏樂,無論喜、怒、哀、樂。舞台唯一的道具是好幾座高聳的木箱:移動著╱被組裝╱是牆╱像墓碑╱又似高樓╱是阻隔╱是兼顧家屋╱是遮蔽物╱或是人心的一道陰影的具象化。

喜歡不用言語。如現代舞、表現力量、展演生活、或只是純粹的透過舞者整齊充滿力量的行動專注於當下。聲音營造世界,眼睛純粹被舞者捕獲,光線常常只給出局部的鏡頭。時間推移不斷。舞台上似有人消逝。一個人類拖著抱著另一個人類。抱著搖晃或輕柔拖行。看似有意義的與死亡共舞,其實終是一個人舞著環抱虛無。舞蹈給我的感覺,用畫面比喻的話,像是泰奧‧安哲羅普洛斯《永遠的一天》(1998)海邊的舞。像《蘿拉快跑》(1998)非線性敘事節奏反覆的徒勞。像史丹利‧庫柏力克《2001太空漫遊》(1968)的冷調黑暗,聳立的石碑,人類文明與野蠻狂妄的未來現在式。

燈光變化如行雲流水,上頭架設滿滿的燈光,像完美剪接師俄國吉加‧維爾托夫《持攝影機的人》(1929)拍攝城市的吉光片羽,使劇場裏的光影產生神乎其技的效果,空間感營造如物換星移,一轉再轉,非常過癮。像大衛‧林區《橡皮頭》光線中飛舞躁動的塵,舞動的群體。一轉又像在牆之間的集體街頭尬舞,熱鬧非常。身體像是DJ狂轉的唱盤。又如原始叢林祭典的身軀,給人崇高與聖潔之感。用身體表現生命重複徒勞無功,尤其是人體如機械式節拍器上擺動的尖頭,無聲張大嘴的喊,動勢有時強弱。

其中一個段落,世界像是一張靜照般的絕美,落下的泡泡緩緩打破裏頭的人,金黃色星空落下無數星星,投射出三分之二等分的時光(線)恰好停留在一個個墓碑式的建築上頭,星星落地點醒靜止的人群,舞者用盡全力的跳舞,拖行的汗水足以在地上畫出一個圈。下一秒,舞者軀體疊成的小山丘,有人駐足跟前回以敬禮,布幕在此時快速落下,一個人快速衝到幕前靜止。

五分鐘凝固的人形軀體提示著「中場休息」 ,下半場牌子換成了「報應」,不知怎麼我想到報時回應——好讓我們再次回到剛剛的「時間」裡頭。作品以無法計算與預測的結構存在(展現),極少頓點,轉瞬即逝,自成一格,讓人忘卻時間流逝的速度。然而下半場的舞並沒有因此降低它運轉的速度,許多畫面以快速跳接方式不斷播放,像是在對觀眾大聲唱:致生活的那些時刻、我們拍手、躁動、叫囂、歡樂、起鬨,消耗的生命。如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生命質地的堅毅。也如希臘式的泰奧‧安哲羅普洛斯詩歌,在哀愁的狂舞中,實致敬致興。

作品滲透出的力量,昇華成由光影形塑的質地的美,當中有群眾圍在樂隊前嚎叫及感覺情緒沸騰的時刻,如同人的一生短時間只能播放從生到殞落的幾個片刻精華,然而在這之中還有許多時刻⋯⋯。難以文字如實形容,舞團文宣短短三行已在這「之間」的過程下了最精準的評論。我感受到難以觸及的言不及義,還不至落下眼淚,卻深感撼動,生命往往是經驗而來。像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如何將世界的時間壓縮疊成一張輕薄的紙,死後重生,舞者們繼續跳舞。我們(改變)。永不停止的人類。世界喧鬧吵雜漫無止盡,如《鏡花轉》想表達的轉瞬,【1】《無盡的終章》用現代舞完美轉譯,切換不留一點失誤。我們看到某些時刻:在親吻、歡聚、孤獨的片刻中,沒有哪一瞬間值得永久保存,在舞作中一切持續顯現一種在擺盪中規律的平衡,不論是否坐困愁城,是否空虛光陰虛度,最後結束在有人輕輕的哼,就像一開始看到人類輕輕倒下,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生命加上時間就是如此。觀眾要做的只是去經歷它,感受身為人類的舞者所能舞的眾多無法細數的消失與重生,也是我們。

「世間萬物終將隕落 然又會重獲新生 終而復始如同一曲永無休止的終章 」

註釋

1、台灣.澳門.法國─追尋島嶼的記憶首部曲《鏡花轉》。演出:演摩莎劇團、曉角話劇研進社。時間:2018/09/04 19:00。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臺北演出期間:2018/08/31-09/08。演出節目手冊:http://homepage.ntu.edu.tw/~r03129002/kaleidopro/mobile/index.html#p=3。瀏覽日期:2018/09/24。

《無盡的終章》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 (Hofesh Shechter Company)
時間|2018/09/2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體的動律性伴隨著巨大的鼓聲,不斷地堆疊、打破再堆疊,使身體的能動性完整地貼著音樂的律動走。而堆疊、打破再堆疊,也正是這個世代的面貌,城市與環境的建造與破壞,資本市場裡金融的競逐與幻滅,國家與國家之間協議的訂定與毀約。(鄭宜芳)
10月
26
2018
在時空與時空間穿梭的舞者把觀眾又帶入似是而非的幻境,監獄中的規訓、小酒館的放蕩、象徵著屍體堆疊的山丘又不得不讓人思考著在權利關係的控制中,我們爆發吶喊過內心的壓抑後,剩下的日子該如何抉擇?(盛婕)
10月
02
2018
信手捻來融合多元的肢體型態,不管是主流的芭蕾、當代舞、街舞技巧,或是非主流的舞蹈風格,皆被塑造出「謝克特式」的身體性。同時因為跨文化所展現的「地方」(place)性,使得《無盡的終章》展現的人間道或芸芸眾生,皆能成為合理的詮釋。(石志如)
10月
02
2018
集體狂歡,集體消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意象不斷反覆出現,聲響不斷刺激,能量不斷噴發,不論在視覺、聽覺或能量接收上,皆交織出了一幅恢宏的景觀,與一個又一個渺小的個體相襯。(吳政翰)
10月
01
2018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