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相遇的方式《相你相我》、《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3月
27
2020
紅頭裡的金烏雲薦(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5次瀏覽

張懿文(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1、《相你相我》

作品《相你相我》以「相聲」為啟發,加入「倒口活」及「腿子活」的表演概念,穿插在語言文本和舞蹈表演兩種跨領域的藝術表達之中,陳映慈和許程崴兩人身兼表演者,又是主持人,以詼諧逗趣的方式,一氣呵成,暢快演出—舞者們看似嬉鬧而誇張表情、與「性」相關的玩笑諧擬對話、具有戲劇張力的互虧對話與舞姿、誇張表現性感的身體姿態、和加上運用相聲中類似繞口令與接龍的口白,一方面挑戰著舞者對話與即時性的口語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驗舞者邊講邊演的體能操練。當性別相關的符碼與文詞一再堆疊,也讓人聯想到德國舞蹈劇場的美學元素。

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編舞者使用影像的方式,探問了當代影像的權力關係,與前述的性別議題相呼應,顯示對「觀看的慾望」與「凝視的政治性」的思考。

 

相你相我(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相你相我》從編舞者吳易珊拿著手機中的相機,錄製下場邊(包含場外)的觀眾身影開始,即時投影在表演的後台屏幕上,而兩位舞者身著防護雨衣,手上與腳上套著手套與腳套,戴口罩進場的消毒動作與保持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對話,對應了此刻與疫情當下的現實回應。而攝影的共時性,加上影像上下顛倒所造成的異常認知性混亂,又或多或少呼應了當下疫情狀況中對現實的超現實感觸,並反映出人們對科技使用的依賴,與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封城、社交距離、遠距離上班上課的直播現實。過去人們或許會基於隱私權或其他原因,不太願意被攝入即時投影(livestream)的影像之中,然而在今日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將身體影像化,不管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又或者是台下的觀眾,都對於「被凝視」的狀態習以為常、全然神態自若。這一方面反應了當下人群存在的自然狀態,但似乎也讓人忍不住狐疑: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後,人民對於政府數位監控視為理所當然,而如此運用科技掌控生命政治的治理方式,在疫情結束之後,會將整個社會帶往什麼方向?

在舞蹈劇場般演出的諧擬反諷之中,我彷彿更能感到此命題的尖銳與令人憂心。


2、《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漆黑的舞台,昏暗中頂燈圓形四散著光束,環繞在一個人孤單的身影上,彷彿是金色光輝的餘韻。舞者文韻筑彎曲著身體,踩著重心下沈穩穩的姿態,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而舞動──她的動作時而快速、時而穩重,以蹲馬步張跨雙腿的姿勢呈現身體,下盤穩重,身軀一會兒左右前後快速晃動,一會兒又或是低頭走著圓圈,有如拉邦動作分析理論中描述“bound”和“sudden”的巧妙結合,既是收斂而內斂沈穩,卻也是倏地忽然地有些驚心動魄。

 

紅頭裡的金烏雲薦(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在這讓人近乎目不轉睛、無法移開視線的純然身體展現之中,圍繞著伴隨著打擊聲響的音樂,吵雜宛若噪音,鏗鏘作響,既像是鞭炮,又好似槍響。文韻筑繼續將手伸張打開,震動著四肢緩緩行走,她咬紅巾(繩)倒地扭曲,在地板上攀爬蠕動,而後又單腳站立,左右手腕向後折擰,彎身前行,當她的手扭曲反折,左右晃動搖擺,又或是以彎折的手指、蹲低的下沉重心,配合著往後傾斜抖動的姿態,在沒有道具和佈景的舞台上,僅以舞者一人簡潔而又充滿力道的演出,以一鏡到底的方式讓觀眾觀賞了精彩的肢體氣場。結尾處,舞者蹲低、光暗、音樂止息,一氣呵成而銳利地恰到好處,《紅頭裡的金烏雲薦》結束地讓人只有驚嘆於氣韻繚繞的意猶未盡。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觀眾在演出結束的瞬間還震懾不已?

以「乩身」的狀態開始,近期頗受注目的編舞者林廷緒從《一個不存在的身體》(2017)年以雙人舞,到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八八》(2019)中運用複雜編制處理莫拉克風災作為巫的編舞;而在這支《紅頭裡的金烏雲薦》裡,林廷緒延續了將民間信仰轉化為當代舞蹈的嘗試,卻一改之前的編舞手法,將複雜的外加技術與故事情節去除,嘗試以最簡單純粹的單人獨舞狀態,找尋自己的身體觀和身體脈絡。

林廷緒描述自己的成長背景與民間傳統信仰如溫府千歲之間的關係,與祖父從日本時期起的四代記憶,如民間的紅頭法師,從事如做醮、開廟門、拜天公、做三獻等等祀神的法事,為神像開光點眼。金烏則是神獸,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三足神鳥,在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裡,就是因為十隻金烏同日出現,導致天下大旱,才被后羿射下了九隻,而薦是獸之所食艸。透過對不同神像雕刻的觀察,由靜中尋找動的可能,於是他帶著舞者文韻筑,在圓山的大龍峒保安宮,仔細觀察神像雕刻品的靜態姿勢,寺廟裡面各種神像因其職位、緣由而有不同的塑像及型態,例如武神也會有前傾、重心向下的姿態,透過神像的形象與歷史真實和人為狀態的考察,將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與其悠久的底藴意涵,轉化為編舞的創作的靈感來源,舞者以自身的身體來傳達這無名以狀的神性,將靜態雕像轉化為對動態舞蹈的有機實驗。

演出節目單上開宗明義寫了廣熙宮的《請神咒》:「輪界天王無界主,無界天王三千軍,沉沉應乾坤應開三界天宮門,金烏迅速如雲薦,步罡踏斗一切顯如雲,在天騰雲駕霧,在地推鞭勒馬,在水搖船撾掌,散髮雲中起,固藤化身永長在。」 這個咒文好似回答了前述的提問,關於這支舞作吸引人之處,不僅僅只是在對神像靜態神性的動態轉化,而是在過程中,觀眾跟隨著舞者的身體律動,參與了一場充滿性靈隱喻的過程,在那裡,我們轉向自身、轉向內觀與安靜的氣場流動,神祇宛若曾經降臨。

《相你相我》、《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演出|【2020相遇舞蹈節-共創】系列B【踹共! 誰與共?】《相你相我》(吳易珊)、《紅頭裡的金烏雲薦》(林廷緒)
時間|2020/03/22 14: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