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相遇的方式《相你相我》、《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3月
27
2020
紅頭裡的金烏雲薦(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2次瀏覽

張懿文(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1、《相你相我》

作品《相你相我》以「相聲」為啟發,加入「倒口活」及「腿子活」的表演概念,穿插在語言文本和舞蹈表演兩種跨領域的藝術表達之中,陳映慈和許程崴兩人身兼表演者,又是主持人,以詼諧逗趣的方式,一氣呵成,暢快演出—舞者們看似嬉鬧而誇張表情、與「性」相關的玩笑諧擬對話、具有戲劇張力的互虧對話與舞姿、誇張表現性感的身體姿態、和加上運用相聲中類似繞口令與接龍的口白,一方面挑戰著舞者對話與即時性的口語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驗舞者邊講邊演的體能操練。當性別相關的符碼與文詞一再堆疊,也讓人聯想到德國舞蹈劇場的美學元素。

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編舞者使用影像的方式,探問了當代影像的權力關係,與前述的性別議題相呼應,顯示對「觀看的慾望」與「凝視的政治性」的思考。

 

相你相我(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相你相我》從編舞者吳易珊拿著手機中的相機,錄製下場邊(包含場外)的觀眾身影開始,即時投影在表演的後台屏幕上,而兩位舞者身著防護雨衣,手上與腳上套著手套與腳套,戴口罩進場的消毒動作與保持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對話,對應了此刻與疫情當下的現實回應。而攝影的共時性,加上影像上下顛倒所造成的異常認知性混亂,又或多或少呼應了當下疫情狀況中對現實的超現實感觸,並反映出人們對科技使用的依賴,與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封城、社交距離、遠距離上班上課的直播現實。過去人們或許會基於隱私權或其他原因,不太願意被攝入即時投影(livestream)的影像之中,然而在今日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將身體影像化,不管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又或者是台下的觀眾,都對於「被凝視」的狀態習以為常、全然神態自若。這一方面反應了當下人群存在的自然狀態,但似乎也讓人忍不住狐疑: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後,人民對於政府數位監控視為理所當然,而如此運用科技掌控生命政治的治理方式,在疫情結束之後,會將整個社會帶往什麼方向?

在舞蹈劇場般演出的諧擬反諷之中,我彷彿更能感到此命題的尖銳與令人憂心。


2、《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漆黑的舞台,昏暗中頂燈圓形四散著光束,環繞在一個人孤單的身影上,彷彿是金色光輝的餘韻。舞者文韻筑彎曲著身體,踩著重心下沈穩穩的姿態,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而舞動──她的動作時而快速、時而穩重,以蹲馬步張跨雙腿的姿勢呈現身體,下盤穩重,身軀一會兒左右前後快速晃動,一會兒又或是低頭走著圓圈,有如拉邦動作分析理論中描述“bound”和“sudden”的巧妙結合,既是收斂而內斂沈穩,卻也是倏地忽然地有些驚心動魄。

 

紅頭裡的金烏雲薦(三十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守晟)

在這讓人近乎目不轉睛、無法移開視線的純然身體展現之中,圍繞著伴隨著打擊聲響的音樂,吵雜宛若噪音,鏗鏘作響,既像是鞭炮,又好似槍響。文韻筑繼續將手伸張打開,震動著四肢緩緩行走,她咬紅巾(繩)倒地扭曲,在地板上攀爬蠕動,而後又單腳站立,左右手腕向後折擰,彎身前行,當她的手扭曲反折,左右晃動搖擺,又或是以彎折的手指、蹲低的下沉重心,配合著往後傾斜抖動的姿態,在沒有道具和佈景的舞台上,僅以舞者一人簡潔而又充滿力道的演出,以一鏡到底的方式讓觀眾觀賞了精彩的肢體氣場。結尾處,舞者蹲低、光暗、音樂止息,一氣呵成而銳利地恰到好處,《紅頭裡的金烏雲薦》結束地讓人只有驚嘆於氣韻繚繞的意猶未盡。

是什麼樣的魅力,讓觀眾在演出結束的瞬間還震懾不已?

以「乩身」的狀態開始,近期頗受注目的編舞者林廷緒從《一個不存在的身體》(2017)年以雙人舞,到獲得台新藝術獎提名《八八》(2019)中運用複雜編制處理莫拉克風災作為巫的編舞;而在這支《紅頭裡的金烏雲薦》裡,林廷緒延續了將民間信仰轉化為當代舞蹈的嘗試,卻一改之前的編舞手法,將複雜的外加技術與故事情節去除,嘗試以最簡單純粹的單人獨舞狀態,找尋自己的身體觀和身體脈絡。

林廷緒描述自己的成長背景與民間傳統信仰如溫府千歲之間的關係,與祖父從日本時期起的四代記憶,如民間的紅頭法師,從事如做醮、開廟門、拜天公、做三獻等等祀神的法事,為神像開光點眼。金烏則是神獸,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三足神鳥,在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裡,就是因為十隻金烏同日出現,導致天下大旱,才被后羿射下了九隻,而薦是獸之所食艸。透過對不同神像雕刻的觀察,由靜中尋找動的可能,於是他帶著舞者文韻筑,在圓山的大龍峒保安宮,仔細觀察神像雕刻品的靜態姿勢,寺廟裡面各種神像因其職位、緣由而有不同的塑像及型態,例如武神也會有前傾、重心向下的姿態,透過神像的形象與歷史真實和人為狀態的考察,將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與其悠久的底藴意涵,轉化為編舞的創作的靈感來源,舞者以自身的身體來傳達這無名以狀的神性,將靜態雕像轉化為對動態舞蹈的有機實驗。

演出節目單上開宗明義寫了廣熙宮的《請神咒》:「輪界天王無界主,無界天王三千軍,沉沉應乾坤應開三界天宮門,金烏迅速如雲薦,步罡踏斗一切顯如雲,在天騰雲駕霧,在地推鞭勒馬,在水搖船撾掌,散髮雲中起,固藤化身永長在。」 這個咒文好似回答了前述的提問,關於這支舞作吸引人之處,不僅僅只是在對神像靜態神性的動態轉化,而是在過程中,觀眾跟隨著舞者的身體律動,參與了一場充滿性靈隱喻的過程,在那裡,我們轉向自身、轉向內觀與安靜的氣場流動,神祇宛若曾經降臨。

《相你相我》、《紅頭裡的金烏雲薦》

演出|【2020相遇舞蹈節-共創】系列B【踹共! 誰與共?】《相你相我》(吳易珊)、《紅頭裡的金烏雲薦》(林廷緒)
時間|2020/03/22 14: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我們期待在《惑》中看到更多,那迎面而來只有一股渾沌而無定向的氣團。但如果我們在《惑》中放下期待,遇見的將會是一股沉浸式的流浪與沉澱。從舞者黃立捷與鄭希玲精湛的雙人舞中,我們可以判斷《惑》之中仍舊有具傳統性、屹立不搖的主體所存在著。然而《惑》的本體並非在這些肉眼可見的純肢體身上,而是其身後的投影,以及那些被驅使的當代藝術/科技藝術。
8月
16
2024
什麼能是劉奕伶的parrhesia呢?這是發生在劇場裏的事,入場時刻還替觀眾備酒,迎賓,也是她將要be real之前,舒緩氣氛。她面對的是觀眾,有粉絲、朋友、同好、學生、老師、學者、劇評人或藝術機構各式人等,而她已勇於說出她的事了
8月
09
2024
這裡的故事也有其地域性,《毛利亞》是一個只屬於台灣排灣族來義部落的神祇的故事,生活在此地的人以及家屋,都是它的主角。觀眾只是跟隨其中,跟隨一路發現的石頭與腳印從而踏入遠古的故事,神話故事的真實性,使整個作品充滿生命力。此地的人/觀者以歌謠複誦表演者哼的歌,沒有一首歌是當地人不知道的,小自孩童哼唱的童謠、大自耆老長輩深入骨髓的曲調。每一個參與者要做的只是把自己讓位給演出,並讓時間繼續展開,只需浸潤其中。
8月
05
2024
把現代性代換為「國家」,將塵埃代換為「庶民」,這句判斷也是能夠成立的——這也正是雞屎藤舞蹈劇場向來的創作關懷,同時也隱約表達了對無視於平民百姓生命經驗,只在乎達官顯貴與家國大事的線性進步史觀的一種抗拒。
7月
30
2024
為何整體的框架是如此重要呢?問題不在於人物造型與交通方式是否考證史實,而是在於火車如何變成不同階層、族群的角色得以私奔、做夢或逃亡的技術物。坐火車的記憶,串連不同城鎮空間的殖民地「一體感」形成和象徵社會階級的車廂差別待遇,都可以是對現代性的批判。
7月
29
2024
所以,「跳舞的劉奕伶」或「脫口秀的劉奕伶」,孰真,孰假?跳舞的劉奕伶必是真,但脫口秀的劉奕伶難免假,此因寄託脫口秀形式,半實半虛,摻和調劑,無非為了逗鬧觀眾,讓觀眾享受。
7月
21
2024
無論是因為裝置距離遠近驅動了馬達聲響與影像變化,或是從頭到尾隔層繃布觀看如水下夢境的演出,原本極少觀眾的展演所帶出的親密與秘密特質,反顯化成不可親近的幻覺,又因觀眾身體在美術館表演往往有別於制式劇場展演中來得自由,其「不可親近」的感受更加強烈。
7月
17
2024
作品《下一日》不單再次提出實存身體與影像身體的主體辯證,而是藉由影像之後的血肉之軀所散發的真實情感,以及繁複的動作軌跡與鏡頭裡的自我進行對話;同時更藉自導自演的手法,揭示日復一日地投入影像裡的自我是一連串自投羅網的主動行為,而非被迫而為之。
7月
17
2024
「死亡」在不同的記憶片段中彷彿如影隨形,但展現上卻不刻意直面陳述死亡,也沒有過度濃烈的情感呈現。作品傳達的意念反而更多地直指仍活著的人,關於生活、關於遺憾、關於希望、以及想像歸來等,都是身體感官記憶運作下的片段。
7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