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盈帆(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地點一:臺中國家歌劇院線上串流,觀賞介面:Samsung S9主螢幕尺寸 5.8吋,無線藍芽耳機,中華電信4G不降速方案。FACEBOOK Live,截至05/21,累積379個表情符號,90次分享,1.1 萬次觀看,61 則留言
地點二:臺中國家歌劇院線上串流,觀賞介面:SONY BRAVIA 40吋電視與其內建音響,中華電信4G不降速方案。YOUTUBE Live截至05/21,觀看次數:2,496次,96讚,2不讚,0 則留言
(接續〈從機器人,看2020臺中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無光風景》(上)-「主體性與照護關係」〉)
主體性與照護關係
回到管家與Thomas於本作最初展現的關係,一個能在自己的房間暢行無阻的障礙者,他的主體性需要任何介入照護嗎?「週遭一切都是透過機器人管家代為處理,可以說她生命裡所有的物件、感知及安全感都是由機器人作為傳遞」【1】,這行說明似乎可推論,Thomas是先天目盲,然而舞者的舞蹈動作編排似乎不太參考身心障礙者的身體經驗,他進行了比較詩意的詮釋,讓我感受到Thomas在侷促空間裡的自由與不自由。
再者,身體或許不自由,但情感呢?人類與機器人產生情感聯繫是道德的嗎?機器人沒有情感,但人類往往不這麼感覺,尤其受照顧的人類,甚至會對機器人成癮,或向其他人類爭奪機器人他的情感。【2】照護型機器人,時常為動物型、人型甚至人類孩童型,這樣設計往往是為了跟小孩和老人親切互動。部分國家已正式開始在幼兒園與養老院導入機器人關懷系統,小孩和老人比其他年齡層人類給予機器人更高的評價,不少孩子們認為機器人比家裡的寵物還要聰明體貼。甚至,還在爭議階段的性愛機器人,部分科學家認定它們必定會使人成癮,因為機器人不會拒絕人類。此外,AI機器人的深度學習系統與聲音識別系統,其實已存在對不同性別人類回饋的判斷偏差,AI機器人比較不能理解女性。甚至深度學習對AI理解種族的過程也有負面影響,某些機器人對於識別盎格魯薩克遜人較精確,對於識別著色人種卻不如前者精確。【3】可想而知,未來的醫療機器人與照護機器人在診斷女性和非盎格魯薩克遜族群時,醫學專業與照護表現勢必降低。所以,Thomas與管家兩者的互動(interact)僅限於人類與物件的「使用」關係嗎?Thomas究竟對管家抱持何種情感?又,他真的認識它嗎?
無光風景(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欣哲)
臉與難以讀取的臉
人類如何認識另一個生命呢?其實仰賴「臉」。管家可說是沒有臉的物件,因為人類難以從它如白牆般不動的白臉上,或從扁平的語調中,辨識出它隱藏在黑洞中意識與意圖。但觀眾能夠在機械組建的排列中,將它的各部位「從頭到腳」辨別出來;當頭/臉的位置確定後,人類可辨識它的方位,管家的前方、後方、左方、右方皆等同於人類的移動方向感。於是它具方向性的動作與配合話語演出,可使人腦透過「空想性錯視」(apophenia)將管家微微升降的白臉上,重疊上一張抽象的臉。此時,「臉」便能提供人類認識機械的途徑:「Facialality」(臉性)。
針對臉與臉性二者,德勒茲(Delueze)與瓜達里(Guattari)於《千高原》中解釋:
臉(face)絕不會預設一個先在的能指或主體。其順序是完全不同的:專制或獨裁具體配置的權力—啟動臉性(faciality)的抽象機器,白牆/黑洞→在那坑坑洞洞的表層之上建立起新的能指與主體化的符號學。這便是我們只考察兩個問題的原因:臉與產生臉的抽象機器之間的關係,以及臉與透過社會性生產的權力配置之間的關係。臉,即是政治。(Delueze and Guattari 1987:181)【4】
藝術能夠創造出前所未見的權力配置,也可能產生出能指/臉,機器人的主體性能透過表演越過白牆,自黑洞中凸顯出來。因此,「認為機器人與藝術無關」的這道白牆,原本是思想上的障蔽,阻擋了我們看見機器人潛在於黑洞中的虛擬性(virtuality)與主體性。而「無光風景」試圖現實化(actualize)隱匿於黑洞中的機器人主體,駐館藝術家王連晟、導演陳侑汝、編劇洪筱婷、編舞家田孝慈、新媒體藝術九位工作者以及穀米機工廠,共同為管家機器人創造一張可辨識的臉,促使觀眾能透過那張臉的臉性去認識、去理解管家這個角色極可能是一個擁有臉性的新主體,而不只是一具全新打造的、不知功能為何的機器人。尷尬的是,目盲的Thomas於有限的感官,是否能對管家建構出臉性,我感到存疑。Thomas很可能從未理解過管家,同居的他們可能是最親密的陌生人。
性別與障礙不分人類或機械
人類Thomas目不能視又喑啞(ㄧㄣ ㄧㄚˇ)【5】,但他的不說話究竟是口不能言還是選擇緘默不語,我不得而知。Thomas好像是生理女性,我不知道他的性傾向也不知道他採用Thomas為名,這個按風俗習慣為男子名字的選擇有何意義。我推論可能Thomas的雙親特別喜愛小火車,或是特別嚮往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與兒科醫師Priscilla Chan夫妻,為兩位女兒命名為Max、August所做的美好祝福吧。《無光風景》簡介裡提到:「……設計機器人並賦予『它』象徵男性的管家角色,藉以探討女性在社會中壓抑的處境。……」【6】到底什麼處境呢?被綁在家中缺乏與社會連結的處境嗎?自立自強的獨居處境嗎?好像沒有工作卻有收入活下去的處境嗎?什麼處境?什麼「女性」的處境?什麼「壓抑」的處境?什麼「女性壓抑」的處境?不過,退回「性別」這件事,我可不確定舞台上的兩位真如作品自述中的設定。
Thomas有名字,管家會呼喚他,但Thomas喑啞,他不曾出聲喊管家或檯燈,他以動作語言操作機器人或與機器人溝通。但機器人們沒有名字太惹人心煩,觀賞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問管家跟檯燈「君の名は」(你的名字)。作品簡介中信誓旦旦稱「……設計機器人並賦予『它』象徵男性的管家角色,藉以探討女性在社會中壓抑的處境。」管家真的是男性嗎?官家的機器人身體沒有性生理器官,只靠著簡介中的一句話或嗓音就可歸類為男性嗎?那麼名偵探柯南是否是個性別流動大師呢?而Thomas喑啞,我們不曾聽過他出聲,如果他的嗓音其實也是男聲,那麼擁有生理女性性器官的Thomas,真的是「女性」嗎?Thomas會是跨性別女性(Transwoman,MtF)嗎?還是跨性別男性(Transman,FtM)呢?還是天生的雙性別(Intersex)呢?劇情中,沒有一處告訴我Thomas與管家都是順性別(Cisgender)的女性或是男性,也沒有因性別起任何衝突,我只能看見他們彼此身體都存在損害(impairment),在身體功能的協作中有些碰撞。這樣,如何「探討女性在社會中壓抑的處境」呢?
無光風景(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欣哲)
甚至,檯燈機器人的性別被略過不談,可能只因為創作者認為它是個牠,不是人,性別規範就不適用了。我無法認同略過檯燈機器人的性別,因為性別是建構出來的,當我們今日的社會還對母狗或公狗、母貓或公貓有不同的期待,就不應該逃避談論非人者,無論是(生物或非生物)的性別討論。而且,欲探討社會處境中究竟「哪一方性別壓抑哪一方性別」,在此作假設為開放式提問,然而如何開啟討論?是否能透過他們三者個體之間的權力結構來討論?是否能透過他們的身體掌握度來討論?是否能透過意識與主體的自由度來討論?以上三種探討的範疇,在此作只有點題權力,但也未提出暫時性的結論。以臺中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的製作預算規模,以及動用的藝術工作者人數而言(不分創作、演出或行政),我認為此作的完成度有些遺憾。
最後,《無光風景》作為科技藝術作品,精心打造的機器人臉性、豐富表達的裝置,與持續變化的空間,皆難以透過Facebook臉書的UI(User Interface)展現,顯得有點諷刺。此演出主要的宣傳集中在Facebook管道以及各式報導媒體的訪談,我在點開Facebook直播的當下沒有發現可至YouTube直播觀賞,煞是可惜。臉書的串流直播,在電腦及手機上觀眾可自行調整為三種畫面尺寸,一是迷你浮動視窗,二是分格式,三是全螢幕。分格式需要一併接收留言區的熱情或發問。臉書的Live,在手機上觀看非常惱人,全螢幕時一旦觸碰螢幕就跳出直播簡介、觀眾繽紛的按讚與留言,若是不小心跳出程式,則留有迷你浮動視窗於螢幕上,但依然會中斷觀賞的專注力。YouTube串流直播的UI優於Facebook,卻仍有遺憾。畫面可選擇四種尺寸,迷你播放器、預設模式(分格式)、劇院模式與全螢幕,整體UX(User Experience)較佳。所幸,感謝我的4G網路暢通,觀賞過程皆未遇到斷訊停格的問題。一刷我在5.8吋手機的Facebook app線上觀看,並從戶外移動到室內,局部二刷我則在家中四十吋電視機的YouTube app線上觀看。然而此兩種觀賞界面都無法合理支應此作品的傳播途徑,此作的轉播畫面介於電影分鏡與運動轉播模式之間,雖使劇情流暢,但導致各段落景深不明以及角色動作擷取不完整的問題。最終,非戰之罪的音響系統,即使收音完美,播出於觀眾有限的硬體設備,永遠會是線上直播最大的體驗障礙。我期待再次進到劇院中觀賞《無光風景》,或許在此時此刻,現場性仍是劇場藝術的萬靈丹。至於未來,全息投影(Holography)將突破劇場的哪些極限,甚或取代個體體驗的現場性,觀眾們只能乾等下去了。
註釋
1、文字取自節目簡介:https://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BbfPi80tx6Q
2、林宗德(2014/09/30)《機器人倫理學專題報導(四) 》。Sherry Turkle,《在一起孤獨》,2017,P.153。台北:時報文化。
3、理律法律事務所《「人工智慧之相關法規國際發展趨勢與因應」委託研究計畫結案報告》,P.115
4、Delueze and Guattari. 1987,《千高原》(Mille plateaux),P.181
5、喑啞可做二解。一,啞巴,口不能言,出自《管子·入國》:「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二,緘默不語,出自《新唐書·卷五六·刑法志》:「吾聞語曰:『一歲再赦,好人喑啞。』」
6、文字取自節目簡介:https://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BbfPi80tx6Q
《無光風景》
演出|王連晟與機器人、田孝慈
時間|2020/05/16 14:30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