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祭儀及月相,寄託思念與歡聚之情《美哉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III》
11月
13
2020
美哉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III(施靜沂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70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十月初,中秋連假最後一天的週日夜晚,在鐵花村音樂聚落這個有點輕鬆、帶著實驗性的音樂場域,《美哉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III》發表了第三年的「卑南族『經典部落歌謠』採集活化計畫」成果。來自外地的我在月下的鐵花吧感受吟唱的美好之餘,也試圖探索其中豐富、有些高深的文化能量。

不過,該從什麼角度理解卑南族的歌呢?翻閱了一些資料後發現,男性主導的年祭(大獵祭)及女性主導的小米除草儀式等歲時祭儀,似乎常成為古今卑南族音樂家的創作主題,像是林志興〈南王卑南族歲時祭儀中的音樂〉在將卑南族歌謠分為:祭儀之歌、慶典之歌、古謠、情歌、工作場合唱的歌、抒情與歡樂之歌、搖籃曲與兒歌八種時,便將祭儀之歌列在首位;不過,除了祭儀的部分,此次利嘉部落Ina們首先帶來的〈月下情歌〉也相當動人且深刻。

這首ABA曲式的小調、情歌,每段由四個族語短句構成,如此格律讓人想起中國文學中絕句或古詩的體裁;而此曲一開始就藉由獨唱,表達一名女子在窗邊望月、等心上人的寂寞情意,悠遠歌聲傳達出等待的心事:「kisenanku za vulan, kaviriviring marawvan, ivaya vanisang hawlay ku kani, mengarangara ku kannu.」(月光照著我,懷念的夜晚,哥哥我在這裡,還在這裡等著你。)【1】到了B段,女子的孤單寂寞藉由眾人的合唱加以強化,透過投影幕上的中譯,聽眾也能對曲子女子的愛情境遇產生共鳴。接下來的曲調雖然回到A段,但意境已隨時序流轉:「muwalremes na vulan, ‘iyadenan i makalaud, kiyanun ku zanu waruma’an, patari munayun.」(月亮消失了,東方漸漸亮了,我祈禱你回來,一直到永遠。);顯然,思念衷曲從黑夜唱到白天,而透過出現兩次的「vulan」(月亮)、「kisenanku」(照亮我)、「mengarangara」(一直等待)、「waruma」(回來)、「patari」(延續)、「munayun」(永遠)等關鍵字及眾人悠遠帶率直的表達,可說於綿長思念中嶄露底氣,欲將遠方愛人呼喚歸來。

緊接著的〈金色的小米〉、〈歡樂年祭〉,分別與小米除草祭儀及年祭、大獵祭有關,而此類祭儀相關的歌謠或因連結作曲人與演唱者從小到大與親族參與祭儀的生命回憶,而顯得別具意義且真情流露。

然而,不同於陸森寶遺作〈懷念年祭〉,將在外工作、不常回家卻總惦記男子會所的生活與部落祭典的細膩轉折包裹於年祭主題的吟唱中【2】;蔣喜雄創作的〈歡樂年祭〉主要描述族人因參與年祭而得以歡聚的知足美好,曲風與〈聚會歌〉、〈歡樂年年〉及演出最後一首的〈頌祭祖靈〉較近;其中,耆老演唱、音調稍低的〈歡樂年年〉藉由手持鈴鐺表達歡快,而部落青年合唱的古謠〈聚會歌〉節奏稍慢、以虛詞為主,但男女青年嘹亮和諧、中氣頗足的歌聲,已將族人歡聚的盛情表露無遺。

至於〈歡樂年祭〉與〈頌祭祖靈〉的男女老少大合唱更不用說了,透過以下歌詞中譯與族語說明,應不難感受到詞曲中洋溢的期待與歡欣:

Hay hay hay hay na lu wan na ho hay yan (虛詞)

‘amiyan ‘amiyan(‘amiyan意為年祭)

Semasahar za ta mapiya(mapiya意為大家,整句為大家歡聚同樂)

Hay hay hay hay vangsar na vangsaran (vangsar意為英俊的,vangsaran意為青年)

Tamuni na singsingan(singsingan模仿臀鈴、鈴鐺聲的擬聲詞)

Vulay na vulavulayan (Vulay 意為美麗的,vulavulayan意為姑娘、小姐)

Mukasa ta semenay(Mukasa意為一起,semenay意為唱歌)

Muturik ta muwarak(Muturik意為排隊,muwarak意為跳傳統舞)

Kasahasar na inuwarukan(整句為熱鬧的聚會)【3】

大巴六九部落的文化成長班表演帶動唱(施靜沂提供)

顯然地,雖然社會歷經變遷,但關乎歲時祭儀的種種生命回憶仍縈繞於耆老與族人心中,成為最美麗也最重要的牽掛;藉由上述〈歡樂年祭〉的歌詞節錄,我們稍稍窺見卑南族人祭儀生活中的歌舞日常,或也如賴靈恩的博論《從俗唱到聖詠:以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為中心的研究》及其中孫大川的解析,這些〔祭儀中的「俗唱」(senay)〕雖然非以宗教功能為主,但的確有助於祭儀運作更順利,並使參與族人好好聯絡感情。

此外,出現在開場MV、於PASIWALI音樂節伴隨巫師祈福出場的〈’emalu’alu〉(抬椅歌),原先是在小米除草儀式結束後的除草完工禮(muhamud)上,藉由讓長老坐上藤椅,眾人歡呼並將其拋舉,來表達對老人家的敬愛與感謝之歌。如此融合歌聲、舞蹈、打鼓及隊形變換的「俗唱」(senay),容許當代創意的加入,無論是MV中華麗的隊形變換或音樂節時氣勢磅礡的鼓聲與吶喊,皆讓人看見族語、祭儀相關歌謠的更多可能。

最後,除了耆老與青年的演唱,此次文化成長班師生帶來的幾首兒歌也不落人後。尤其身穿傳統服飾的孩子豪不怯場地在老師指揮下展開童謠〈兔子歌〉的帶動唱,認真、大方的身姿與清亮歌聲博得不少掌聲與歡笑;可見即使並非每個孩子都有生活在族語環境的機會,但藉著如此練唱、演出,族群文化的種子已用新的方式播灑、茁壯於其學習記憶中。若以表演藝術的角度觀之,不啻是期待走過失落、復振之旅的族語歌謠與文化生活,能在耕耘後重回自己的舞台;凝聚更多歡聚美好之餘,也召喚出更多懂得欣賞的聽眾,以及歌藝展演與文化發展的豐碩可能。

註釋

1、族語歌詞及中譯資料來源皆為:「美哉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III」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xudzKMgLE

2、相關內容摘自《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一書。

3、資料來源的頻道同註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QVNzHrb74

《美哉Pinuyumayan 唱自己的歌III》

演出|利嘉部落、大巴六九部落
時間|2020/10/04 20:00
地點|鐵花村音樂聚落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