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織就生命的幸運《好命的杯棉子》
3月
17
2022
好命的杯棉子(末路小花提供/攝影楊惠閔)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13次瀏覽

黃馨儀(駐站評論人)


這是一個重新發現自己的「好命」故事,也是創作者給自己的療癒旅程。

風格喜劇的悲劇人生

《好命的杯棉子》(以下簡稱《好》)為創作者張棉棉於思劇場「微型創作陪伴計畫」場地陪伴的作品。觀看過程中,觀眾也能確實感受到表演主創者與場地的熟悉度。觀眾席非制式,創作者將場域空間設定為杯棉子的「Casa/家」,但於我而言更如同咖啡廳,認識的、不認識的依桌而坐,各成聚落,靠近卻也能保有距離。開演前等待時間還可以加點咖啡或茶,消除一點觀看的拘謹。

在這半私密半公開的狀態下,張棉棉飾演的杯棉子以第一人稱登場,開始她不管怎樣迷信,卻仍是倒霉的故事。杯棉子的演出主調實為風格喜劇,以此對照著她當下的悲劇人生:被快論及婚嫁的男友甩、被卡車撞、被醫生和計程車司機直指業障重、被鬼跟,卻沒有一段際遇如同占星大師每日運勢的祝福。卻也在這過程中,杯棉子發現自己的心魔,發現不需要被定義的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


好命的杯棉子(末路小花提供/攝影楊惠閔)


好命的杯棉子(末路小花提供/攝影楊惠閔)


觀眾共助轉好命

除了故事本身,演出中的另一趣味是杯棉子提及的人物,都由一名觀眾扮演。他們是購買「好命票」的觀眾。他們會在演前收到劇本,還有題詞人在現場協助翻大字報,指引他們完成演出。這樣的安排,除了給予現場獨特的互動趣味性外,也暗指了我們在他人生命中可能的影響。或有意、或無意,只要有了相遇、當生命有所交集,便會引起超乎想像的漣漪。

因此,也帶出了劇中輔角張家禎的重要:他可以是服務生、是翻詞人、是星座大師,也是永恆的鬼魂,提醒杯棉子曾經的自己。從觀眾參與到輔角的穿針引線,亦隱喻著沒有人是孤獨的,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實是由眾人所成就。


好命的杯棉子(末路小花提供/攝影楊惠閔)


好命的杯棉子(末路小花提供/攝影鍾宜芳)

《好》實為一簡單卻精巧的故事。一次次戲劇化的曲折發展,疊加後雖逐漸後勢疲乏,卻在疫情過後,喚醒著人與人之間實體相遇的溫暖,以及劇場可能的療癒,對表演者、對觀眾皆然。演後我爬梳著創作團隊「末日小花」的臉書,偷偷閱讀創作者張棉棉的留言與其他故事,更是發現「杯棉子」的虛實相構。

從戲劇到真實,《好》提醒著每一個可能的俗套荒謬,都是他人的真實人生。而多給予自己與他人一點善意,或許也能成為讓我們彼此續命的引線。至少在劇場,我們還可以持續造夢,並藉由故事,給予力量。

《好命的杯棉子》

演出|末路小花
時間|2022/03/06 19:30
地點|思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杯棉子在命運的扭轉中,不再將人生全然依賴命與運,而是轉而肯定自我價值與努力,昇華了題名的「好(命)」。演員張棉棉與張家禎表演精彩與真誠,作為小品來說耐人尋味,觀眾們滿足而感動的眼淚就是極好的證明。(曾冠菱)
3月
24
2022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