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志的主場——《仲夏夜汁夢》
4月
11
2022
仲夏夜汁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山大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970次瀏覽

陳盈帆(駐站評論人 )


歡迎來到The Wood

改編為音樂劇版本的《仲夏夜汁夢》(以下簡稱《仲》)使用了標誌性的符號,將原著中的雅典及附近森林,清楚指向臺灣都會中心一處的同志夜店The Wood。The Wood有紫色螢光標語、有打著背光的酒牆、有live band與舞台,它之所以是gay bar的主因,在於當你走進實驗劇場,低頻環繞香氣四溢,環顧身旁觀眾,熊猴狼豬身材美妙逼人,這樣緊繃而興奮的壓迫感,就是同志夜店的每一晚。


仲夏夜汁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山大王)

莎士比亞筆下的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在劇中一樣是追求赫米婭的男子,一個是不出櫃的富二代阿狄,一個是未開發的鋼鐵直男賴山德。赫米婭改名郝蜜雅,同樣是美麗的富家女,只是成為更加奔放的浪女。沒人愛的好閨密海麗娜,則變身成有著無辜小狗眼神的俊俏男同志Allen。

如同劇中將兩女兩男的三角追求,移轉到一女三男之間,女性觀眾在《仲》是多餘的存在。或許LGBTQ+族群能夠享受友善空間的禮遇,但本劇中心主旨都是展現愛著男生的痛苦與歡愉。就連女性演員的角色都展現出弱勢,反串的精靈王drag king,雖口口聲聲呼喚仙后為老婆,我卻知道仙后鐵達尼沒有在聽。順性別女性蜜雅的性歡愉和性傾向,是異性戀、雙性戀或其它戀不被重視也未獲詳述。不愛男生,或不熟悉同志文化符碼的觀眾,在不能入座的實驗劇場站三小時,以音樂劇的既有標準挑剔舞蹈不齊或抱怨音場模糊,恐怕難忘情於演出。

主場優勢

不過,如果你身在「主場」,體驗則稍有不同。劇中使用性傾向的設定,將象徵符號集中在同志文化之中。無論是精靈王的皮革大棒棒,還是驢人的氣球大棒棒,仙后和小賤貨仙子的昆蟲drag queen妝髮,印尼男孩的熱褲,阿狄和山德大包性感內褲,全部都是異性戀主流所陌生的符碼。其中黑色皮革是最常出現的服裝,並三番兩次地指向BDSM 的Puppy Play。皮革狗頭套做得格外精緻,臣服的狗不只是清楚且特有的男同志次文化標誌,也代表了Allen的心境。只可惜,皮革束縛的戀物精靈們都被繃得不夠緊,還好演員們結實的肌肉線條補足了遺憾。


仲夏夜汁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山大王)

一女三男的性傾向組合,強化了本劇「為何不愛」的理由。在原著中,不愛是自由意志,因此透過仙水扭曲主角們的意志,強迫自我覺察。然而《仲》之中,阿狄聲稱不愛Allen是因他在抗拒異性戀以外的性傾向,而Allen深愛阿狄則因他們曾經發生的肉體關係,讓他深信阿狄不可能只是直男。被小神仙羅賓下藥後的山德,突然拋去對陽具的厭惡及對玩屁屁的恐懼,大力追求Allen,導致Allen做出順性別異男不可能追求自己,這必定是場作弄的結論。被晾在一旁的蜜雅,也因人不可能瞬間「轉性」而崩潰,後再因原本擁有異女的既得利益,卻落得沒人愛的下場而慘哭。

性傾向的設定使觀眾更能同理四個角色愛或不愛的理由,四人之間,情感刻劃最深的是「異男忘」。阿狄利用Allen的對他自己的癡迷,在花博公園的廁所裡,在福和橋下的草叢間,追求了性的歡愉。上了卻不能承認是男朋友,是不少男同志經歷過的情感陰影。這樣的遺憾,導致Allen表白一片癡情時,觀眾都忍不住為他嘆息。


仲夏夜汁夢(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山大王)

《仲》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再演【1】,對部分觀眾可能太過張狂,對部分觀眾可能沒有必要。對我而言,卻是必要的,未探究極致禁忌但未閃避太多,露骨尚屬及格的輔導級演出。我想記得那些「當今」依然不能出櫃、不能自由戀愛的人們,這場美夢如果能定期在全台巡演,作為同志文化、坎普文化(camp)、愉虐文化的健康大使,對LGBTQ+群族肯認自我的形象,可能會是莫大的幫助。


註解:

1、《仲夏夜汁夢》曾於2020年底在臺北同志熱點西門紅樓,以劇名《XXX仲夏夜之夢XXX春夢無痕跨年趴》跨年演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期間演出兩次《仲夏夜之夢》,第一齣為阮劇團的《熱天酣眠》,第二次為台南人劇團的《仲夏夜汁夢》。

《仲夏夜汁夢》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2/4/7 19:45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