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世找身體:《綺夢遊》
8月
15
2022
綺夢遊(壞鞋子舞蹈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1次瀏覽

洪郁媗


以音為引,以身為度

《綺夢遊》延續先前壞鞋子舞蹈劇場作品《工尺鼓詩》對「何謂『我的』身體的」的探究,試圖將那些採集於民間的動作與民俗音樂結合,在現代與傳統的夾縫中為我們指出另一種身體的可能。透過前期的鄉野觀察,編舞家與舞者一齊嘗試如何將過往受過學院訓練的身體與那些散落於鄉間的動作、聲響橋接,以音為引,以身為度共同探索「身意識」。

甫開場,有鑲著如玻璃色紙般材質,能折射出斑斕光彩的木框放在台上,男舞者蜷伏於旁,之後緩緩站起,猶如拔擢於土地;女舞者身負只剩下框架的斗笠走來,竹條如昆蟲的外殼依附在她的身軀,背景聲中,依稀可辨認的蟬鳴及眼前的斗笠形塑了典型的農村意象。


綺夢遊(壞鞋子舞蹈劇場提供)

然而,奇詭之處在於,舞者們所展現的卻是不斷變形、各種元素交錯的身體,這顯然並非刻板的鄉村場景,沒有靜謐和一成不變,而是充滿暗流和未知。觀察舞者的身姿,特別是腳部細微的步伐,不難發現歌仔戲或八家將的影子,但若只停留此等層次的採借,何以在現有的框架外建構不同的身體感?除了直接取材自常見民俗展演的身段之外,細部的編排上,在那些編舞家林宜瑾稱之為「傀儡身」【1】的段落又隱約見到現代舞的元素與懸絲戲偶的概念交融,彷若有莫名之力施加於舞者的肢體,為其線條增添一絲詭譎的幾何。另外,透過兩位舞者時而表現的動物身姿及男舞者模擬的叫聲,甚至可以大膽推測這舞不只關於人身,而是也將非人的身體納進這異世舞譜當中。


人、非人、變形術

或許,「變形」可作為遁入《綺夢遊》營造之氛圍的關鍵,舞台上的身體並不扮演單個身份,而是隨著燈光、節奏的變化不斷切換形體。藉著視與聽,即舞者彎曲四肢,扭動關節的方式及音樂家不時以聲音做提示,使形變得到了彰顯。後半部分出現的木棍和如流水聲的音響同樣提供了變形的暗示,在舞者展現的不同情境下,棍棒時而成為撐篙的輔助,時而化為水底供氧的器具,觸發的聯想也由農村過渡到水岸。眼前所見景物混雜的程度猶如正宗的鄉野奇譚,在這裡人與非人的界線尚未不可逾越,萬物尚游移於半夢半醒的間隙,轉身、匍匐、跨步皆是形變為另種身體的契機。


綺夢遊(壞鞋子舞蹈劇場提供)

到了近結束時,兩名舞者暫時變得靠近,但在短暫的互動後又旋即分離,接著,隱約聽見嬰兒的嗚咽。在這個段落,舞者們先前帶點神秘、充滿雜揉感的身段開始不再那般迷離難解,這突如其來的溫柔讓人感到有些困惑,不過,或許找尋身體的旅程本來便非全然顛簸,形體轉換間不可避免的拉扯也有得到舒緩的可能,而嬰孩啼哭所代表的新生指涉的亦是新身。最後,傳來逐漸加強的陣陣低沉聲響,女舞者撕扯舞台邊緣的膠帶並拉起它,將膠帶高舉於頂,象徵性破壞侷限舞台的界線。此舉捅破夢的薄膜,原先劃分臺上表演與真實情境的邊界將不再有效,彷彿告訴觀眾:「剛才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

 

註解:

1、 出自2022年8月6日 19:30場次的座談。

《綺夢遊》

演出|壞鞋子舞蹈劇場
時間|2022/08/06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創作者誠實地直視自己正在夢裡「幻肢/知」著,以此為支點來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不再是透過創作急著要分享自己發現了什麼,而是在夢中緩緩陪著觀眾回顧自己探索的歷程。(李橋河)
8月
19
2022
這支舞蹈以電影般蒙太奇的手法,捕捉了超現實主義斷裂的美學,而令人驚訝的是,舞者與音樂表演者的即興,也呈現分割斷裂的狀態⋯⋯(張懿文)
8月
08
2022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
Cheken的祕魯山丘、農夫、巨洞、黑馬、煙霧、水與女兒,這套能指的編撰,原本是波瓦對戲劇的構想,但我們何不把它切換成編舞家基根-多藍視角下的Mám(愛爾蘭語)——意指隘口(mountain pass),也有十字路口的意象,是死絕、逃生或步入險境的未知與詭秘之境,還有牛軛、枷鎖等意,引申為踏上肩負重責的道路。再次回到《界》的開場,那是在煙霧中化身為公羊的普卡,驅魔儀式啟動,應是如此看待catharsis的煙薰,而不是概念已成經典、過於僵硬的左派現代版本。至於《界》的收場,儀式不枉費它給出的覺知素(percept),是收攏於它展開的恢弘氣象:起初,女孩身後逸出煙霧,逐漸籠罩全場,刺眼強光開始直射觀眾,台上的巨型風扇旋出強風,不僅吹散了瀰漫舞台的那團煙霧,且猶如颳起一陣形而上的歷史狂風,撲向我們,連人帶心被席捲、攜往不知所終的八荒九垓。
3月
12
2024